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视域下公众食品营养问题及改善策略
作者: 陈玲
摘 要:在当代背景下,公众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而食品营养不良与消费者对食品选择、个人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本文详细分析了公众食品营养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从教育、政策、技术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提出了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公众的食品营养意识,改善饮食行为。
关键词:食品安全;营养管理;对策
Public Food Nutrition Issu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er Health
CHEN Ling
(Yili Advanced Technical College (Yili Technician Training Institute), Yili 835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the public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food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and issues such as food mal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onsumers’ food choices and personal dietary habi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oot causes of public food nutrition issues and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education, policies, technolog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food nutrition and improve dietary behavior.
Keywords: food safety; nutri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食品营养问题与饮食习惯不健康、营养知识与信息不对称等多个方面有关,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大健康视域下的公众食品营养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公众食品营养与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性
宏观角度上,公众食品营养与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通常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健康的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导致了健康问题的增加,给医疗系统和社会资源带来较大的负担;高肥胖率等问题也会增加医疗开支和社会保障支出[1]。城市化趋势导致更多人依赖便利食品和外食,促进食物“营养”概念的多元化。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改变食物形态,使公共营养管理难度加大。
2 影响公众食品营养问题的因素
2.1 饮食习惯与营养不良
在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和高糖饮食已成为公众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众的营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频繁摄入快餐食品,如汉堡、炸鸡和薯条等导致人体营养失衡。这些快餐热量、脂肪、盐分含量较高,同时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长期摄入容易出现肥胖、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此外,市面上常见的糖果、糖饮料和甜点等不仅可能增加肥胖风险,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
营养素缺乏问题主要是指公众在饮食中未能获得足够的关键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这可能与不均衡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文化差异以及不适当的饮食选择等有关。据报道,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包括维生素D、铁、钙和维生素C等。表1为我国常见营养物质摄入情况[2],可以看出公众在膳食纤维、钙等方面的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摄入量。这些数据突出了营养素缺乏问题的实际情况,为改善公众的饮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2.2 营养知识与信息不对称
(1)媒体对营养信息的传播失真。媒体在传播营养信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可以以各种形式,如新闻报道、广告和社交媒体等向公众传播有关营养和健康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可能存在失真、夸大或不准确的情况,导致公众对食品和营养的认识出现偏差。此外,媒体可能由于过度强调某些营养议题,而忽略其他重要方面,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导致公众获取的信息不对称或出现混淆信息的情况,这些都可能造成公众食品营养问题。
(2)公众对食品标签和营养信息的理解。大部分消费者无法完全理解食品标签上的营养信息,这可能与标签上的复杂术语和相关数据不够清楚有关。例如,部分消费者未认识到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的重要性,也不懂得每日摄入量的含义,这可能导致消费者不良的食品选择和饮食习惯。
2.3 食品生产和供应链环节的营养流失
2.3.1 食品生产环节
食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巧会影响食品中营养物质的保留率,如高温处理、冷冻和脱水等可能导致食品中维生素和酶的损失。在储存方面,不恰当的储存条件也可能引起食品中维生素的分解和氧化,影响其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为了延长保质期,食品加工过程中还应对所使用的添加剂进行适当取舍,以免对食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2.3.2 运输环节
在长途运输中,食品可能会因受到温度波动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新鲜度和质量。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和跌落也是影响食品营养物质流失的关键因素。振动和跌落可能会导致果实受到机械损伤,增加蒸腾作用和呼吸速率,使果肉水分快速散失。例如,杨婷婷等[3]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番茄果实的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经过振动或跌落处理的番茄果实的TSS含量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振动+跌落组。对照组中的果实保持了较好的硬度,而经过振动或跌落处理的番茄果实硬度下降较快。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可通过选择适当的食品包装、控制好环境温湿度、合理摆放食品等方法避免食品受到影响而导致营养流失。
3 大健康视域下的改善策略
3.1 教育与宣传
3.1.1 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营养教育在大健康视域下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为公众提供有关饮食和营养的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食品营养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这种教育可以在多个层面展开,包括学校教育、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和媒体宣传等。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平台,可以通过营养课程、健康教育活动和饮食改进计划等向学生传授有关营养的基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确保其身体健康。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更加倾向于在社区层面提供关于饮食和营养的信息和资源,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讲座、食品展示和健康检查,可以让居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营养需求[4]。
3.1.2 营养信息的准确传播
营养信息的准确传播是教育与宣传的核心目标之一,确保公众接收到准确、可信的营养信息对于健康食品选择至关重要。为了确保食品营养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政府部门及健康机构可以通过发布官方膳食指南、提供可信的健康信息网站等传播相关信息[5-6]。此外,在营养信息传播方面,媒体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该确保其报道的营养信息准确、可靠,不夸大或误导公众。媒体可以通过与专业健康专家合作,审查其报道,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形成完善、准确的信息覆盖网。
3.2 政策与监管
3.2.1 食品标签的规范和改进
食品标签在指导公众食品选择和提供信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食品标签规范,以确保食品制造商提供一致和易于理解的信息。这包括明确标签上所包含的信息,如热量、蛋白质、脂肪、糖分和关键营养素的百分比等。同时,还应进一步改进食品标签的标识方式,如增加添加剂、过敏原、适宜人群和每日摄入量等信息,改进的标签设计应更突出地显示出高糖、高盐或高脂肪含量等标识,从而降低阅读门槛,为公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7]。
3.2.2 创新技术与食品工程
创新技术与食品工程在解决公众食品营养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基于大数据的营养分析工具已经成为食品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持。大数据技术在食品营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整合和分析大规模的营养数据,包括食物成分、消费模式、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等,这有助于揭示不同食品和饮食模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公众的营养需求。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工具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可以根据个体的营养需求、健康状况和偏好制订饮食计划。
3.2.3 健康食品的研发与推广
研发和推广健康食品是改善公众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要对策,有助于应对运输储存中食品的营养流失。例如,食品工程和技术的创新可以给人们更健康的食品选择,其中低脂肪、低糖分和低盐分含量的食品替代品在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同时,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量建设更加完善的运输体系,如叶菜储存可以依靠脱水工艺,以确保长时间运输过程中食品的营养保留率。此外,在新型食品的推广方面,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如可以通过营销、健康教育和社交媒体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健康食品的认知和接受度。
3.3 社会参与及合作
公众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是改善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要方式。食品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健康的产品、改进食品标签和降低不健康成分的含量确保食品营养与健康;公众则可以通过支持和选择健康产品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还可向相关企业反馈口味、质量和营养需求等信息,形成良好的食品引导机制[5]。此外,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包括通过社会项目和倡导活动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食品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还能为公众提供更多健康选择[6]。而社会机构也可以组织健康食品的展示、讲座等相关活动,为公众传播有关健康饮食的信息。如果条件允许,地方政府也可以主动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以方便其从事食品营养研究,并提供基于证据的政策建议,以帮助政府和食品行业制定更完善的食品政策,从而保障食品的营养与健康[7]。
3.4 加强对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管理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有机、天然和低加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有机食品通常指不含农药残留物和人工添加剂,而且更有可能提供更高营养价值的食品。为满足消费者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应配合食品行业对有机食品严格把关,为人们提供更多有机和天然食品选择。此外,相关部门要明确区分功能性食品与药品、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品的不同,并制定明确的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功能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标签信息的准确性。监管机构还应对功能性食品的广告和宣传进行监督,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4 结语
本文对大健康视域下的公众食品营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通过教育、政策、技术和社会参与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食品营养意识,改善不良饮食习惯,降低食品安全问题风险。为了确保食品营养与健康,目前相关部门及企业已开展了多项措施,未来应重点关注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更全面的食品标签设计。通过这些努力,有望实现更大范围的大健康目标,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国公众食品安全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5-12(8).
[2]于冬梅,赵丽云,琚腊红,等.2015—2017年中国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的摄入状况[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1,27(4):5-10.
[3]杨婷婷,苟进胜.运输振动和跌落对番茄物流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品,2022(14):142-144.
[4]王硕.新媒体视域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1.
[5]郭黎明.食品安全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22.
[6]孟庆杰.信息不对称语境下公众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的构建[J].食品与机械,2020,36(11):87-90.
[7]胡旭.食品安全社会公众监管机制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