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

作者: 王琳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Water Quality Testing for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WANG L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Linzi District, Zibo 25540o, China)

Abstract: Poor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can lead to various diseases such as fluorosis, gastroenteritis, cholecystitis,dysenterycholera,typhoidfever,hepatitisA,andinfectiousdarrhea,posingasriousthreattopublic health.By adopting appropriate water quality testing methods,the accuracy ofthe results of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quality testing can be ensured, which helps to real-time grasp the dynamics of water quality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t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d proposes targeted optimization measures,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work.

Keywords: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water quality test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加强生活饮用水检测,对提高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卫生与健康,水质检测部门需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水质检测方法,及时发现潜在的水质污染问题。同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1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

1.1水质检测策略缺乏差异性

水质检测部门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制订适宜的水质检测策略,以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部分水质检测部门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水质检测需求,所设定的水质检测指标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不同地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性[1]。

1.2水质检测操作有待完善

水质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水质检测标准和规范执行,以确保水质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2]。从实际的水质检测工作现状来看,部分水质检测部门在样品采集、运输、保存以及检测等环节中仍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水质检测样本的参考价值,进而导致水质检测结果不准确。

1.3 水质检测技术有待改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质检测工作起步较晚,部分水质检测部门采用的检测技术较为传统且单一,同时水质检测程序较为烦琐,这不仅降低了水质检测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水质检测设备有待更新

生活饮用水检测设备对水质检测结果具有直接且关键的影响。当前各地区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并积极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然而,受技术条件或资金限制的影响,部分水质检测部门未能及时更新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设备。此外,仪器设备的运行缺少有效的维护管理,这不利于有效完成高精度、高要求的水质检测任务。

1.5检测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已取得显著进步。然而,由于该领域起步较晚,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文献相对较少,再加上部分水质检测部门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水质检测人员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从而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优化措施

2.1优化水质检测策略

不同地区的自然气候、经济活动对生活饮用水水质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此,水质检测部门应根据地区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策略,以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在重工业生产地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高精度检测技术,强化重金属指标检测,重点监测水中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而在城市生活区,由于供水管道老旧生锈、自来水消毒不当、管道内阴暗潮湿,可能引起自来水杂质颗粒增加、出现异味、细菌含量超标等问题。基于此,需重点检测生活饮用水的浑浊度、消毒剂残留量、菌落总数及总大肠菌群等关键指标[4]

2.2建立水质检测标准和程序

① 水质检测部门应严格依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检验标准,结合各地区水质检测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标准体系,确定水质检测具体内容与指标,为水质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持,从而确保水质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② 根据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中关于采样点选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设置采样点。通常情况下,在城市集中供水及二次供水系统中,每2万人需设置一个采样点,且每个采样点应平行采集两份水样以确保数据可靠性[5]。 ③ 在采样前,应使用超声波对采样瓶进行清洁,持续清洗 15min 后,再用纯水进一步清洗,以确保采样瓶无杂质和残留物。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位置,并详细记录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环境条件等信息。采集的水样需完全充满容器并立即密封,防止空气进入采样瓶,受到外界污染,影响水质检测结果。对于密封好的样品,要及时运输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运输过程需合理规划路线,最大限度地缩短运输时间,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冰冻及剧烈振荡等可能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 ④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时限要求,取样后应及时完成全部检测工作。每个采样点要进行微生物学指标、浑浊度及肉眼可见物的检测。对于水源水、出厂水及具有代表性的管网末梢水,则应全面实施常规检验项目,以充分掌握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49.pd原版全文

2.3 引进多元化的水质检测技术

在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对先进水质检测技术的有效运用,尤其是对简便、快速、直观、环境适应性强以及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以更好地满足实际水质检测需求。目前,可用于生活饮用水污染物快速检测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① 微生物快速测试片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培养基载体(如滤纸、冷水可凝胶和无纺布)进行微生物培育,从而实现对水质的有效检测。其具有检测时间短、成本低等优势,广泛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常规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快速检测。 ② 生物荧光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一项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的水质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结果易判等优势,特别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菌落总数指标的现场快速检测。 ③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基于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体外DNA扩增技术。基于PCR技术衍生出的多种检测技术(如多重PCR检测技术、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及数字PCR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中对生活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指标(如4项常规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肠道病毒及原生动物、藻类等)的快速检测与筛查。 ④ 等温扩增检测技术。该技术属于核酸快速扩增检测技术,包括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具有耗时短、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势,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生物性污染物指标(如常规微生物、食源性致病菌、肠道病毒、肠道原虫及藻类等)的现场快速检测与筛查[7]。

2.4加强水质检测设备更新和管理

① 水质检测部门应加大对水质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具体包括设备购置费用、设备安装费用以及设备调试费用,为及时更新和引进先进水质检测设备提供保障,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快速、高效检测的需求。例如,水质检测部门可引进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该仪器是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和先进分析技术的智能化设备,主要包括5参数水质检测仪器(用于测定浑浊度、溶解氧、电导率、pH值和水温等项目)和9参数水质检测仪(用于测定余氯、二氧化氯、臭氧、浊度、色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等项目)[8]。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及数据准确等优点,不受样本容量、主观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能够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传输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水质检测效率与准确性。此外,水质检测仪器还能与其他部门进行联网,实现水质数据的实时共享,有助于更深层次地挖掘水质数据的潜在价值,为水质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 ② 为确保水质检测设备持续、高效且稳定运行,需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与维护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包括编制检定周期表,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和维护。一般仪器建议每月检查1次,大型和精密仪器则每半年至少检查1次。在检查过程中,需全面评估仪器设备规格、数量及性能,并做好详细记录,确保其性能符合既定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当发现仪器设备存在故障时,需要及时上报,由维修人员认真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需再次检定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以确保水质检测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2.5加强水质检测人员培训力度

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水质检测人员自愿参与学习。每月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授课,讲解内容涵盖水质检测标准规范、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常规指标检测操作规程等,并与参与培训的水质检测人员积极互动,为其答疑解惑,以进一步丰富其专业知识储备。同时,安排检测人员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其充分掌握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操作技巧,全面评估其在水质指标检测中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水质检测部门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实施方案,采用“日常考核 + 月考核”模式,编制考核量化表,从样品采集、样品检测、样品流转、数据出具和结果发布等关键环节入手,增加对水质检测人员的日常考核力度,确保水质检测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造成生活饮用水水质不断下降,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是提高水质安全、保障公众饮水健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建议根据各地区实际水质检测需求,制订适宜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策略,进一步优化水质检测程序,推动水质检测技术创新,并加强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进而不断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公众饮水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璟.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现状及其措施的完善[J].清洗世界,2024,40(9):136-138.

[2]阎莉,于珍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食品,2024(17):160-162.

[3]胡亚辉.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运用分析[J].中外食品工业,2024(12):73-75.

[4]闵方倩.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4(6):88-90.

[5]毛霞.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检测研究[J].科技资讯,2023,21(24):178-180.

[6]王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数据流异常检测方法[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3,6(10):75-77.

[7]潘露华.水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实验室检测,2024,2(7):118-121.

[8]李秀娟,杜沿沿.生活饮用水中水质检测的发展与现状分析[J].现代食品,2023(6):152-15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paq2025064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