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秋膘”不盲目 这份健康小贴士请收好
作者: 刘潇潇
北方民间素有在立秋节气后“贴秋膘”的习俗,我们真的需要“贴秋膘”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表示,是否“贴秋膘”应该取决于人体内脂肪的含量,体重偏低的人可以适量“贴”,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吃动平衡。
“膘”到底指的是什么
膘的原意是“饱含油脂的肥肉”,用在人身上时“膘”主要指的是皮下脂肪。马冠生教授指出,从专业上讲,人体皮下脂肪的量及占体重的比例,也就是体脂百分比(BF%),是反映人体健康、预测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成年男性体脂百分比(BF%)大于25%、女性体脂百分比(BF%)大于30%即为肥胖。
哪些人不适合“贴秋膘”
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内脏和上腹部皮下,称为“腹型”或“中心性”肥胖;如果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臀部和大腿皮下,称为“外周性”肥胖。据马冠生教授介绍,我国成年男性肥胖大多属于中心性肥胖,而中年女性肥胖则以腰腹部脂肪堆积较多。
马冠生教授表示,相比其他类型的肥胖,中心性肥胖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升高3-4倍,更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更大。所以,对于已经超“膘”的人来说,就不应该再盲目地“贴秋膘”了。
健康“贴秋膘”小贴士
对于那些体重偏低或者已经属于低体重的人,马冠生教授表示,这些人群可以考虑适当“贴膘”,但也应该注意“贴”的食物种类,并与适量运动搭配。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是“贴秋膘”的关键。马冠生教授告诉记者,维持生命和健康需要 40 多种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缺一不可。由于人体不能合成这些营养素,就需要从各种食物中获取,没有一种天然的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因此,“秋补”不能一味只吃大鱼大肉,奶制品、豆制品、菌藻类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也要经常吃。同时,由于秋季天气干燥,容易上火,所以在食物选择上应注意预防秋燥,可以经常食用以小米、燕麦、薏米、莲子等杂粮熬制的粥类,在熬粥的时候还可以加一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少吃油炸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需要注意的是,“贴秋膘”也要保持吃动平衡,坚持每日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