地方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符拾熊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其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兴衰。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表现在学生自身膳食营养意识差、学生食堂卫生不合格等方面,因此亟需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本文从目前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的现状出发,提出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膳食营养的管理和指导、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质量等措施,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膳食营养概述
膳食营养是人类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它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其他必要物质,以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劳动、生活等的基本需要。现代膳食营养学研究证明,膳食是维持和促进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不但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可增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人们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合理摄入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现状
1.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匮乏。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膳食营养的意识不高。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对于膳食营养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对于食品安全知识也了解较少。比如,大学生对食品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低,大多只能掌握一般的食物营养知识,对于各类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素了解很少,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膳食营养素包括哪些以及每一种营养素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再如,高校部分大学生不重视一日三餐,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还有的学生中餐、晚餐较为随意,没有进行科学搭配,长此以往,必定对身体健康无益。
2.高校食堂卫生情况较差。(1)食堂环境差,食品制作不规范。有的高校食堂不注重后厨环境,生熟食随意摆放,食品制作也不规范,有时甚至为了提升口感、提高经济效益,经常制作高糖、高油等食品,影响大学生营养的摄入。(2)食品采购渠道不规范。高校食堂采购途径不规范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部分高校食堂已经被私人承包,对于食品的监管只能依靠商人自觉,但一些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便采购来历不明的食材。(3)食堂食品卫生制度不健全。高校食堂在食品卫生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也没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监督,导致了食堂卫生情况不佳。另外,部分高校食堂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匮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导致高校食堂容易出现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3.大学生饮食习惯不健康。在对高校大学生膳食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偏食现象,蔬菜、水果、坚果等摄入量严重不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不合理,日常膳食营养搭配不均衡。首先,大学生荤素搭配不均衡,普遍存在摄入肉类食物较多,蔬菜、水果等摄入量较少的问题;其次,大学生摄入高油高糖食物较多,很多大学生都爱吃油炸食品,不喜欢吃清蒸或淡炒的菜品;最后,大学生喜食零食,经常食用速食产品如酸辣粉、螺蛳粉等,还有一些学生经常饮用饮料、啤酒,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均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4.高校膳食营养指导不到位。目前,在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工作中,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首先,高校对膳食营养知识宣传不够,没有开展膳食营养知识讲座,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科学、合理地搭配一日三餐的重要性。其次,学校没有配备专业营养师和制定完善的膳食指南,导致食堂工作人员不了解如何搭配一日三餐。再次,地方高校安排的就餐时间较短,也导致有些学生为了赶时间经常随便吃一口,有的甚至选择不吃。最后,有的地方高校虽然开展了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但是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改善对策
1.培养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意识。首先,学校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大学生膳食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开展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膳食营养知识的了解。比如,通过在网络平台宣传“常吃豆制品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经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降低乳腺癌风险”“常吃蛋类和奶类食品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等科普知识,提高大学生对膳食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其次,学校食堂应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将膳食方案粘贴在食堂门口,并配备营养师,根据学生的饮食习惯、季节等因素提供合理膳食方案。例如: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夏季炎热易多汗,应适当增加一些绿豆汤等饮品;秋季天气逐渐转凉,可以多吃一些滋补类食物;冬季天气寒冷,可以多准备一些热量高、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最后,学校应该开设膳食营养相关课程,定期开展膳食营养知识讲座。例如,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本校相关专业的授课教师,就学生最为关注的膳食平衡与慢性病、合理膳食与肥胖症、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饮食与营养健康等话题安排讲座,帮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膳食营养知识。
2.加强高校食堂管理,改善食堂卫生情况。目前部分高校食堂的卫生条件较差,因此应加强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改善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营养的菜品。首先,在卫生条件方面,学校应该担起监管职责,定期检验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严格按照学校食堂的相关规定执行;不定时检查食品加工操作人员工作期间的个人卫生,佩戴口罩、手套、工作帽以及工作服的情况;对餐厅内的公共物品定期消毒,每天定时清理垃圾并做好记录,保持餐厅内的环境卫生良好;不定期检验餐具和炊具是否洗净、消毒和干燥。
其次,在食品安全方面,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存放食品的冰箱进行清理和消毒,检查食物存放是否合规,做到分类存放,避免食物遭受污染,并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食材必须清洗干净,要生熟分开、荤素分开。
最后,建立健全地方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制度。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规范食堂卫生,要分清每个人的权责力,督促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提高食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培训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他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食堂卫生安全。
3.利用多样化的宣传活动,改善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学校应开展多样化的营养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膳食营养的重视程度,改善大学生存在的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比如,地方高校可以采用告示牌或涂鸦井盖的方式来宣传营养知识,也可以在学校食堂窗口上添加一些趣味文案来介绍菜品,让这种随处可见的小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再如,地方高校可以与食堂合作举办“胡萝卜猜猜猜”“营养健康月”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营养知识、提倡合理膳食,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改善偏食现象。
4.加强高校在大学生膳食营养中的引导作用。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重要来源地,因此高校应承担起指导学生膳食营养的责任。为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营养知识。一是定期组织营养知识讲座。一方面,组织营养学教师开展营养知识讲座,宣传合理膳食、科学搭配、均衡营养等理论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营养需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为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特点、含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平衡膳食、合理搭配食物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二是加大对食堂的监管力度,将食品加工、烹饪、销售等环节纳入监管范围,杜绝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保证食堂菜品的卫生安全。三是定期对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学生膳食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比如,通过小程序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每天的饮食,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大学生出现营养摄入不合理的情况,程序会自动提醒学生加强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保证大学生的膳食营养。
综上,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不合理、不均衡的现象。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膳食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膳食营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大对学生膳食营养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2020SJA1381)。
作者简介:符拾熊(1986-),男,汉族,湖北荆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