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医专学生日常食用油脂中极性物质的调查
作者: 刘高丽 吴松
近年来,受暴利的驱使,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化学方法将废油脂非法回收提炼,这些油脂含有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害,甚至会导致癌变。为了保证油脂的安全,通常会对油脂中的过氧化值、酸价进行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本文对油脂的理化性质检测方法与色谱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并选择其中较简便的方法对大学生日常食用油脂进行了安全性调查。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试剂与仪器。新油脂(金龙鱼,市售);0.05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中性乙醇-乙醚混合溶剂(取无水乙醇和乙醚按2:1体积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3%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1%酚酞指示剂(称取1g酚酞溶于95%乙醇中);载玻片;羧甲基纤维素钠;烧杯(100mL);药匙;纱布;薄层层析硅胶;煎炸油;石油醚;乙酸乙酯;保鲜膜;量筒;固体碘;广口瓶;镊子;铅笔;尺子;毛细管;ZF-8暗箱式紫外分析仪。
2.方法。(1)老油的制备。将新油脂在150℃下油浴加热4h以上,冷却后标记为老油。
(2)理化指标检测——酸价的测定。参考国家标准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第一法检测方法,分别对新油与老油进行检测。并取相同的试剂,做空白实验。
(3)薄层层析法。①薄层层析的制备。称取1g羧甲基纤维素钠于1000mL蒸馏水中,回流4h。过滤水溶液或者吸取上清液100mL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薄层层析硅胶,搅拌至滴下成流线型,必要时可加一滴乙醇,赶走气泡。准备干净、干燥的载玻片板,将上述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于室温下晾干,即得薄层层析板。②薄层色谱分析。选择合适的薄层层析板进行分析,划起始线(层析板下沿1cm处),划出点样位置,毛细管吸取高度为1cm的试液、点样,干燥。放入比例为乙酸乙酯:石油醚(沸程为60℃-90℃)=1:4的展开剂(溶剂液面低于起始线)中,展开,待溶剂离层析板上沿0.5cm左右,取出薄层层析板。于通风橱内进行干燥,暗箱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选择265nm、365nm进行观察,如斑点不明显可于碘缸中显色5min,测定比移值Rf。
二、漯河医专学生日常饮食中食用油的调查
1.具体样品。针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生的饮食习惯,分别收集不同类型的样品,包括校内餐厅、校外餐馆、外卖、辣椒油和零食。
2.样品处理。称取1.0g样品(精确至0.01g)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如为液体,则不必加蒸馏水),再准确加入5.0mL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1:1-V/V)。于旋涡混匀器上混合提取2min,再超声提取15min,加入2mL饱和食盐水,于4000r/min离心5min。静置分层,吸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中,加无水硫酸钠干燥,置于4℃保存,待测。
三、结果与分析
1.酸价的检测。酸价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同一种油脂的酸价越高,说明在150℃以上,油脂会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缩合等反应,由此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就多。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会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根据氢氧化钾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取市售金龙鱼大豆油,在煎炸温度>150℃下保持2h即可得到老油。分别选择新油、老油各9个样品,检测它们的理化特性,结果见图1。结果显示,新油中除了个别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酸价稍微偏高,如6号酸价在1.6左右,其余酸价均在1左右。而老油虽然个别偏高,如6号酸价为4,9号为3.86,其余样品酸价均在1.2左右,基本可以判定属于合格产品。
2.极性物质的检测。参考国家标准GB 5009.20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呈现拖尾长斑的小分子醛、酮、醇等有毒小分子化合物定义为极性物质,参考国标中极性组分和非极性组分的薄层色验证方法,用薄层层析法检测油脂中的极性成分。尹平河等人发现,在以展开剂为石油醚(沸程为60℃-90℃):乙酸乙酯=4:1的条件下,合格的油脂在Rf=0.73处都有共同的斑点,即有相同的成分,但潲水油在Rf=0.4之后有非常明显的拖尾长斑,煎炸老油在Rf=0.21之后也有较明显的拖尾斑。
根据文献和标准结果,我们发现新油只在0.73处存在油脂中非极性成分的斑点,未发现有拖尾斑点,而老油除在0.73处有非极性物质斑点外,在0.4左右还有拖尾长斑,因此可以明显判定油脂中含有极性物质。
3.饮食调查结果。取来自校内餐厅、校外餐馆、外卖、辣椒油和零食中的油脂,利用薄层层析法检测其中的极性物质,结果见表1。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尽管油脂的酸价未超过所规定的量,但薄层层析的结果表明其极性成分显著增加。其中,校内餐厅的样品均不含极性物质;校外餐馆样品中除鸡米饭汁、大蒜泥蘸料合格外,其余都含有极性物质,特别是火锅汤料,极性物质非常明显;外卖样品中,渔粉、麻辣烫、肉丝面油脂中存在明显拖尾长斑,特别是麻辣烫中拖尾斑点较为明显,说明极性物质较多;辣椒油样品中都发现有明显的拖尾长斑,警示应该加强对辣椒油的监管;零食样品中,奶茶无明显拖尾斑点,可以判定基本为非极性物质,在几种辣条中,除卫龙辣条外,其余辣条都含有明显的拖尾长斑,说明极性物质含量较高。
综上,校内餐厅食品中的油脂除了容易被忽略的辣椒油外,极性物质含量基本合格;外卖近年来发展较快,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但由于缺乏监管,所有的油脂中皆含有极性物质;校外餐馆食品中,油脂的极性物质含量不定;学生日常食用的零食中,除卫龙辣条和奶茶外,其余的样品基本都含有极性物质。由此看来,油脂依然是食品安全重灾区,未来需要加强监管。
基金项目: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项目——豆渣复合菌固态发酵的资源化研究(2020-LYZKYYB023);基于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对微生物学检验实训项目的融合改进与创新(2021-LYZJGYB011);微生物学检验活页教材建设(2021-LYZJGYB016)。
作者简介:刘高丽(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学、微生物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