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作者: 樊启明 叶玉华 杨春艳摘 要: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是衡量食品安全性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全球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为全面提高基层食品监管效率、强化食品安全防线,本文分析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关技术的推广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食品质量检验;应用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FAN Qiming, YE Yuhua, YANG Chunyan
(Qianxinan Prefectur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Xingyi 562400,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is one of the means to measure food safety in food safety testing. 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rassroots food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 food safety defens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and proposes promotion strategies for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quality inspection; application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乎人们的安全问题,还是影响政府威信力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公共安全问题的典型代表,在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由于传统检测技术存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操作烦琐等问题,相关人员为了简化步骤、降低成本,检测过程流于形式,威胁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降低了他们对于食品安全和政府的信任度。新市场经济常态下,为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相关部门将各种先进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在降低检测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数据的精准度,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 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在食品质量检验中,传统农药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等突出性问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成本低、检测周期短等优势,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食品中有害成分的检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检测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能够满足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求[2]。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为自动化检测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自动化处理、分析,能在减轻检测工作人员作业量的同时,避免人为失误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度,有助于基层监管部门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
1.2 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
融合分子生物学、光谱学、传感技术等多个领域前沿技术的农药现代化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地点等对于传统检测技术的限制,能帮助监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和效率。多元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灵活的工具,通过技术的合理化运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可对食品中的各类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致病微生物等)进行快速、全面的检测,满足了多样化的检测需求。除此之外,随着全球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食品质量检验工作量越来越大,利用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高通量性,能在快速处理大批量样本的前提下,帮助监管人员更快速地完成检测任务,及时发现和隔离风险源[3]。
2 食品质量检验中常见的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色谱法
食品质量检验中,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能否落实到位,是影响食品质量检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将色谱技术应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有助于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工作效率。相比其他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手段,色谱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以及易操作等优势。该技术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将分离出的物质浓度转换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其中最常用的是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惰性气作为流动相,经对检测样品进行提取、纯化、浓缩后通过气相色谱柱,再根据从固定相中分离出的农药色谱峰,分析和判断保留时间和出峰顺序,从而获取农药的残留量。与气相色谱技术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流动相是液体,利用高压输液泵分离色谱柱内的样品来检测农药残留量,这种检测方式在分离效能和检测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通过合理化运用相关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基层食品的监管效率、强化食品的安全
防线。
2.2 生物传感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以免疫传感技术为代表的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技术,相比其他现代检测技术,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势。新市场经济常态下,食品安全挑战不断涌现,生物传感技术因能实现便携式检测,已被广泛应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目标物质转化为可测量的信号,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传感器是生物传感技术的核心,常见的传感器分为生物(抗体、酶、细胞等)传感器、物理或化学型传感器。在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生物元件能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定的生物反应,使目标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传感器上的信号变化,如电流、电压或荧光等,通过测量这些变化可以判断食品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存在及其浓度。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比其他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利用生物传感技术并合理选择生物元件,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精准识别,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食品质量检验工作,推动区域的稳定性发展。
2.3 免疫分析技术
与传统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相比,免疫分析法技术实现了多组农药残留成分的同时检测,在提高检测速度、缩短检测周期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检测单位的经济效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技术是现阶段常见的两种免疫分析技术手段,两者都是利用抗原和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高度敏感地检测食品中的目标物质(残留农药),在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地保障了公众食品安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该技术通过将食品样品中被检测的有害物质与预先涂覆在试板上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过后续的化学反应,这些复合物会引起可测量的颜色变化,最终借助于光谱仪器或目视方法检测目标物质。免疫层析技术使用纸或薄膜作为固相支持体,将特异性抗体固定在支持体上,形成试纸条或试片,当被检测的有害物质存在于样品中时会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试纸片上出现可见的线条或颜色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即可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物质[4]。
2.4 酶抑制技术
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有害物质与生物体内酶的相互作用,利用酶官能团在某些刺激物质下酶活性降低甚至缺失的特性,通过测定酶活性变化来间接检测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技术即为酶抑制技术,该技术具有高度敏感性。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为确保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将酶抑制技术应用在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十分必要。相比其他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该技术不需要依托复杂的设备,且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酶抑制技术虽然能检测出极低含量的有害物质,但针对成分较为复杂的样品,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先进行合理化考虑。
2.5 化学比色法
为降低检测成本,部分经济欠发达区域在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过程中往往采用化学比色法。化学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结果直观易读等优点,该方法利用颜色变化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有害物质。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为确定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食品中农药残留浓度是否超标,工作人员可通过样品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颜色与标准曲线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对比,判定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浓度[5]。化学比色法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除了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外,还适用于检测食品质量和新鲜度。虽然在食品质量检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化学比色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复杂样品的分析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3 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现代农药残留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常见的民生安全问题,为改善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做好现代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性等方面的性能,还能为快速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创造有利条件。在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推广过程中,为实现高效化的推广目标,需要不断加大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组织培训、技术交流会议和宣传推介等手段,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介绍和传授新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推广与培训体系,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前提下,保证新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过程中,还要建立合作与共享机制,促使科研机构、企业、监管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推动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良好合作生态,促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
3.2 加大对残留检测技术的监督管理力度
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后,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质量以及出口食品安全形象,各种现代化农药残留技术被用于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为检验工作的开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使其面临着巨大挑战。为进一步提高监管人员在快速检测工作中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水平,通过深入了解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操作的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对于改善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统一化技术标准完善过程中,为保证在食品安全质量检验工作过程中做到有制度可循,要加强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促进技术应用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滞后以及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难以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因此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在提高法律法规适用性的前提下,保证法律责任归属的落实到位[6]。
4 结语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利于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同时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健康饮食需求以及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种类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为有效应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力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在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合理化利用现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手段,在提高基层食品监管效率的同时全面强化食品安全防线。为确保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高效化构建,在现代残留检测技术推广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同时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郝丹丹.基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1,12(20):14-16.
[2]徐爱民,刘娅,杨利.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现代食品,2023,29(5):33-35.
[3]贾卫华,苏娜,李泓达.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2021(8):126.
[4]金浩.食品检测中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13):163-165.
[5]梁文福.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3(19):60-62.
[6]欧丽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4,55(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