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李吉岭 梅英杰 罗璇

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分析0

食品是保障人们生存的基本物质,一旦食品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人们摄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就会引发急慢性疾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认真做好食品检测工作,通过优化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完善检验装置与技术设备,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从而避免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给人们的身体带来威胁。本文主要论述了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检验技术概述

1.食品安全概述。食品安全主要指的是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不仅包括原料安全、加工安全,还包括设备安全、包装安全等,只有生产企业把食品安全贯彻到每一个个环节,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

2.食品检验技术概述。食品检验主要是通过专业的检测技术,严格把控食品的质量。食品检验会对食品中的成分、元素、有害物质等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指标比较复杂,因此食品检测技术具有多样性特点。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涉及到的检验项目主要有食品添加剂、色素、化学毒物、二氧化硫、电导率、过氧化值、污染物指标、其他理化参数、重金属浓度等。

二、食品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1.提高食品生产质量。在食品出厂前,各检验机构必须采用精密的仪器设备、规范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方法,对食品进行有效检验分析,做出科学评价,并将产品检测报告及时反映到食品制造公司。制造公司会可以根据食品评测报告,对自身的生产工艺、过程和配方等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食品生产质量。

2.便于监管部门工作。通过进行食品检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检测数据进行执法,如果检测结果显示食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监管部门就有权对食品企业和经营者进行处罚,轻则整顿、罚款,重则吊销营业执照、负相应的刑事责任等。另外,食品检验不但能识别食品存在的风险,同时能够了解其危险物数量和类型,根据这些检测数据,监管部门可以建立起完善、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从而预防类似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食品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1.酶联免疫技术。酶联免疫技术主要是以蛋白质为标记体,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形成复合物,在底物的催化下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及抗原或抗体的量。这项技术能有效减少放射免疫研究中放射同位素对人体的影响,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食品污染源检测领域,比如农药残留检测、大肠杆菌检测等,能够对污染源实现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检验技术与色谱-化学质谱法技术有着相同的优点,即准确度和可重复性较高。但是该技术也有缺点,需要使用现代化仪器,操作复杂且耗费时间长。

2.生物芯片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测试技术,综合了物理、生物、分子化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领域的先进技术,利用一定的化学列阵对不同生物元素进行有序排列,能够直接与目的靶向物质作用,产生化学反应。该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通过酶标法、同位素法等技术检测芯片与目标靶向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然后使用扫描仪详细记录成果,最后利用计算软件分析结果。该技术可以对活体细胞和转基因食品等进行检测,当前生物芯片的材料主要包括微流控、蛋白和基因等。

3.色谱-化学质谱检测技术。利用这项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被检验物质必须具有特定的化学属性,如耐热性强、易挥发等,所以这项检测方法技术含量较高,使用范围也比较窄。但该技术具备高度准确性,在物质的分离中实用性也很强,能够克服传统物质检验评定流程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在氯霉素等成分的检验中应用较广。

4.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光谱分析检验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有害物质在不同光谱下的表现,来分析食品中是否存在危险成分。从检验效果以及安全程度等方面来看,这项技术非常科学,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确保食品不会遭受二次污染。光谱分析技术和其他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有着较大差异,比如在进行微量元素检测时,该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检测效率更高,分析结果也更为准确,因此受到了行业的推崇。

5.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时间很长,占据重要地位,原理是在检测时将活性成分的浓度转为一种信号传递出来。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在原有的检测技术上进行创新,加入了免疫技术,能够使检测数据更为准确,避免食品被二次污染。

四、食品检验技术优化措施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机制。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效率,必须进一步健全检验机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首先,要保证标准与规范与国家食品安全检验规定相统一。其次,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必须把各种检验手段结合起来,不能单独选择一种手段进行检验。只有进行多次混合检验,才会提高结果的精准度以及数据的精细化程度。最后,参与检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检验机构对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奖惩结合的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检验机构要定期举办先进技术培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学者开展专业讲座,以此提高检验人员的水平。

2.优化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安全检验的结果决定该产品是否能流入市场进行营销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这就需要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首先,目前中国的检验技术还有发展空间,一方面要向发达国家取经学习,充实、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检验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出有效的检验方法,并第一时间申请专利,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其次,检验机构要更新检验设备,选用效果最佳的电子检测仪器,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从而节约检验成本。

3.提高食品检验检测频率。提高食品安全检验频率也是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首先,食品检验人员要注重提高检测批次和数量,增加抽查食品的频次,以保证抽查的时效性与抽查质量。面对人民群众反映出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问题,检查人员应进行全面抽查,并对外公布抽查结果,打消人民群众的疑虑,让其放心购买。其次,食品检验监测工作人员要落实好消费警示管理工作以及趋势预报管理工作,对食品检验以及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做出剖析,深入探究试验测试结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报告,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高效进行食品检验以及质量管理任务。最后,食品检验工作者要坚持不断创新,使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检验技术,努力克服产业壁垒和市场垄断现象,主动引进民营第三方检测单位,积极有效地推动食品检验工作迈向更高台阶。

4.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食品安全监管涵盖的部门较多,这些部门之间应当充分协作、互相配合,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全国食品安全检验监督会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和社会公共检查监测组织等共同参加,商议食品安全检验以及质量监管工作的分配和安排。职能部门不但要落实法定职能,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监督引导下辖食品检验机构有序开展分管领域内的工作,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加强与各个单位的配合衔接工作,避免出现重复检查、多头检测等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及资源浪费。

总之,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建设,让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下沉,拓宽检验范围。与此同时,检验机构要建立食品安全检验管理体系,对食品安全检验规范和标准进行统一,让检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简介:李吉岭(1968-),男,山东济南人,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检验检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