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作者: 肖廉 霍晓敏

摘 要:本研究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意义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提出了多种展开安全监管的有效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安全监管工作的高质量方法,能够为未来相关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方法

Research 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XIAO Lian, HUO Xiaomin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Wuwei 733299,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e significance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a variety of effective principl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high-quality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which can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lated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words: food quality; safety supervision; principled approach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运行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为了确保安全监管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应当积极贯彻其基本原则,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进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让安全监管体系能够真正为食品质量提升创造优良环境,实现优良的产业建设与发展目标。

1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

针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属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且对于促进食品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维持社会稳定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积极贯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活动可以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防范不安全食品对人们健康造成的威胁。因此,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就是加强维护公众健康,能够为食品安全理念落实创设优良条件。同时,针对食品质量加强安全监管也是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食品产业在国际层面的竞争力[1]。安全监管能够从根源增强生产经营方的质量意识,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诚信理念,让品牌能够在高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培育与发展,增强消费市场的核心信心。此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也可以加强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准入科学性,有利于增强食品贸易的畅通程度,为产业实现共赢与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2 针对食品质量进行安全监管的核心原则

2.1 预防为主,风险管理

为科学地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此类原则要求食品生产方与经营方在监管的前提条件下,针对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措施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级别,使其质量得到保障,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这个原则下,应当积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针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以此确定食品安全风险可能存在的来源,并分析其程度以及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稳定依据,同时需要建立可靠的应急措施,针对食品安全风险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在预案中明确应急组织的基本职责与程序,为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应急响应标准。通过此类预案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2]。“预防为主,风险管理”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科学原则,既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又可以维护消费者的健康。食品生产方、经营方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从实践层面着手,不断提高对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

2.2 科学严格,公正透明

“科学严格,公正透明”也是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的关键原则之一。在这个原则背景下,监管部门必须贯彻科学的态度和方式,以有效的手段对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监测,同时做好评估与干预工作。在交易过程中,确保监管方案与实践行为能够符合客观的规律要求,并符合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基础标准,从根源防范并减少食品安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在这一原则背景下,应当积极强化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同时探索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结合安全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体系探索,提高科技监管水平的主要方式。市场监管部门也需要保证监管程序和结果公平、公开、公正,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深入监督,确保监管目标与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保持清晰状态。积极公开监管流程以及相关依据,通过贯彻公正严明的监管,市场部门能够有效落实行政要求,让监管工作在新时代的挑战背景下得到有效贯彻,最大限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打击潜在的违法与违规行为。

2.3 法治责任,协作创新

“法治责任,协作创新”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监管的法治责任通常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群体以及社会管理部门主体有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相关主体都应当履行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义务,并承担安全违法的不良后果。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安全法治保障。而法治责任的落实则需要各个主体之间建立稳定的协作创新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与协同管理方案,尽可能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管控效率,建立属于质量安全发展的社会共治新格局[3]。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强化各个主体的责任,尝试建立稳定的法律保障体系,通过风险评估与追溯管理方式,确保各个主体能够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完成问责与追溯操作。同时需要尝试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创新驱动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让各个主体能够积极落实科技与制度的创新,形成属于新时代的法治责任保障方案。例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或者区块链等技术,让食品质量安全的管控能够实现智能化与精准化的目标,为实现食品行业发展的规范化、透明化奠定坚实基础。

3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的有效方法

3.1 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为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效果,应当从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层面着手。通过标准体系对食品生产方的基本行为进行规范,充分明确其责任义务,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下基础,为公共利益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标准需要指导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活动,使其能够为食品的质量管控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持。另外,标准规范文件也需要为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通过推动食品工业进一步发展,使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从根源提高食品行业在国际层面的影响力与竞争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时做好修订工作,并出台与质量安全管控热点相关的法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完整且统一的应用体系,使规章制度能够适应食品质量安全的全新形势,并提出新的发展要求[4]。这一阶段也需要注重制定和修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根据科学依据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确保食品安全标准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充分保证自身的先进程度与适应程度。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的管理需求,结合区域特点,探索有效的标准更新方案,以此规范地方和行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整体行为。通过积极建立动态化更新机制,可以使安全标准得到及时评估与修订,能够为新问题的有效处理做好准备,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管控工作适应变化与发展。

3.2 实施风险分析监测

风险分析与监测也是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安全监管工作过程中,应积极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系统化分析,收集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环节数据,并通过识别与评估方式落实有效的监测方案。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分析检测可以对安全风险特征与规律进行总结,进而让不同的食品与添加剂或是生产环节能够得到科学分类,有利于监管团队针对性制定控制措施,提高监管的实际效率和监管质量。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安全监管工作应当积极落实动态化分析监测体系,针对性调整并完善安全监测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问题,以此保障安全监管工作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需要注重预防性风险分析体系建设工作,通过积极落实稳定的预测预警方案,针对性防范潜在的食品风险,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让公众的健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3.3 加强质量安全追溯

为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应当从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应用信息技术化手段,对食品的各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进行整理与保存,同时还需要设置有效的查询反馈机制,让食品安全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可追溯、可溯源的目标。通过贯彻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能够有效预防食品出现安全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其质量水平,有利于生产经营方强化质量管理级别,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使食品质量标准得到提升,从源头防止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市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级别。同时,企业可以有效应对各种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使人们的信任度得到提升。发生安全事件时,通过质量追溯体系,可以快速获得食品来源情况,并分析其流向以及关键责任主体。通过结合这些信息,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能够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扩散,有效减少损失,有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另外,质量安全追溯还有利于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的开展。通过积极宣传此类体系并做好追溯应用工作,可以使消费者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的参考数据,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理解程度,进而引导其选择安全且健康的食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实践工作中建立稳定的标准体系,明确食品生产方的追溯义务,同时科学规范追溯信息的内容与格式,以推动追溯工作的标准化与数字化。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平台,为食品产品赋予唯一的身份标准信息,以此实现全流程追踪目标,并提高追溯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5]。除此之外,还可以强化食品安全追溯监督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抽查频率与力度,通过核查情况真实性与信息完整性,对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针对性查处,让追溯信息的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方式,为推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与落地提供基础条件。

3.4 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和信用监管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还与执法的严格性与公正性有关。行政处罚属于安全监管的关键手段之一,既需要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同时又要遵循法治基本原则,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信用监管属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需要对失信行为展开联合化惩戒。同时需要对守信行为进行激励,通过这种方式使食品生产方积极遵循诚信自律的原则,积极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为实现高质量的食品生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落实行政处罚与信用监管工作是强化安全监管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另外,还需要建立稳定的行政复议程序,使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与申辩权能够得到保障,为提高行政处罚的公正性提供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稳定的信用监管制度方案,通过建立数据库并整理公开生产经营方的基础信息,可以有效提高信用评价制度的可靠性。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将生产方的信用分为守信、基本、失信、严重失信4个等级,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量化工作。以此为基础开展有效的奖惩措施,让行政处罚与信用监管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协调配合的目标。这两种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实践工作中应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此形成监管体系的合力。综合分析,行政处罚与信用监管属于提高监管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有利于贯彻食品安全战略,对于增强社会诚信体系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展开的过程中,应遵循基本原则,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同时落实科学严格公正透明的基本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法治责任,完成协作创新的整体任务。未来,监管工作也需要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执行体系,让食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如建立健全标准方案、实施风险分析监测、推进行政处罚与信用监管体系落实等。通过这些方式,真正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锦年,吴进贤,窦晓利,等.绿色食品东乡贡羊质量安全追溯技术规程[J].甘肃畜牧兽医,2022,52(12):47-50.

[2]陈玉添.浅析食品安全与食品工程质量[J].中国食品工业,2022(24):68-69.

[3]杨琴,宋若瑜,徐成波.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逻辑关系及应用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53-59.

[4]林日有.食品质量安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食品,2022,28(23):75-77.

[5]刘芳芳,李毅斌,贾娟.食品供应链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调味品,2022,47(12):186-189.

作者简介:肖廉(1983—),男,藏族,甘肃天祝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