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研究
作者: 赵嫣然 赵健雄摘 要:云南省大理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本文结合大理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优势与短板,最后提出加快打造大理州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补短板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建议;大理
Research on Building a World-Class Green Food Industry in Dali, Yunnan
ZHAO Yanran, ZHAO Jianxiong*
(Dali Extens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li 671000, China)
Abstract: Dali implements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and creates a world-class green “food brand”.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in Dali, identifi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class green food industry in Dali to supplement its shortcomings.
Keywords: green food industry; proposal; Dali
1 大理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良好的农业基础和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塑造和壮大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此外,大理州遵循“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将种养殖、深加工及市场化经营有效串联。
1.1 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大理州12县市“一县一业”有序推进,全州培育认定“一村一品”全国示范村镇11个,省级专业村112个、专业乡镇13个,州级专业村79个,县级专业村54个[1]。
1.2 洱海流域农业绿色有机发展推进明显
洱海流域实施了“三绿”工程,绿色防控,强力削减污染负荷;实施“三禁四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严控大水大肥作物种植,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绿色种植,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
1.3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大理州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后引进了正大集团、江西正邦、深圳春沐源、上海东方希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涉农企业带动产业发展[3];逐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酒水饮料为主,肉类、果蔬、中药材、花卉、茶等特色食品为补充的食品加工体系。
1.4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宾川县建成省内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弥渡、剑川、祥云3县建成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 大理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
2.1 区位交通优势
大理州地处云南省对内、对外两条重要经济走廊的交汇处,是连接昆明与西部七州市的交通枢纽。同时大理州是“一带一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内、对外经济发展与交通物流的重要节点和窗口。
2.2 自然条件优越
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产品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农业资源造就了大理州丰富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了烟草、核桃、畜牧、蔬菜、特色水果、生物药业、马铃薯、蚕桑、高山生态茶和特色花卉等10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4]。
2.3 旅游休闲带动
大理州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旅游风景名胜区(点)130余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达到3天,大量的游客为大理州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通过游客的宣传推介提高了大理农产品的知名度[5]。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2.4 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发展
大理州累计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0户,现代农业庄园64个,农村合作社6 279户,家庭农场4 666户。
2.5 做大做强产业
大理州围绕“445”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原则,以“123456”思路推动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构建农业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强要素保障6条保障措施,持续巩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成效,筑牢产业扶贫基础。
2.6 实施绿色示范
按“八有三档”标准(“八有”指有经营主体、有适度规模、有生产规范、有目标市场、有品质保障、有品牌引领、有科技支撑和有专业服务;“三档”指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省内先进水平)开展“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基地认定。
3 大理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短板
3.1 宣传力度不足
由于对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不够,加之消费者难以准确识别绿色食品商标,致使消费者难以形成绿色食品消费观,对绿色食品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
3.2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大理州农业结构仍以种植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62∶1,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1∶1)[6]。各产业之间尤其是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之间尚未形成有效配合,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3.3 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绿色食品生产的关键是生产技术,但当前农业生产主体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对新的农业知识、技术及经营理念接受力不足;我国种业发展滞后导致优质种苗、畜禽良种供应受限,对外依赖度较高;由于核桃、畜牧、蔬菜、中药、水果等产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及产品优质率不高,导致产品商品率较低;基层缺乏技术人才,技术扶持力度不够致使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动力不足,地区产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3.4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大理州农产品加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农业产业链不健全。大理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合作社社员及其带动的农民数量仅占农户总数的16.6%;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小少散弱。
4 补齐绿色食品产业短板的建议
聚焦重点产业,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科学构建“1+N”的“一县一业”产业体系[7]。突出大理州世界级生态绿色品牌,重点打造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标志的发展道路,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4.1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1)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大理生态、文旅等区域资源,做大游客经济,做好细分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地区特质突出、经济效益良好、生态环境友好、资源配置高效的特色农业。
(2)突出农业多功能性。在三产融合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在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打造集自然风光、民族特色于一体的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
(3)坚持突出生态化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推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8]。打造一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打造好“绿色有机食品牌”第一车间。
4.2 打造“大理”绿色食品世界知名品牌
(1)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大理”这一生态知名品牌,做好绿色食品认证及“三园三区”建设工作。
(2)强化质量管控。规范大理州名牌农产品认定,加强名牌农产品监管[9]。建立大理品牌目录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大理州品牌“含金量”。
(3)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叫响“大理”整体农产品品牌[10]。
4.3 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通过“产研结合+技术攻关”模式,不断开发大理州系列农产品;引进和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拉长产业化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培育和引进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范围广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4.4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生效的机遇,依托大城市商业圈、物流集散地、产业聚集商圈加快构建以祥云县和大理市为重点的物流枢纽体系,发展商贸物流总部经济,培育各类物流产业园,为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商贸活动、城市大规模消费需求提供商品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服务以及金融、结算、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建成服务滇西,衔接成渝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中国面向印度洋的重要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成为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物流配送体系。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支撑、航空为补充,积极发展公铁航空多式联运,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
(2)加快健全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建立养殖主产区与屠宰加工企业联动的生产运输体系,推动畜禽就地屠宰,实现活畜禽短距离运输[11];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就地屠宰,建设低温加工间、冷库等,升级冷链运输设备;完善活畜“点对点”跨区域调运机制。
(3)加强冷链信息化。加强冷链物流企业数智化建设,实现农产品预冷、低温分级、自动分拣、清洗过程的全过程监控。
5 结语
大理应发扬优势,补齐短板,塑造品牌,强化产业,沿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强化组织领导,注重主体引领,创新科技服务,为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8-08-03)[2024-01-29].https://www.dali.gov.cn/dlrmzf/zfgbml/202005/9b053981063e4682afe850ea0fe94beb.shtml.
[2]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年攻坚作战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EB/OL].(2022-10-11)[2024-01-29].https://www.dali.gov.cn/dlrmzf/zfgbml/202210/3d3c28b8df7d4369af340e692c4ec036.shtml.
[3]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理市“三张网”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EB/OL].(2023-09-11)[2024-01-29].https://www.dali.gov.cn/dlrmzf/c100627/202309/24909ff536874420bb80aaab9d766b49.shtml.
[4]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促消费 稳外贸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EB/OL].(2024-01-22)[2024-01-29].https://www.dali.gov.cn/dlrmzf/c101532/202401/ede5129fe35c48faada7838301893df6.shtml.
[5]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理:种养旅结合治污染[EB/OL].(2023-08-15)[2024-01-29].https://www.dali.gov.cn/dlrmzf/c101532/202308/15f84a9212c44cd894eaead9c4ff81b9.shtml.
[6]黄轶珺,徐仁杰,丁其磊.消费者选择O2O模式商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盒马鲜生为例[J].时代经贸,2023,20(1):114-117.
[7]谢莉勤.大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89-91.
[8]佟玉权,龙花楼.脆弱生态环境耦合下的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50-54.
[9]沈兴兴,朱守银,彭超.绿色食品助力乡村振兴: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2023(1):45-52.
[10]王志刚.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4):41-48.
[11]张志华.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1(6):24-27.
基金项目:云南省“三区”科技人才专项。
作者简介:赵嫣然(1995—),女,云南昆明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分析。
通信作者:赵健雄(1989—),男,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保护及农业技术推广。E-mail:anysa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