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饮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作者: 张婧璇

新式茶饮契合互联网时代茶饮消费者的趣味性、时尚性等内在需求,在我国已蓬勃发展成巨大产业。2020年以来,随着外卖的崛起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新式茶饮行业传统的“到店消费”模式受到了普遍冲击,转型突围也成为新式茶饮企业的一个共同难题。以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领先品牌快速反应,依靠扩大会员数量、进军电商平台、新零售、小程序和数字化运营等数字化转型措施盘活流量,重振旗鼓,实现了营收的逆势增长。本文拟以奈雪的茶为案例,总结和探讨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成功经验,以期为茶饮等食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式茶饮行业的特征

1.新式茶饮产业传统模式正在转型。近年来新式茶饮迅速发展,门店数量持续上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成熟并且趋于饱和状态。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以及通过高德地图查询,2019年底,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为1405亿元左右。但在新零售崛起和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新式茶饮的到店消费模式人流量锐减,市场规模在2020年6月底出现拐点,呈下降趋势,减少到626亿元左右;中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也从50万家减少到48万家左右,较2019年底减少2万家。

2.入行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新式茶饮市场门槛较低,同类型企业数量庞大且新品牌不断涌现,竞争极其激烈。根据华西证券研究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11月初,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高达23295家,在全国362座城市开店经营;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Coco都可、1点点的门店数量分别为6778家、6110家、5241家、4687家、3554家,分别遍及全国163座、316座、300座、226座、117座城市;奈雪的茶、喜茶的门店数量分别为986家、847家,分别覆盖86座、77座城市。新式茶饮的消费者的主要特征是追随品牌网络营销的趋势,“跟风”现象严重,用户粘性疲软,品牌忠诚度普遍偏低。在没有决定性口味差异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在尝鲜结束后寻找新口味产品,这也是新式饮茶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3.主要客群是Z世代和女性消费者。一二线城市是新式茶饮的重点布局区域,也是当前的主要消费市场。随着行业发展和中小城市新式茶饮市场的培育增长,新式茶饮品牌正在加快布局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在年龄结构方面,90后是新式茶饮消费的主力军,占67%;1980年前出生的消费人群较少,只占8%。中老年客群在“Z世代”的影响下,也逐渐接受新式茶饮的消费文化,成为新式茶饮的新客群。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新式饮茶消费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7,女性是新式茶饮的主要消费群体。不过,男性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成为行业一块重要的新增市场。

二、奈雪的茶数字化转型之前面临的困境

1.采取直营模式,投入大、扩张速度慢。奈雪的茶在发展初期定位于新式茶饮的高端消费市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放弃了新式茶饮普遍采用的加盟策略,门店全部直营,力求以质取胜。直营模式虽然大大提高了奈雪的客户体验,提升了奈雪的品牌美誉度,使其成为茶饮行业高端市场的领先品牌,但是直营门店的单店投入高,回本周期较长。根据2021年IPO期间招股书的数据,奈雪的茶标准门店成本为185万元,日均销售额为2.03万元;更小一些的PRO门店成本为125万元,日均销售额为1.42万元;企业的回本周期远低于加盟模式的茶饮企业。此外,在直营模式的制约下,企业在下沉市场的门店扩张速度较慢,截至2022年,奈雪的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约1000家,远低于蜜雪冰城、古茗、书亦烧仙草等同类企业。

2.目标客户群体单一,年龄结构不合理。在性别构成上,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0.21%,显而易见,奈雪的茶极大忽视了男性用户的需求,导致目标群体的单一化。在年龄构成上,用户主要是90后、95后和00后,奈雪的茶并没有打动手中掌握着极大财富的85后,客户范围受限。总之,对男性客户群体缺乏关注,忽视中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奈雪的茶品牌影响力扩散速度很慢。

3.品牌和市场定位过高,忽视了低线市场。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新式茶饮商家并没有充分挖掘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奈雪的茶创立之初就定位于高层次客户,希望通过品牌溢价带来利润空间,不断提高获利水平。而且奈雪的茶门店主要布局在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和上海,在门店选址上,也一般选择繁荣、人流量大、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商业街。本身昂贵的租金加上华丽的装饰风格,使得奈雪产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令很多收入较低的消费者望而却步,所以市场下沉率不足也是奈雪的茶向前发展的潜在威胁。

4.产品营销成本持续上升。新式茶饮的技术壁垒较低,口味风格容易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为了使自己的产品眼前一亮,奈雪的茶不得不将高昂费用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但有限的创新能力使得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变得难上加难。为了维持人气和宣传新产品,奈雪的茶必须在市场营销和宣传上投入大量资金,所以推广宣传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支出。在2021年28.25亿元销售额中,营销成本约占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此外,原材料、筹资成本、用资费用、租金成本、外卖支出等也是一路飙升。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奈雪的茶人工成本达7.11亿元,收入占比约为34.8%,而2021年同期为6.70亿元,占比为31.5%;材料成本为6.48亿元,虽然低于2021年同期的6.70亿元,但占比也从2021年的31.5%增长至2022年31.7%;房租方面,使用权资产折旧和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为约3.23亿元,收入占比为15.8%,而2021年同期为2.96亿元,占比为13.9%。此外,外卖订单的增加也导致配送服务费有所上涨,2021年同期为1.15亿元,收入占比为5.4%,而2022年则达到1.63亿元,占比为8.0%。由于定位偏高,奈雪的茶始终强调打造饮茶产业的第三空间,对产品质量、服务和店面环境体验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这一目标下,门店面积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2018-2021年,奈雪的茶收入从10.87亿元增长到42.97亿元,总销售利润率约33%。为了尽快获得利润,投资者加快了IPO进程,扰乱了奈雪的茶发展计划,使其无法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三、奈雪的茶数字化转型路径

1.数字赋能打造多样化店铺。奈雪通过数字赋能,深挖新式茶饮消费的社交需求,并将体验与营销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打造奈雪梦工厂、奈雪礼品、奈雪酒屋、布拉布拉酒吧和奈雪PRO茶店等主题店,实现了从被动型消费到主动型消费的转换,即社交互动型消费。这些门店只有40%左右的相似度,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经营风格,打破了餐饮行业“一面之长”的旧格局,打开了一个真正个性化的零售和特色化经营局面,从而在新式茶饮战场上拔得头筹。比如,奈雪的茶在厦门开了一家4.0版本的新店——奈雪的礼物,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味的奶茶,体验抓娃娃的乐趣,欣赏专属于厦门的装修风格,还可以坐在茶底色的柔软沙发上等餐休息。

2.利用数字化营销扩大消费客群。奈雪的茶为了开拓男性消费者市场,开始关注男性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男性消费者通常更喜欢简单的产品,比如无糖纯茶以及柠檬、橙子、草莓等果茶。因此在研发产品时,不仅要注重口感丰富的奶盖,五颜六色的茶底,设计感十足的包装,还要注重最基本、简单的基础产品,在细节处增加自己的特色,打造出爆品,把握男性消费群体这个未知市场,满足“奶茶男孩”的需要。

同时,奈雪的茶还应兼顾多个年龄段用户的喜好与口味,研发低糖、少糖的饮品,打造出青少年和中老年都适用的产品。除此之外,由于中老年更喜欢茶本身的苦涩味,所以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可以注重对茶底本身“清香”的保留,打破奶茶是混合甜味饮料的有限认知。

3.建设数字化渠道。奈雪的茶推出了新店线上直播开业活动,让观众云体验新品,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使新口味在市场上更容易站稳脚跟。同时,奈雪的茶还在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一周4-5次的直播,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开通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另外,还注重对会员的管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后台数据,对会员多次订购的商品进行优惠,不断升级会员的等级,增加会员的权益,利用会员沉淀下来的数字化资产积极培育私域流量,并对新老用户不定期发放优惠券,增加顾客的忠诚度。

奈雪研发了专属小程序,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官方微博,开启了天猫旗舰店,通过海量数据分析,根据浏览人所在的IP地址,从而得知该地的消费水平,进一步分析访问者的日常喜好,安排每月推出一款“轻松”饮品,打造亲民价格,均价不超过当地消费平均水平,积极拓展中低端消费市场,拉拢新消费群体。为了减轻消费者的购买负担,奈雪的茶还在专属小程序上推出了“拼单”功能,多人购买可以享受满减、优惠等福利,在细节处打造优质服务。

4.推行数字化运营。奈雪应用数字化技术,改革升级运营管理方式,通过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双向赋能,实现数字驱动的真正高价值增长。(1)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引入指挥HR管理软件,打造“人力资源加科技”管理模式,减少用人成本。利用AI人工智能,使员工从自己安排工作到“被驱动工作”,即系统通知员工在何时在何地该做什么事,减少员工的盲目行为,提高工作效率。(2)在门店管理方面,奈雪的茶通过自我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的监督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周边人群消费水平,及时调整产品价格和产品存货,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分析消费的高峰时段,科学分配员工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换班轮班,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门店管理难度。(3)在生产制作方面,引入新型设备和技术支持。在上市一周年时,奈雪的茶实现五大增长,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其不断向智能化、自动化迈进。比如“自动制茶机”,最快10秒钟就可以现场制作出一杯奶茶,制茶效率大大提升了40%左右。

5.建设数字化绿色供应链。首先,定制果园、茶园和中央工厂,与多家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同契约,利用数字化管理从原料供应端保证优质、健康、绿色,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制茶标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其次,把触手伸向产业链上游,自建原材料生产基地,这也是新茶饮品牌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最后,借助互联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口味偏好,采取针对性的扩张战略拓展产品品类,满足个性化需要。同时,对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数据及市场反馈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方案,帮助优化品类。

作者简介:张婧璇,女,汉族,山西介休人,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转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