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的食品行业监管体系构建方法

作者: 陈龙

摘 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食品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食品安全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建立食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以保障食品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食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的建构必须与时俱进,在准确把握食品行业监管重要价值的情况下,真正提升食品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稳定性。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食品行业;监督体系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Food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HEN Long

(Neixiang County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Neixiang 47435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food industry is constantly accelerating. Food safety involves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and life saf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food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a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The emergence of the internet has broken the restrictions on the time and space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od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important value of food industry supervision,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can be truly improved.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food industry; supervision system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全面的监管体系的建构,因此需要对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建构方法进行持续优化,从食品安全管理的角度着手真正形成较为全面的统筹机制,为保障食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在食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对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建构进行创新与优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当前外来食品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全面加强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建构必须与时俱进,真正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为保障食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1-2]。本文就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1 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 保障食品合法性

食品的合法性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的合法性以及产品本身的合法性。市场准入的合法性主要强调食品企业是否依法申请行政许可,并且在获批后,基于生产行政许可进行相应范围内的食品生产;产品的合法性则是指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且在合法的渠道进行销售。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只有依法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并且基于法定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将商品推入市场,并且有序参与市场竞争。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带来的积极影响,在相关食品合法性方面能够形成较为全面的保障机制,结合生产管理的相关要求,依据法律法规对食品合法性进行监测,避免出现无证生产的食品流入市场而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3-4]。信息技术的出现对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中的渠道畅通起到了一定辅助和推动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相关食品生产信息更加公开透明,监测手段更加多样化,这对于保证食品合法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保障食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性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都需要加强控制,从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的视角出发,保障食品在生产环节具备更强的安全性。实际食品行业监管中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并且分析不合格品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以便于及时解决。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食品生产企业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时临时租用第三方检验室,以应付检查为主,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检验室长期搁置等问题,又或者由于检验人员水平不足而影响检验效果。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全面加强对食品加工生产环节的控制,利用信息技术极大降低食品行业监督管理的成本,在快速获取信息和线索的情况下,对非法生产的食品进行查处,寻找问题的源头,打击非法食品生产厂家,为保障食品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

2 信息化时代下构建食品行业监管体系面临的问题

2.1 监督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中存在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的情况,部分管理部门只是强调对事后问题的控制,缺乏对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中前期预防和管控的相关统筹要求,在此情况下很难真正实现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仍然强调对问题的监管与控制,忽略了前期的预防,由此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利于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优化应用[5]。

2.2 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全面推进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但是目前部门协同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没有真正考虑到部门之间的深度沟通,同时可能由于工作存在交叉性等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在实际管理体系建构中,对权责界定等方面的因素缺乏合理的控制,在后续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建构与执行中,部门协同程度较低,极大影响了食品行业监管的实际效果。

2.3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对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没有真正考虑到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改善食品行业监管方法,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仍然较为表面,在此情况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很难真正形成信息化监管体系。

2.4 公众的参与度较低

当前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中,公众参与度低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关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大多只是强调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统筹而忽略了社会公众的辅助作用,部分消费者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意识,但是大多只是停留在家庭食品安全方面而忽略了社会层面的相关监管[6]。在社会公众参与度较低的情况下,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效果难以满足预期目标。

3 信息化时代下的食品行业监管体系构建方法探析

3.1 全面树立预防为主的监督理念

全面树立预防为主的食品行业监督理念是实现食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全面优化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考虑到食品安全领域中相关安全问题的监督和预防,从前期监管的视角着手,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需要在问题恶化之前快速找到源头,及时消灭和控制风险,真正保障食品品质,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公众安全。树立以预防为主的理念,需要考虑如何防止危机的出现和蔓延,应结合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力,对预防实效进行评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食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食品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意味着相关监管部门要考虑到监管工作的前期谋划布局,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追踪溯源,在总结食品安全问题规律的情况下,真正提高预防管理水平[7]。全面树立预防为主的监管理念,还需要自上而下转变对各项监管活动的观点和态度,同时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统筹机制,在有效实现多元监督统筹的情况下,真正实现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3.2 持续完善部门协作的监督机制

全面加强部门协作是有效实现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优化的关键所在。食品安全监管、卫生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具有互通性和交叉性,因此管理体系的优化建构应从监管机制的设计与执行角度出发,以实现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在检测数据的支撑下,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使得各部门合作更加紧密,从而为提高食品监管效率、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奠定基础。此外,还应结合监管体系构建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沟通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同时通过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食品卫生检测工作的落实,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况下,不断实现食品行业监督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建构。全面加强部门协同,还有助于形成相互监督的良好格局。在食品安全执法以及相关监督管理中,各部门相互监督共同解决问题,确保食品行业监督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为保障食品安全卫生奠定坚实基础。

3.3 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信息技术在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数据信息流通效率,还能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多角度着手,形成较为全面的技术应用机制。无论是对食品的追踪溯源还是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这些都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食品监管方面的重要价值。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环境下,应当考虑到食品行业生产管理的规范性。例如,在食品跟踪溯源方面,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追踪溯源的相关标签和二维码,能够对食品的来源地、加工地等信息进行及时分析排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食品行业监管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在食品质量监控方面,通过传感器技术和相关化学分析技术的结合,能够及时获取食品质量信息,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处理效率。此外,食品行业的监管工作还需要考虑到如何保障正规食品企业的权益,如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防伪标签,避免食品相关信息数据被恶意提取,避免恶意窃取和盗版生产等方面的问题[8]。在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相关监管平台的搭建,利用互联网发布食品行业监管的相关信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3.4 加大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度

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公众参与食品行业监管活动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需要考虑到如何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从食品监管的视角出发,真正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引导公众主动参与食品行业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搭建起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同时积极采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同时,构建社会公众参与的食品监管平台,使得社会公众能够高效率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较为全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机制。此外,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从食品安全的视角出发,做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方法进行宣导,借助信息技术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并且从社会公众参与的角度出发,增强食品行业监管的整体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时代下全面优化食品行业监管体系是保障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得以控制的前提基础。食品行业监管体系建构必须考虑到人们对高质量食品的相关需求,在结合食品行业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形成较为全面多元的安全管理体系。从信息技术的视角出发,增强食品行业监管力度,在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情况下,有效推进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1]陈佳祎,陈羽菲.以科普工作助力食品自动售卖(制售)行业监管和发展[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1):

62-65.

[2]倪国华.媒体监督的制度要件价值及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3):29-36.

[3]黄姗姗,钱森萍,李莹,等.“双随机、一公开”食品行业监管效应的实验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0(1):

64-73.

[4]聂亚珍,徐小明.“三小”食品行业监管的博弈分析:基于黄石市“三小”食品行业[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84-88.

[5]彭彤.新时期食品行业监管的理念和制度创新[D].南昌:南昌大学,2017.

[6]张文胜,王硕,安玉发,等.日本“食品交流工程”的系统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1):100-108.

[7]车莎莎,丁孟春.关于完善我国食品行业监管体系研究[J].才智,2016(1):279.

[8]李婧,刘弯弯,王为青.传统食品行业与网购食品行业监管体制的比较:基于食品安全审计角度[J].技术与市场,2014,21(5):320-32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