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天然本底研究

作者: 曹雪

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天然本底研究0

摘 要:目的:分析检测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天然本底值,为科学有效监督苯甲酸使用情况及制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地区的姬松茸干制品50批次,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28—2016)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苯甲酸含量。结果:41批次姬松茸干制品检出苯甲酸,检测值在0.084~0.718 g·kg-1,平均值为0.408 g·kg-1。结论:检出苯甲酸的姬松茸干制品在生产流通过程均未人为主动添加苯甲酸,证明了姬松茸干制品中存在天然苯甲酸。

关键词: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天然本底值;食品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etect the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 of benzoic acid in dried Agaricus blazei,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he use of benzoic acid and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national or industry standards. Method: Fifty batches of dried Agaricus blazei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benzoic acid content was detect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according to the GB 5009.28—2016. Result: Benzoic acid was detected in 41 batches of dried Agaricus blazei, with the detection values ranging from 0.084 g·kg-1 to 0.718 g·kg-1, and the average value was 0.408 g·kg-1. Conclusion: The dried Agaricus blazei with benzoic acid detected were not artificially added with benzoic acid during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process, which proved that natural benzoic acid existed in dried Agaricus blazei.

Keywords: dried Agaricus blazei; benzoic acid; natural background value; food addi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苯甲酸是一种芳香族羧酸,分子式为C7H6O2,具有芳香性及羧酸的性质[1]。在食品领域,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苯甲酸被允许限量应用在20余种食品类别中,姬松茸干制品并未列入其中,说明不允许在姬松茸干制品中添加苯甲酸[2]。然而,实际生产中,红枣、蜂蜜、牛乳、豆豉和黄酒等多类食品中含有天然苯甲酸的情况已被行业熟知[3-6]。姬松茸干制品中可能存在天然苯甲酸的情况却鲜为人知,亦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的姬松茸干制品在监督抽检中检出苯甲酸,被误认为人为添加而遭到处罚。因此,只有准确检测姬松茸干制品中天然苯甲酸的含量,才能进一步判断与辨别姬松茸干制品中的苯甲酸是人为添加还是天然含有,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修改和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姬松茸产业链条的高质量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对我国姬松茸主产区进行调查,从福建、云南、贵州、河南和广西等产量较高的几个地区采购姬松茸样本50批次,每批次至少500 g。采购的样品覆盖不同品质和价位,确保不含任何添加物,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1.2 仪器与试剂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安捷伦;BSA223S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MS200涡旋振荡器,杭州瑞诚仪器有限公司;GT10-1离心机,河北医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KH-500SP超声仪,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亚铁氰化钾、乙酸锌、甲醇、乙酸铵,均为色谱纯。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处理

样品制备、试样提取均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28—2016)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7]。

1.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77 g·L-1乙酸铵(10+90,V/V);流速:1.00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5 μL。

1.3.3 标准曲线绘制

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28—2016)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取苯甲酸标准溶液适量,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0 mg·L-1、5.0 mg·L-1、10.0 mg·L-1、20.0 mg·L-1、50.0 mg·L-1、100.0 mg·L-1和200.0 mg·L-1的混合标准工作溶液[7]。在波长230 nm处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验证

在1.0~200.0 mg·L-1,苯甲酸标准溶液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3 763.6x+0.698,R2=0.999 9。苯甲酸的检出限为0.005 g·kg-1;在0.010 g·kg-1、0.050 g·kg-1、0.200 g·kg-1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96%~98%,满足《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回收率的要求[8]。

2.2 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的结果分布

2.2.1 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布

对50批次姬松茸干制品进行检测,以每0.1 g·kg-1为一个区间,分析样品苯甲酸含量数据分布,见图3。在50批次姬松茸干制品样本中,天然苯甲酸含量最高值为0.718 mg·kg-1,最低值为0.084 mg·kg-1;有31份样本天然苯甲酸含量在0.2~0.5 g·kg-1,占检测总样本量的62%;有9份样本未检出苯甲酸,或者是低于检出限0.00 5 g·kg-1,占检测总样本量的18%。

2.2.2 不同地区姬松茸干制品检出苯甲酸情况

采购的50批次样本分别来自福建、云南、贵州、河南、广西5个姬松茸主产省份(自治区),每个产地采购10批次,检出率分别为90%、90%、70%、80%、80%,见图4。

2.2.3 不同地区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含量分布

福建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检出值在0.278~0.711 g·kg-1,平均值为0.461 g·kg-1;云南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检出值在0.366~0.718 g·kg-1,平均值最高,为0.503 g·kg-1;贵州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检出值在0.233~0.491 g·kg-1,平均值为0.411 g·kg-1;河南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检出值在0.084~0.194 g·kg-1,平均值最低,为0.318 g·kg-1;广西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检出值在0.242~0.472 g·kg-1,平均值为0.328 g·kg-1。具体数值分布见表1。

2.3 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来源分析

调研中了解到姬松茸种植使用的原料为玉米芯、秸秆、蔗渣、牛粪、石膏和石灰,姬松茸生产工艺为原料有氧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采收→切脚→清洗→烘干→分选包装→阴凉干燥储存[9]。原料发酵、种植、采收、干燥和贮存过程均未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故姬松茸干制品中检出苯甲酸可能是内源性因素造成的。研究发现,天然苯甲酸主要有两种来源:植物生长过程中,次级代谢反应生成苯甲酸[10];微生物代谢反应生成苯甲酸[11]。例如,马尿酸水解、苯丙氨酸经微生物降解、苯甲醛氧化均可形成苯甲酸。

对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在植物体内的合成方法,科学界如今还没有明确一致的结论。目前,主要有两种推测:苯丙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形成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莽草酸转化成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虽然发现姬松茸干制品中存在天然苯甲酸,但是苯甲酸的生成方式和作用机理还未知,尚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3 结论

本文采集产自5个省份(自治区)的50批次姬松茸干制品样本,检测苯甲酸含量,结合实验数据、2024年版《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以姬松茸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不检测苯甲酸)以及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得出姬松茸干制品中检出的苯甲酸为天然生成,排除了人为添加苯甲酸的可能。50批次姬松茸干制品中检出天然苯甲酸的本底值均小于1.0 g·kg-1。其中,云南省生产的姬松茸干制品苯甲酸平均含量最高,为0.503 g·kg-1,检出率也最高,为90%。姬松茸干制品检出的苯甲酸本底值普遍在0.2~0.5 g·kg-1。本研究结果为姬松茸干制品中苯甲酸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吕娜.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毒理学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4.

[3]李晓,李媛,张建成,等.陕西红枣中苯甲酸的本底值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22,38(4):254-259.

[4]李晓,李媛,安瑜,等.陕西红枣中天然苯甲酸的测定及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19):217-221.

[5]唐文强,刘长海.豆豉中天然苯甲酸的生成途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79-80.

[6]李浩哲.杏仁罐头不同储藏时间本底苯甲酸含量的测定[J].检验检疫学刊,2020,30(3):62-64.

[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28—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9]马晓青.姬松茸针叶林下种植栽培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4,42(5):70-72.

[10]唐文强,刘长海.天然苯甲酸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11,36(8):12-15.

[11]张青云,姜竹茂.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2):178-18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