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在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措施

作者: 丁雅芳

摘 要:预制菜作为一种现代食品形式,具有显著的市场增长潜力,然而也面临着一定的食品安全挑战。为了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加强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还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关键举措。本文主要分析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在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食品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Supervision of Prepared Dishes in Ensu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DING Yafang

(Quanzhou Market Supervision Comprehensive Law Enforcement Detachment,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food category, prepared dishes have significant market growth potential, but also accompanied by certain food safety challen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ensure the public’s dietary safety, 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f prepared dishes. This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but also a key measur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f prepared dishe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strengthe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f prepared dishes in ensur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f prepared dish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Keywords: prepared dishe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food safety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快速便利的饮食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趋势推动下,预制菜成为市场的热门选择,因其省时特性而受到广泛欢迎。然而,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外卖服务普及的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要求。因此,监管部门应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预制菜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在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意义

1.1 保障消费者健康

预制菜作为一种便捷的食品选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其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若存在安全隐患,会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1]。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可以确保预制菜的生产加工过程符合卫生标准,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标准,规范生产企业行为,可以有效减少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此外,通过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和产品抽检制度,可以有效遏制不合格产品的流通,防止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或过期预制菜,保障其知情权,使其吃得放心、安心。

1.2 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预制菜作为食品产业的新兴分支,其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直接影响整个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效能[2]。相关部门应对预制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法规标准,填补监管空白,为监管工作开展提供法律依据,从而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公开、舆论引导等方式,鼓励企业主动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引导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高效协调不同资源,从而提升监督效能,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的综合效益。此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食品领域的监管提供借鉴,从而推动整个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持续完善。

1.3 促进预制菜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对促进预制菜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严格的监管体系可以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促使企业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达到规范要求,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扩大市场需求。企业应积极投入研发,开发更安全、更营养、更美味的预制菜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良好的监管环境也为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严厉打击劣质、不安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可以保障合法企业的权益,鼓励企业在品质提升方面进行良性竞争,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2 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在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措施

2.1 明确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标准

预制菜作为新兴食品品类,其安全监管标准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此,监管部门应组织专业力量,针对预制菜生产全链条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卫生标准。在标准中明确规定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包装运输到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细化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监测指标,确保预制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控、安全可靠。考虑到预制菜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标准制定应遵循分级分类原则。例如,针对不同食材、加工方式、贮存条件的预制菜,应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标准,确保标准的适用性。同时,标准还应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剂量限制,严格监管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预制菜产品安全卫生。为确保标准有效执行,监管部门需加强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定期组织培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认知,提升其技能水平,使其充分了解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范[3]。激励企业采纳先进的自动化系统,以实时跟踪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数据,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尽可能降低人为操作对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标准制定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监管机构需紧密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完善标准,确保与时俱进。

2.2 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为保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监管部门应推动企业全面承担食品安全的主要责任,并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贮存运输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企业应严格执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严控原料质量,确保使用的农产品原料都具备有效的质量合格证书,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预制菜产品的安全及质量[4]。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预制菜生产许可的管理,更新并完善食品生产许可的审核规则,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确保只有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企业才能从事预制菜生产。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预制菜的食品原料、加工工艺等因素实施分类许可,严格审查许可申请,并进行现场核查,确保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准确无误,从源头上保障预制菜产品质量。此外,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预制菜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在进货验收、生产过程、存储和运输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措施执行情况。遇到问题需迅速要求企业进行整改,确保监管活动全面有效。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对抽检不合格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坚决打击所有非法、违规活动,维护预制菜市场的良好秩序。

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制菜食品溯源体系

为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预制菜食品溯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体系应覆盖预制菜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终端,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实时传输与共享,向监管部门、消费者提供稳定的信息支持。监管部门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溯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施预制菜产品的实时质量监控和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5]。同时,利用决策支持系统辅助监管部门快速识别风险,提高监管效率,确保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所有参与预制菜生产经营的企业都应在溯源平台上进行标记、登记,并使用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确保溯源信息准确且可追溯。消费者可扫描产品附带的二维码或输入溯源码,进而获取产品的完整信息,如原材料来源、生产日期、加工过程和物流信息等,从而对产品质量安全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强消费信心。溯源体系应具备动态追踪功能,能够实时追踪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精准识别与责任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快速定位责任主体,追究其法律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2.4 广泛应用预制菜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对于食品安全检测,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效率低,已无法满足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为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积极推广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势在必行。为此,监管部门应扩大对先进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极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等,以提高检测效率。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预制菜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如肉类、禽类等,以及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6]。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定量分析目标成分或病原体含量,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强特异性且易于操作的优点。通过整合生物识别组件与信号转换器,可以实现对预制菜中特定成分或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如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免疫检测技术依赖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可用于快速检测预制菜中的过敏原、毒素等。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以定量检测预制菜中的花生、大豆、麸质等常见过敏原,保障过敏人群的饮食安全。除了上述技术,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新兴检测技术,不断丰富、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同时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2.5 着重落实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为保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必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落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震慑作用。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应深入分析企业的违法情况,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惩处,并及时将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形成有效震慑,促使企业守法经营[7]。同时激励消费者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举报属实的案件及时查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进一步落实预制菜食品安全责任,还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实现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相关的违法行为,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3 结语

预制菜的出现缩短了消费者的等待时间,有助于提高其满意度,但鉴于预制菜属于新型产业,仍需加强安全监管,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一旦该产业发展中出现安全问题,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度,使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在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更科学的监管措施,从多个方面强化监管效能,最大化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徐慧静,徐梦洁,孙亚范,等.预制菜生产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监管措施[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11):1-8.

[2]思雨.加强预制菜食安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解读《关于完善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J].中国食品,2024(11):28-29.

[3]徐兴利,黄家伟.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J].食品界,2024(5):16-18.

[4]佚名.六部门发文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J].保鲜与加工,2024,24(4):14.

[5]于海军.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J].民生周刊,2024(7):60-61.

[6]林丽鹂.不添防腐剂严把原料关[N].人民日报,2024-03-22(8).

[7]闫夏秋,郭玲玲.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困境与法律规制探析[J].保鲜与加工,2024,24(1):64-6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