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保健对中药保健食品开发的启示
作者: 许左延摘 要:中药保健食品是我国健康产品的重要部分,其在未病先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中药保健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性能越来越完善,但是中药保健食品仍存在功能评价缺乏中医指导、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不完善以及消费者对其存在理解误区等问题。本文遵循辨证保健思维,通过对中药保健食品的概述,阐述中药保健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辨证保健启示的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路径,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的中药保健食品。
关键词:辨证保健;中医保健食品;组方配伍
Enlightenment of Dialectical Health Ca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XU Zuoya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ealth products, which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evention before illness, health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s in China, and their performanc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s, such as the lack of Chinese medicine guidance, the imperfect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s. This paper follows the dialectical health care thinking,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through the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based on dialectical health care enlightenment, so as to provide safe and effi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for the people.
Keywords: dialectical health c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food; compatibility of prescrip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的保健意识逐年增强,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得益于我国传统的中医辨证理念,中医药在民间有“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目前我国保健食品普遍存在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致使保健食品未在辨证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保健方案。因此,为促进我国保健食品发展,应不断探索中医辨证保健应用于保健食品开发的路径,从而推动中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
1 中药保健食品的概述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适合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1]。中药保健食品是以中药理论为主导,在天然食物中加入药食同源物质开发的保健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及保健理念的增强,我国中药保健食品种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些年,依托于“药食同源”理念开发出的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以及糖果等产品,成为市场消费者热衷的主要保健食品。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目前我国注册的中药保健食品中,成分中含有枸杞的中药保健食品达到1 651个,含有蜂胶、西洋参的保健食品超过1 000个,可见枸杞、西洋参、蜂胶等是构成中药保健食品的主要材料[2]。中药保健食品之所以深受消费者热衷,其根源在于保健食品具有预防疾病、滋补保健、延缓衰老的作用。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人体内部器官系统,健康的饮食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长期食物摄入不当会导致脏腑功能混乱,引发疾病。保健食品具有增强免疫力、补充营养的功效,特定人群食用保健食品能够补充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例如,食用含有阿胶、人参、冬虫夏草成分的保健食品能够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中药保健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中药保健食品是中医食疗与新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中药保健品以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优势成为中老年热衷的保健食品。虽然我国中药保健食品种类日益丰富,但是中药保健食品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中药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缺乏中医理论指导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主要是基于现代医学、营养学的描述。近年来,随着中药保健食品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了诸多相关规范要求。中药保健食品应突出辨证保健,针对不同体质需求选择相应的配方。例如,对于阳虚证需要选择肉桂等温热性的保健食品,对于阴虚证则选择百合等滋阴的保健食品。然而,目前中药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与其他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表现基本一致,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过程中忽视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并未突出中医辨证保健理论。例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因此许多企业将不同来源的多糖成分组合制成中药保健食品,但却忽视了多糖成分对中药配伍规律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同时服用含有人参的保健品和常用药物后,可能因人参中含有的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影响酶的活性,降低葡萄糖分解,导致血糖升高[3]。
2.2 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不完善
按照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应当提交原料的安全性、保健功能等研究依据,确保各种原材料质量合格。针对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虽然我国出台了诸多保健食品原料使用标准等规则制度,如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对营养素补充剂保健原材料规格做出明确要求,但是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过程中仍存在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不完善等问题。①原材料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质量的管理标准。目前,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主要引用食品标准或药品标准,并未出台针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标准,致使管理标准不统一,造成保健食品质量参差不齐。②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加工质量标准不完善。对于中药保健食品而言,一般原材料的安全性都比较高,但现代中药保健食品多采取提取后再精制的方法制成产品,其不同于传统的“水煎法”,中药原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成分、溶剂残留等,不利于人体的健康[4]。然而,目前我国专门针对中药原材料加工方面的质量标准还不完善,导致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加工质量参差不齐。
2.3 市场消费者对中药保健食品存在理解误区
随着中医养生观念深入人心,中药保健食品成为当下消费者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首选。然而,“盲目消费”成为影响中药保健食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①中药保健食品功效被夸大,误导消费者。中药保健食品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基于“药食同源”理念,部分中药保健食品在宣传过程中存在过分夸大其功能的现象。例如,人参是常见的中药保健食品原料,具有补气、滋阴、溢血以及生津等功效,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重要原料,但其并不适合所有人群,体质强壮的人食用可能会导致闭气、胸闷等症状。②市场消费者盲目选择中药保健食品,甚至将中药保健食品作为治疗疾病的药品。中药保健食品不是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但是部分消费者在选择中药保健食品过程中往往抱着治疗疾病的目的,盲目选择中药保健食品,结果事与愿违。例如,山药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的效果,对降低血压血脂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部分“三高”患者却将山药作为治疗“三高”的重要药品长期食用,结果出现便秘,影响“三高”治疗效果。
3 基于辨证保健启示的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路径
中医辨证源于《黄帝内经》,其核心在于在认识疾病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过程。《神农本草经》提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5]。《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至此,“药食同源”理论基本形成,为中药保健食品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高学敏等[6]首次提出“辨证保健”一词,并将其引入中药保健食品中,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可见辨证保健的核心是辨证的准确和方法的适宜,意义在于逆转疾病发生趋势、调节机体内外机能,与中药保健食品具有趋同性[7]。因此,在中药保健食品开发中要遵循辨证保健理念,优化中药保健食品开发路径。
3.1 规范中药组方配伍,提升中药保健食品功效
中药保健食品的原材料活性成分比较复杂,不同原材料组成后会引起成分改变,因此在中药保健食品开发中要遵循中医辨证保健思维,基于不同证候类型选择适宜的中药原料进行配伍。例如,高血压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常见慢性病,在中医层面,高血压被称为“眩晕”,在临床上有3个证型。①阴虚阳亢型。其表现为腰酸、膝软、恶性、烦热等症状,调理原则为滋阴补肾、平肝潜阳,因此常用君药、何首乌、山药、地黄、使药等作为原材料开发保健食品;②肝火亢盛型。其主要表现为肝阴不足、心火旺盛引起的急躁、易怒、头胀痛等症状,需要采取清降肝火的调理方案,可以使用蒲公英、金银花、槐花、栀子、罗布麻和天麻等中药原材料开发保健食品;③痰湿内阻型。中医认为痰湿是由脾虚所生,痰湿形成后,脏腑得不到正常的濡养,生理功能衰退,从而会引起胸闷、气短、失眠等症状。因此,痰湿内阻型高血压患者在选择中药保健品时要遵循化湿祛痰、健脾和胃原则,可选择含有半夏、陈皮、苍术、茯苓、白豆蔻等成分的中药保健食品。由此可见,不同的中药组方配伍具有不同的功效,因此在中药保健食品开发中需要严格遵循性味归经、七情和合等中医传统理论,结合不同中药原材料的性能、特点等配伍。
3.2 完善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构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中药保健食品工艺分为提取、浓缩、干燥等,由于原材料成分复杂,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出现成分功能变化。为提升中药保健食品开发成效,我国应加强对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①规范保健食品用原料团体标准体系。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来源不同、属性不同,质量控制规则也不同。因此,我国应建立完善的中药保健食品原料标准体系,根据原料自身特点制定通则标准、各原料标准。例如,在现代农业技术融入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种植过程中,我国要明确中药原材料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霉素等指标及限量。②推行备案制,构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有效指导中药保健食品开发。针对中药保健食品种类繁多、注册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我国应积极推动中药保健食品原材料备案制度。例如,2024年5月实施的《保健食品原料人参 西洋参 灵芝备案产品技术要求》提出以人参、西洋参、灵芝为原料的保健食品可以采取备案制,大大提升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上市速度[8]。为此,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生产产品。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建立中药材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将药材资源稀缺、药性较为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列入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