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优化研究

作者: 杨丹容

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优化研究 0

摘 要:随着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的日益复杂和严格,预包装食品检测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然而,现有的检测流程存在效率低下和准确性低的问题。为了提高预包装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本研究运用流程重组的理论框架和流程优化方法,设计了新的检测流程。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检测报告的准确率显著提高,最高达97.9%;检测部门的样品预处理平均准确率从90.6%提升到93.8%。优化后的检测流程不仅增强了测试的精准性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还有效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整体检测效率。同时,该优化方案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减少了内部沟通障碍。本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可行的优化策略,并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重组;ESEIA分析;流程优化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Prepackaged Food Testing Process Based on Business Process Restructuring

YANG Danrong

(China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Group Co., Ltd.,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ly complex market demands and stric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prepackaged food tes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means to ensure food safety. However, the existing detection process has problems of low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prepackaged food testing,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rocess reengineering were studied and applied to design a new detec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optimiz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ion report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aching up to 97.9%; after optimization, the average accuracy of sample pretreatment in the testing department has increased from 90.6% to 93.8%. The optimized detection process not only enhances the accuracy of testing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data recording, but also effectively shortens the detection cycle and improves overall detection efficiency. Meanwhile, the optimization plan ensures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duces internal communication barriers. This study provides feasibl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relevant enterprises and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food safety testing system.

Keywords: prepackaged food; detection; process restructuring; ESEIA analysis; process optimization

当前,预包装食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预包装食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安全、营养成分及标识的准确性,而定期进行预包装食品检测是企业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的有效途径[1]。‌业务流程重组是将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通过过程重建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高度协调[2]。ESEIA分析法作为一种流程优化方法,包括清除(Eliminate)、简化(Simplify)、增加(Establish)、整合(Integrate)和自动化(Automate)5个步骤,旨在减少业务流程中的非增值活动,增加流程中的增值活动,并对流程进行整合和自动化[3]。传统的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业务大多依赖传统模式,存在检测周期长、效率低、信息处理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保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4]。为此,本研究创新性地结合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和ESEIA分析法,搭建了一种针对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的全面优化框架。本研究旨在提升检测流程的质量和效率,为食品企业提供有效的检测流程优化方法,并为食品检测行业的管理创新提供有力依据。

1 结合业务流程重组和ESEIA分析法的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优化

预包装食品检测公司的技术中心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在食品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5]。技术中心下设立多个部门,包括管理部门、检测部门、质量部门。这3个部门根据客户送检的食用农产品和预包装食品,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含检测项目、限值要求、判定依据、检测方法、样品量等内容。为了选择更关键的解决方法,本研究针对性地对管理部门、检测部门、质量部门进行分析。这3个部门现有检测业务流程存在流程设计不合理、流程执行管控不到位、流程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6]。对此,本研究采用业务流程重组方法,对现有的检测流程进行分析和重新设计,同时结合ESEIA分析法重点对食品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优化之后的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中,管理部门首先对样品信息进行人工核对,然后录入系统。接着由系统自动生成编码,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打印编码标签,并扫描编码以便确保后续样品的分类和保存。最后,由系统生成任务书并自动登记样品的领取信息。ESEIA分析法在管理部门流程中主要通过自动化手段简化人工操作,提高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效率,避免人为错误。同时,确保样品管理的清晰和便捷,有助于后续环节的顺利执行[7-8]。检测部门中原本的样品信息确认被清除,直接进行样品检测。检测部门获得领取的样品之后,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首先对样品进行采集、保存、制备以及试剂准备等预处理步骤,对样品预处理环节进行统一整合[9]。预处理之后的样品进行3次重复实验检测,检测人员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在合理范围内,则由实验人员提交记录,增加职责内容分配工作。若检测结果不在合理范围内,则交由质量部门进行判定处理。质量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进一步的分析或重新检测,并做出最终判定。作为最后的判断环节,质量部门确保了检测流程的科学性和合规性[10]。其判定处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根据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对检测流程进行反馈,从而推动流程优化。

2 预包装食品检测流程优化效果分析

根据2024年2月至2024年7月的检测报告数据,分析优化流程之后的检测报告准确率,以此评估优化措施的改善效果。6个月内检测报告准确率情况如表1所示。2月至6月检测报告的准确率呈上升趋势,4月的检测准确率显著提高。优化措施在4月之后开始产生显著效果。6月的检测报告准确率最高,为97.9%,此时优化措施逐渐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7月的准确率为97.8%,总体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变化幅度较小。

为了分析优化前后各部门的变化,本研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3个部门的业务流程效率情况如表2所示。优化后管理部门的人工操作处理时间从2.5 h降到1.5 h,这是因为引入系统操作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效率,优化措施显著提升了管理部门的效率。管理部门人工操作成本从5 000元降至4 000元,降幅20%。管理部门引入系统操作减少了人工处理,降低了劳动成本,但由于需要进行系统升级、维护等技术处理,系统操作成本有所增加。优化后检测部门的样品预处理时间从3.0 h降到2.5 h,虽然时间有缩短,但减少幅度不如管理部门,原因在于检测环节的工作量依然较大。尽管如此,优化措施仍有效地提高了处理效率。检测部门样品预处理成本从8 000元降至6 000元,降幅25%。优化后减少了人工干预,部分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减少了材料和人工成本。质量部门的结果审查、判定处理时间从3.0 h降到2.0 h,显示出优化措施在判定和审查环节具有高效性。质量部门结果审查成本从3 000元降至2 500元,这是因为优化后的检测流程减少了判定错误和反馈所消耗的时间成本。

3 结论

为了提高预包装食品的检测效率,本研究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和ESEIA分析法对检测流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检测部门优化前实验检测成本8 000元,优化后成本5 500元,优化后检测环节减少了人工和时间成本,提升了效率。整体来看,优化方案显著提高了流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检测准确性。所有部门的处理时间和等待时间都有明显减少,处理成本下降,且检测准确率得到提高,证明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处理成本的下降也符合流程优化的目标,能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然而,本研究没有考虑绿色技术的应用,未来可考虑引入节能型检测仪器,以保证技术和设备的低能耗和环保性。

参考文献

[1]成诚,成兴明,周子善,等.供应链视角下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3,48(7):213-215.

[2]何名扬,王鸣秋,刘艳,等.市售食品21种动植物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分析[J].中国酿造,2024,43(5):255-260.

[3]郑璇,凌莉,潘素华,等.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要点浅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2):186-189.

[4]李强,林涛,付春林.食品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全流程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23,59(6):125-129.

[5]蔡炯,陈潇,朱虹霖,等.成都市冷藏即食预包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定量检测及污染风险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4):426-432.

[6]牛会敏,蒋静,户瀚文,等.恒温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婴幼儿辅助食品中胡萝卜成分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3,42(10):94-99.

[7]盛焦,王军波.基于食品监督抽检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预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4,40(3):321-329.

[8]李园,郭海军,孙凯歌,等.中国儿童青少年经常消费的7类预包装零食钠含量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3):195-198.

[9]李营.ORS-ICP-MS法测定膨化食品中10种金属元素[J].食品与机械,2023,39(4):61-64.

[10]宋韶芳,张维蔚,林晓华,等.2020年—2022年广州市市售坚果与籽类食品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6):2015-2019.

作者简介:杨丹容(1995—),女,广东潮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企业产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策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