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作者: 陈锦昆摘 要: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对于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分析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如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格、食品采购追溯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信息沟通不畅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推动食品采购信息建设、加强监管人员培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强化餐饮经营者的责任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供应商
Problems Existing in Campu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CHEN Jinkun
(Sanb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Dehua County, Quanzhou 362501,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mpu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ampu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uch as the suppli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is not strict, the food procurement traceabil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quality of supervision personnel is uneven, and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s not smooth.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suppli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promote food procureme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establish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catering operators,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ampu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campu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supplier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校园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当前,尽管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措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但在校园食品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供应商资质不完善、食品追溯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别是在校园餐饮服务领域,因其特殊的监管环境和数量庞大的服务对象,食品安全隐患较为复杂且易被忽视。因此,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构建更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已成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要议题。
1 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①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学生和教师长期食用不安全的食品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中毒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1]。若食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师生将容易暴露在食品安全隐患中,从而产生健康风险。通过加强监管,能够确保学校餐饮中的食品来源合法、合规,食材新鲜无污染,从根本上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校园食品安全。②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往往十分严重,不仅涉及师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学校的声誉产生长远影响,甚至引发社会不安与舆论压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从源头上识别和防范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安徽省部分地区通过强化校园食品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加强食品存储与运输环节的监管等手段,有效减少了不合格食品流入校园[2]。同时,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定期检查,落实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标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操作,防止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2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格
在校园食品供应链中,供应商资质审查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然而,部分学校在对食品供应商资质审核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的问题,导致一些不合格供应商进入校园食品供应体系,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此外,部分学校在选择供应商时,仅关注价格或交货能力,而忽视了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卫生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严格审查。这种情况直接导致部分质量不达标的食品进入校园。例如,2024年9月25日,江苏省昆山市发生的7所学校“霉面包”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调查发现,涉事企业在最后一批次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冷却处理,导致配送至学校的蛋糕出现霉变[3]。类似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部分学校在供应商资质审查环节缺乏对其生产工艺的严格审查,或者未要求供应商提供足够的质量管理证明。这给校园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不仅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2.2 食品采购追溯体系不健全
目前,许多学校在食品采购过程中缺乏完善的追溯体系,导致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学校难以迅速准确地追溯食品的生产、运输、存储及加工过程,无法确定具体责任。许多学校仅关注供应商的基本资质,而忽视对整个食品采购链条的严格管控。例如,部分学校虽然与供应商签订了合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对食品从生产到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也未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在存在这样的食品安全漏洞的情况下,不合格食品很容易进入校园。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追溯责任成为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事故的处理速度与效果。
2.3 食品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是影响食品安全管理效果的重要问题。当前,许多学校的食品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的从业经验,导致他们在日常检查和管理中难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部分监管人员仅仅依赖于简单的形式化检查,缺乏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某些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并未经过系统的食品安全专业培训,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细节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错失早期发现不合格食品的机会。此外,一些监管人员可能因为工作负担重或经验不足,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较弱,处理问题时未能做到及时有效。在日常监管中,某些食品安全检查也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监管人员往往只是进行表面检查,而未深入了解食品的来源、储存、加工过程等关键环节。
2.4 食品监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如后勤管理部门、食堂管理部门以及卫生监督部门等。然而,现有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往往不畅,导致监管工作的效率低下,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防控效果。①由于不同部门职责界定不清,往往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监管部门在获得信息后,未能及时共享,影响了决策的迅速性和准确性。例如,食堂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往往在信息流通上存在障碍,导致出现某些食品安全隐患时未能及时互通和处理。②各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标准和执行细节的理解有所差别,导致监管措施在不同部门间的实施方案存在偏差,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一些学校部门间缺少定期开展会议或协作机制,导致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各部门协调不力,从而错失最佳的处理时机。
3 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策略
3.1 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建立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
为了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学校应当从源头上强化食品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①学校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要严格审查其资质和食品生产条件,还要深入考察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质量管理以及历史信誉等情况。②学校应建立动态的供应商考核机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合作。通过设立明确的考核标准,确保食品供应商持续满足质量要求[4]。③学校还应建立供应商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标准或出现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及时清退。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与动态考核,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不合格供应商进入校园的风险,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学校还应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规定责任追究机制,增强其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确保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期稳定。
3.2 推动食品采购信息建设,完善食品采购追溯体系
为确保食品采购信息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学校应大力推动食品采购信息化建设。①学校应建立完善的食品采购管理系统,记录食品的采购来源、生产批次、运输情况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保证食品的来源可追溯,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迅速明确责任方[5]。②学校可以与各供应商共同建立食品追溯体系,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全程追踪的技术支持,确保从源头到校园餐桌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迅速确定问题的源头,减少事故扩大的风险。③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集中培训,督促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业严格按照相关规范严把食品进货查验关,并做好全品种采购食材“一品一码”录入工作。④学校应定期审查追溯体系的运行效果,及时更新和完善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3.3 加强监管人员培训考核,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
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关键。①市场监管部门与教育部门可联合开展学校食堂管理观摩交流会,为相关人员提供学习操作的样本,让大家在观摩中找到差距,提升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②学校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技术要求。通过培训,监管人员能够掌握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从而提高监管工作的精准度。③学校应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监管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考核内容不仅包括食品安全检查的执行情况,还应涵盖发现问题的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通过科学的培训和考核体系,能够确保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识别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④学校还应鼓励监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认证,提升其职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4 搭建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监管信息互通共享
为了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学校应积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①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将各个部门的食品安全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共享。该平台应整合食品采购、供应商管理、食品安全检查等信息,实时记录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处理情况[6]。②强化市场监管、教育、卫生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完善的学校食堂台账明细,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及时互通检查结果,确保监管信息的及时共享与反馈。职能部门应定期汇报联合整治进展情况,及时抄送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配合监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③以“培训+检查+陪餐”模式拓展监督群体,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食品安全志愿监督员、家长代表和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参与到监督检查和陪餐中,及时收集并反馈“检查+陪餐”中对学校食堂卫生环境、加工操作及餐品的意见反馈。例如,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学校应当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平台,并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协作,避免相关信息渠道不畅。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学校能够更迅速地响应食品安全事件,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有效处置。
3.5 强化校园餐饮经营者责任意识
校园餐饮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重要责任方,因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餐饮经营者的责任意识。①学校应在与餐饮经营者签订合同时,明确规定其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餐饮经营者应确保提供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②学校应通过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等方式,督促餐饮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一旦发现餐饮经营者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学校应依法采取处罚措施,甚至终止合作关系[7]。③学校应定期组织餐饮经营者参与食品安全培训,提高校园餐饮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经营中时刻保持食品安全意识。
4 结语
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查、完善食品采购追溯体系、提升监管人员专业素质等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管手段的不断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将更加高效和精准。未来,学校应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各部门协同合作,推动信息化建设,并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焦强.“智慧监管”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场监管局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J].中国质量监管,2022(3):40.
[2]佚名.安徽省界首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护航开学季[J].食品工业,2024,45(3):44.
[3]佚名.江苏七校曝光:霉变面包揭示供应商黑历史,官方已介入立案调查[EB/OL].(2024-10-08)[2024-12-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319128971440113.
[4]雷彬彬.实施“控、治、管”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安全[J].福建市场监督管理,2024(6):25.
[5]刘宗妹,谭健欣.区块链技术助推校园食品安全的立体化监管[J].食品工业,2022,43(10):182-186.
[6]李景娜.新时期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以X市为例[J].现代食品,2021,6(7):126-129.
[7]张远大.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8):250-251.
作者简介:陈锦昆(1978—),男,福建德化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监管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