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湖水域生态环境对当地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

作者: 陈晓芳

江苏洪泽湖水域生态环境对当地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0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之一,水产品总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2/5以上。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江苏第二大湖泊,位于淮安、宿迁两市四县区境内,水产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蟹、蚬等各种水产品近百种,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品基地。随着水产品消费量的提高,在洪泽湖地区从事水产养殖的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水产品质量,最终导致水产品出口量有所减少。因此,洪泽湖地区需打破单一捕捞的落后渔业生产方式,实现由“单一捕捞”到“养补结合”的转变。

一、洪泽湖水产品出口概况

2022年全年,洪泽湖水域共出口水产品571.69吨,货值446.28万美元,主要出口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越南、加拿大、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出口产品包含大闸蟹、河蚬、龙虾等。

近年来,洪泽湖水域周边已诞生众多水产品企业,水产养殖行业已成为拓宽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加速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但因受到养殖管理理念、渔民文化水平等的限制,洪泽湖水域大都以“家庭型”传统养殖模式为主,一方面导致渔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导致水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初加工水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利润有限。

二、洪泽湖水域出口水产品存在的问题

1.部分水产品中重金属检出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受淮河及湖泊周围地区环境污染和人类不合理开发的影响,洪泽湖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9年,洪泽湖老子山、成子湖水域部分水质和底泥中检出镉、铅、总汞、无机砷,但未超过我国相关规定限值,其中老子山底泥含铅30mg/kg,成子湖底泥含铅25mg/kg、铬70mg/kg。2023年,淮河入湖口(经度118.7005463、纬度33.18309402)、河蚬保护区(经度118.41465、纬度33.18169022)、成子湖水域(经度118.68158、纬度33.33603668)三个不同水域的水质和底泥中,铜、铬、镉、总汞、铅、无机砷分别有不同程度检出。通过数据对比发现,淮河入湖口的河蚬中铜、砷、铅、铬等重金属检出数值相对其他两个点数值较高。

水环境中含有重金属,水产品的安全性自然会受到威胁。近6年来洪泽湖水产品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洪泽湖水产品中极少检出药物残留,但重金属不时检出,且重金属检出数值呈普遍上升趋势。2018年以来,洪泽湖出口河蚬等水产品中铅、镉、汞、无机砷、铜分别有不同程度检出。对近6年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2021年,出口水产品中检出镉0.48mg/kg,远超过2018年以来0.32mg/kg数值水平,无机砷分别检出0.46mg/kg和0.487mg/kg,但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0.5mg/kg的限值规定。

2.水产品养殖技术较为落后,距离出口需求仍有差距。近年来,随着水产品消费需求日益提高,带动了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洪泽湖水域大部分养殖户仍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大多依靠以往养殖经验,存在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水域周边受到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近年来,欧盟、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设置了环境保护、卫生安全、技术标准等技术壁垒,加大了对进口水产品检测重金属和药物残留的力度,严重影响到我国水产品的出口贸易。比如,2010年以来,洪泽湖水域水产品就曾因规格问题发生国外客户退运事件。

三、影响洪泽湖水域

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

1.水环境质量因素。洪泽湖容易受到上游河流的污染,从20世纪80年代起,洪泽湖的整体水环境质量开始有所下降,上游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周边农田农业污染等是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包含氨氮、总氮、总磷,其中总磷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由于洪泽湖周边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一些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污水处理配套跟不上,水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比如,2018年8月,上游安徽境内支流泄洪夹带污水,造成洪泽湖水域养殖业受污染面积达3.28万余亩。由于洪泽湖的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必然会影响到水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出口贸易。

2.政策因素。由于水土流失、过度捕捞、工业及生活污染等原因,洪泽湖水污染越发严重,为了修复水生态系统,江苏省政府发布《全面推进江苏省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自2020年起,收回洪泽湖省管水域渔业生产者捕捞权,撤回捕捞许可,相关证书予以注销,在洪泽湖省管水域全面实施10年禁渔期。这一政策实现了洪泽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养殖业带来影响,大量主要用来出口的水产品无法捕捞,影响到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经营收入。

3.人员因素。洪泽湖水域长期从事养殖业的渔民普遍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食品安全质量意识,对水产品的药物使用和病害防治认识不够深入。当前,虽然大部分从事水产品出口贸易的企业都已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依然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水产品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4.进口国因素。目前,很多国家都对进口水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以韩国为例,为保护本国水产养殖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利用检测方法、卫生标准等一系列手段,设置了重重的非关税壁垒。韩国除了对进口水产品的外观、规格和新鲜度有明确要求外,还对药物残留、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也有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欧盟对进口水产品的检验要求也非常苛刻,检验项目多达100余项,包括新鲜度、寄生虫、自然毒素、微生物、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药物残留和放射线等。

四、扩大洪泽湖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

1.加强生态修复,齐抓共管增强监管合力。地方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信息共享、共同管理的监管局面,共同构筑洪泽湖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更好推动洪泽湖渔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安排专人进驻水产品出口企业进行帮扶,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饲料管理、投入品管理、溯源体系、规章制度、员工卫生操作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出口水产品安全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体系等。

2.强化风险分析,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组建一支舆情收集小组,及时收集整理媒体新闻报道和境外通关、检测信息,做到防患未然。一是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国内外风险预警、警示通报的搜集、分析和研判,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二是强化对重点风险项目的专题研究,积极与相关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共同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舆情引导预案,健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3.强化技术服务,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力度,一方面,加强对新成立企业质量体系的审查力度,提高新企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完善现有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督促企业进一步规范水产品的种苗引进、塘口养殖、疫病防控、投入品管理以及收购、加工、储运、检验检疫等各环节的工作,全过程控制出口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指标,保障产品质量。

4.强化责任意识,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应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主动搜集和研究分析贸易进口国对水产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从饲料、养殖、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可持续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确保其得到有效运行。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是监管的难点。洪泽湖在发展水产养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受洪泽湖水体污染、养殖过程中药物滥用、进口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较大压力。未来要想提高洪泽湖水域水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贸易,亟需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从保护洪泽湖生态环境、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入手,筑牢“从田间到餐桌”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推动洪泽湖水产品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

基金项目:2023年南京海关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洪泽湖水域生态环境对当地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及意见建议”(2023KJ27)成果。

作者简介:陈晓芳(1984-),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兽医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