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度假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

作者: 程德俊 罗大林

一起度假村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0

摘 要:目的:对发生在某度假村的感染性腹泻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制定防控策略,控制疫情蔓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二者结合分析,查找引起感染性腹泻的致病因子。结果:本次疫情共搜索发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42例,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其中发热为26人,占比61.90%;有呕吐症状为22人,占比58.38%;出现腹泻症状的人数较多,为35人,占比83.33%。对其中17例病例进行肛拭子采样,分别采用荧光PCR检测核酸和细菌学培养检测,最终在14例肛拭子标本中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结论:根据病例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此次小木屋度假村暴发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原微生物为诺如病毒GⅡ型。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an Outbreak of Norovirus Infectious Diarrhea in a Resort

CHENG Dejun, LUO Dalin

(Shuche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u’an 23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infectious diarrhea epidemic in a resort, identify the causes, formul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 Method: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sampling were used to find the pathogenic factors causing infectious diarrhea. Result: A total of 42 confirmed and suspected cases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the main clinical symptoms including fever, vomiting and diarrhea. Among them, 26 (61.90%) were febrile. 22 patients (58.38%) had vomiting symptoms.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rrhea symptoms was more, 35 people, accounting for 83.33%. Field anal swabs were collected from 17 case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by fluorescent PCR and bacteriological culture detection by bacterial culture. Finally, norovirus GⅡ type was detected in 14 cases.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causing the outbreak of infectious diarrhea in the chalet resort was norovirus type GⅡ.

Keywords: infectious diarrhea; noroviru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 test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肠道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等[1]。最常见的为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其中,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等引起。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致病力,10个病毒粒子就能感染致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在集体生活场所易暴发感染,如学校、托幼机构、工厂和养老院等[2-4]。本研究基于2023年4月15日舒城县某度假村发生的一起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综合利用现场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技术,以确定疫情暴发的原因,为今后处置类似疫情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该度假村相关工作人员中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是2023年4月11日以来在高峰乡小木屋度假村入住或工作的人员,以及出现腹痛、腹泻(≥3次/24 h)、发热(≥37.3 ℃)、呕吐、恶心等症状之一的人员。确诊病例是2023年4月11日以来在高峰乡小木屋度假村入住或工作的人员,以及出现腹痛、腹泻(≥3次/24 h)、呕吐、恶心等症状,并伴有发热,且在患者生物标本中检出目标致病因子的人员。

1.2 试剂与仪器

SC增菌液;GN增菌液;肠道菌增菌肉汤;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提取、扩增试剂,江苏硕世。

江苏硕世全自动核酸提取仪(SSNP-3000A);ABI核酸扩增仪(QuantSudio5);BHC-1300IIA2型生物安全柜。

1.3 检测方法

1.3.1 样本采集

根据搜索出来的病例,对其中症状较重且没有经过治疗的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共采集17份肛拭子标本,及时放入灭活的病毒采样管和相应的细菌增菌液中保存。另采集食品和环境标本8份一起及时带回实验室,开展后续检测工作。

1.3.2 细菌学检测

采集的所有标本按照《细菌性腹泻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指南》(WS/T 498—2017)进行常规的食源性肠道致病菌检测。

1.3.3 诺如病毒核酸检测

吸取病毒采样液200 µL,用硕世SSNP-3000A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磁珠法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吸取待检液5 µL,加入配制好的扩增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按照硕世的诺如病毒GⅠ/GⅡ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配制扩增反应体系20 µL,ABIQ5荧光PCR仪上反应条件设置为50 ℃逆转录10 min;95 ℃灭活5 min;95 ℃变性10 s,55 ℃退火/延伸30 s(末端收集荧光),45循环。选择FAM、VIC和ROX这3个荧光通道。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该度假村位于舒城县偏远山区的一个乡镇,从2023年4月10日开始接待参加我县某单位培训人员370名(男335人,女35人)入住,同时有宾馆和食堂从业人员16名(男3人,女13人)共同入住。住宿条件较差,8人间,分上下铺,住宿较拥挤。该度假村一日提供三餐,所有人员均在食堂就餐,食堂统一提供餐具,采取桌餐形式,所用食材均为当天采购的新鲜食材,未使用冷冻食品。食堂操作间较狭小,卫生环境较差。

2.2 临床症状

此次疫情共搜索到病例42例,其中疑似病例28例,确诊病例1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61.90%)、恶心(61.90%)、呕吐(58.38%)、腹痛(66.67%)、腹泻(83.33%),有少数病例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主要临床症状见表1。

2.3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3.1 首发病例

周某某,男,42岁,南港镇村干部,学员,2023年4月10日入住该度假村参加培训,住宿为8人间,宿舍分上下铺。4月11日6:00左右出现腹泻,最多腹泻5次/d、稀水样便,伴发热37.5 ℃,4月12日20点到药店购买消炎药自行服用,症状未缓解,4月13日返回南港镇缸窑村家中,后前往村卫生室,卫生室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于4月14日下午症状消失。

2.3.2 发病时间分布

2023年4月11日早晨,首发病例出现临床症状,12—13日出现病例散发,发病人数于4月14日达最高峰,为22例,4月15日进行疫情处置后,发病人数开始下降,至4月18日疫情结束。某度假村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病时间分布见图1。

2.3.3 人群与空间分布

(1)人群分布。此次疫情发病人员均为小木屋度假村参加培训的人员,度假村工作人员包括食堂工作人员都没有发病。培训人员中男女均有病例发生,男女性别比为9.50∶1,男性罹患率为11.24%(38/338),女性罹患率为8.33%(4/48),不同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发病年龄在28~58岁,发病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占52.38%(22/42)。

(2)空间分布。培训人员的培训地点是在同一间会议室,座位不固定;户外训练均在度假区内的户外拓展基地活动。住宿均为8人间,分上下铺,住宿较拥挤。宿舍空间较小,卫生环境差。参加培训人员370名(男335人,女35人),宾馆和食堂从业人员16名(男3人,女13人)共同入住。所有人员共分别居住于50间宿舍,其中北楼共两层,上下各20间房间,均住满培训人员;南楼一层为餐厅,二楼为房间,培训人员住宿其中10间,如图2所示。

42例病例中,居住于北楼一层的罹患率为8.75%(14/160),二层为14.38%(23/160),居住于南楼的罹患率为7.58%(5/66),不同楼层人员罹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7,P=0.173)。42例病例分别住在南北两楼的13间房间内。首发病例周某某,居住于北楼二层206房间,4月11日6:00左右发病,在房间卫生间腹泻,中午共同在餐厅用餐;同宿舍另外两人于4月12日发病;从4月13—17日,其他房间人员陆续发病,每日均有不同房间的多人出现症状。

2.4 实验室检测结果

2.4.1 细菌学检测结果

17份肛拭子标本经增菌培养,肛拭子序号为3#、5#、6#的肠道菌增菌肉汤浑浊,12#、15#、16#的GN增菌液浑浊,所有标本的SC增菌液均清晰透明,浑浊的增菌液接种于SS平板和MAC平板,37 ℃,培养20 h。SS平板和MAC平板上面均为红色菌落,没有见到无色透明菌落。食品及环境样本(8份)的GN、SC、肠道菌增菌肉汤均清晰透明。所有标本均未检测出常见食源性肠道致病菌。

2.4.2 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17份肛拭子标本经荧光PCR检测,有14份样品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阳性。

2.5 食品卫生学调查

本次疫情调查,共采集17份肛拭子标本,其中14份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核酸GⅡ型阳性。食品及环境标本共采集8份,其中含5份环境标本及3份食品标本,诺如病毒核酸阴性,因没有食物留样,食品样本为前一天食物的原材料,另外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常见食源性肠道致病菌。

3 结论与讨论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24~48 h,感染发病一般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有腹泻、呕吐和发热等。该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食物、水源、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等[5]。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手部卫生、避免食用污染食物和不饮用生水等。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虽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在小部分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中也可以引发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引起多次流行,常常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

根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要求,现场疫情处置时,需要对病人标本、环境标本、食品标本和水质标本等进行采样,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本次现场处置疫情由于多种原因,只采集了肛拭子标本,没有对食品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合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此次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此次暴发疫情很可能是由首发病例从度假村外面感染后,传染给了同行的培训人员。由于住宿环境较差,共同吃住,8人一间寝室,上下铺,空间拥挤,人群密集且近距离接触。此外,诺如病毒传染性较强,可通过首发病例在人群中迅速传播[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