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 尹爽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食堂的运营与管理也逐渐向智慧化方向转型。本文对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高校食堂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高校食堂;智慧化;智慧食堂建设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nteens

YIN Shuang

(Shandong Colleg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anteens are gradually transitioning towards intellige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nteens in depth and proposes targete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university canteens, meet the increasingly personalized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words: university canteens;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canteen construction

学校食堂作为学校后勤保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更是衡量学校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个性化餐饮服务的普及,“智慧食堂”应运而生,因此高校餐饮经营服务面临着日益严苛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化高校餐饮经营服务模式,已成为众多高校的现实需求。

1 高校智慧食堂建设概述

1.1 高校智慧食堂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高校食堂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与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优化食堂的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同时改善师生的就餐体验,助力绿色校园的构建的大环境下,智慧食堂应运而生。高校智慧食堂是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食堂的数据、场景、流程进行全面管理的现代化食堂,其具有食品溯源、采购管理、前端服务、后端数据维护及线上支付等多项功能,有助于确保食堂管理的安全、便捷与高效[1]。高校智慧食堂以其科技化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为优质、智能的餐饮体验。

1.2 建设高校智慧食堂的必要性

①高校智慧食堂有助于提高餐饮服务的效率。借助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如智能订餐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食堂可以实现食材的精准采购、高效库存管理,以及快速的订单处理,从而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就餐效率。②智慧食堂可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对餐饮需求进行精准预测,有效降低食品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智慧化食堂也可利用人脸识别、移动支付等技术,提供无接触服务,既保障了食品的安全性,也提升了师生就餐的便捷性。③智慧食堂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满足不同用户的口味需求,提升就餐的满意度。

尽管智慧食堂的前景广阔,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食堂的信息化水平有限,系统集成度不高,部分设施设备陈旧,因此难以满足智慧化的要求。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尚不广泛,管理理念的更新滞后,用户的接受度也有待提高。因此,深入研究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既有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又能为今后构建智慧校园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2 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食堂的运营模式多沿用传统服务方式,虽能基本满足师生就餐需求,但在效率、个性化服务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传统的食堂运营流程,如人工点餐、排队付款、烹饪及分发食物等,在高峰期常导致排队时间过长,影响就餐体验。同时,由于人工管理的库存系统难以精确控制,导致食材过度采购和浪费的问题频发[2]。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传统食堂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监控,存在信息传递滞后,难以实现实时监管等问题。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食堂管理者难以准确预测餐饮需求,导致供需不匹配,从而影响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尽管部分高校食堂已尝试引入科技元素,如自助刷卡机、在线订餐系统等,但普及程度和使用效率仍需提升。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尚不广泛,系统集成度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难以构建全面的智慧化运营体系[3]。

就用户接受度而言,虽然年轻师生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但习惯于传统服务模式的教工及部分年长的师生对智慧食堂的推广仍持保留态度。如何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是当前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食堂的运营模式急需向智慧化方向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食材采购、库存管理、订单处理的自动化,以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借助数据分析为食堂提供决策支持,减少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此外,提供人脸识别支付、智能订餐等便捷服务,既能保障食品安全,又能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就餐体验。在转型过程中,需突破技术壁垒,提升系统集成度,并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用户接受度,以确保智慧食堂的顺利运行。

3 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智能化硬件设施建设

3.1.1 自助点餐系统的构建

为了提升餐饮服务的效率与体验,引入自助点餐机和手机应用软件等智能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师生可以便捷地使用移动端选择菜品并完成下单,减少了师生在食堂排队等待的时间。自助点餐系统还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方便快捷,提高了支付效率。

3.1.2 智能结算设备的配置

配备智能结算台,利用先进的技术识别餐盘底部的芯片或者二维码,实现快速且准确的结算,极大提升了就餐效率,让结账变得方便快捷。此外,智能结算设备还具有异常处理功能,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结算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交易的正常进行[4]。

3.1.3 智能监控设备的部署

为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在后厨安装高清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监管人员可以24 h实时监控食品的加工过程和厨房的环境卫生,确保每道菜品的制作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智能监控设备还具备远程查看和实时报警功能,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3.1.4 智能库存管理系统的建立

采用先进的智能库存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食材、原料以及库存商品的数量。该系统可根据销售数据和库存预警值,自动进行智能补货建议,从而有效避免了食材的浪费,同时降低了因库存不足而影响正常运营的可能性。此外,智能库存管理系统还支持多种查询和统计功能,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3.2 标准化操作流程建设

3.2.1 全链条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制定

建立一套从食材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到最终销售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食品在每个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标准化操作流程还包括详细的操作手册和培训资料,以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3.2.2 智能化食品加工设备的引入

引进了智能化食品加工设备,如自动封口机、自动化洗菜机等,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同时增加了食品的安全性,确保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此外,智能化食品加工设备还具备故障自诊断和远程维护功能,方便及时解决设备问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3 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

3.3.1 智慧食堂管理平台的搭建

智慧食堂管理平台具有用户管理、菜品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模块,实现了食堂运营的智能化管理[5]。此外,智慧食堂管理平台还支持移动端和电脑端同时使用,方便管理人员随时进行管理和监控。

3.3.2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师生的饮食偏好、消费习惯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食堂提供科学的菜品搭配和营养建议,以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数据分析系统还支持自定义分析模型和报告生成,方便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

3.3.3 食堂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

平台能够实现食堂运营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食堂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此外,平台还支持数据可视化展示,方便管理人员直观了解食堂运营情况,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4 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4.1 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1 硬件设施的滞后

当前,众多食堂的设施设备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满足智慧化食堂对先进设备,如智能售卖机、感应支付设备等的高标准要求。这不仅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也限制了整体系统的集成度和效率提升。

4.1.2 系统集成度不足

虽然不少高校食堂已引入移动支付系统、库存管理系统等单项智能化设备,但这些系统之间因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和联动机制,导致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进而影响整体智慧化水平的提升。

4.1.3 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与智慧化趋势不匹配

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慧食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缺乏深入调查和有效利用。

4.1.4 用户接受度较低

尽管年轻师生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但部分教工和年长师生可能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导致新系统的普及率不高。如何在确保快速服务的同时,对所有用户群体,尤其是特殊需求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怀,是智慧食堂建设中面对的难题。

4.1.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挑战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如何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保护其隐私,防止数据泄露,是所有智慧食堂所面临的难题。同时,面对技术不断地更新,如何确保系统的持续升级和优化,也是面临的持续挑战。

4.2 高校食堂智慧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①应加大硬件设施投入,逐步淘汰老旧设备,引入智能售卖机、无人结算系统等现代化设备,从而提升食堂的硬件智能化水平。②解决系统集成度不足问题可以通过招标采购、校企合作等多元化方式,引入前沿技术解决方案,增强系统的集成性和稳定性。③在管理理念上,应持续优化并推动全员培训,更新食堂管理团队的运营理念,确保食堂管理团队能够积极接受并熟练运用新技术。定期举办技术培训活动,助力员工迅速掌握智能设备的操作方法,打破技术障碍。④为提升用户接受度,建议实施分层服务策略,为不同需求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针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教职员工和部分年长师生,可设立专门的人工服务窗口,并提供一对一的使用指导。此外,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广泛普及智慧食堂的便捷性,以提高师生对智慧食堂使用的积极性。⑤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应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防护机制,运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等手段来保护用户信息。同时,制定数据使用和保护政策,确保数据合规使用,并定期进行安全审核,以提升用户的信任度。

5 结语

高校智慧食堂的建设推动了高校后勤管理的现代化,并为其他领域智慧化建设的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上述策略,高校食堂不仅能有效应对当前挑战,还能在智慧化建设中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措施提升了食堂的运营效率,优化了师生的就餐体验,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为构建和谐、高效的智慧校园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志.高校智慧食堂建设现状及运营管理建议[J].支点,2023(9):128-130.

[2]路璐,刘怡军,萧国镒.基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高校智慧食堂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6):58-60.

[3]高翊.高校餐饮“智慧化+”经营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信息化,2020(6):97-98.

[4]陈庆利.新时代高校智慧食堂建设研究[J].餐饮世界,2023(6):17-19.

[5]陆静.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智慧食堂管理研究[J].畅谈,2022(23):166-16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