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作者: 莫苏芮摘 要: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法规执行力度不够、检验检测能力不足、信息透明度低,提出了加强立法与执法、提升检测水平、增进信息公开等对策建议。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才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检验检测;信息公开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MO Surui
(Party School of Zhongxian County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ongqing 4043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s a hot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at present: insufficient enforc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nsuffici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bility, low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 improving testing levels, and enhanc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l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can jointly form a food safety governance patter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people can we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security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Keywords: food safety; regulatory enforcemen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食品产业蓬勃发展[1]。与此同时,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食品的卫生安全不仅直接关乎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还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国家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已成为衡量国家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
参考。
1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食品安全是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2]。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和漏洞,这些事件不仅会影响消费者利益,还会进一步影响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既是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唯有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力,强化社会共治,才能在根本上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构建坚实的食品安全屏障,促进食品行业的高品质发展,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2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在于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疏漏和盲区[3]。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包括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突出,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导致监管效能不高、执法尺度不一。②基层监管力量普遍不足,执法装备落后,技术手段匮乏,难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的监管。③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过低,违法所得与罚款额度悬殊,难以形成有效的惩戒[4]。食品安全犯罪打击力度不够,司法机关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认定把握不精准,量刑畸轻畸重现象还较为普遍。种种因素交织叠加,削弱了食品安全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从而难以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法治保障。
2.2 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在于检验检测能力不足。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必备手段。然而,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仍然滞后,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不相适应。①我国尚未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缺乏对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有效预警机制[5]。众多检验检测机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缺乏统一规范的资质认定和能力验证,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有所不足。②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检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食品安全新风险层出不穷,非法添加剂、有害残留物不断更新换代,但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却跟进乏力,难以对食品安全风险形成有效识别和控制。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在面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往往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技术储备,难以第一时间查清问题原因并准确溯源,从而极大影响食品安全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3 信息透明度低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信息透明度低,已成为制约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瓶颈。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促进社会共治,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度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存在不足。①缺乏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发布渠道不畅,信息获取难度大,难以形成协同联动的信息公开机制。②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很多食品安全抽检、风险监测、行政处罚等信息,特别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有待提高。③缺乏必要的信息公开督查、考核和问责机制。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公开不足,缺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有些地方部门对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的信息发布还不够完整充分,难以发挥食品安全违法“黑名单”的威慑作用。总之,这些问题制约了食品安全信息在助推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共治中的功能作用。
3 完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立法与执法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立法与执法,这是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筑牢国家食品安全防线的重要基石。①立法机关要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实施细则,明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监管格局。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力度,统筹中央和地方监管力量,整合执法资源,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提高监管效能。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完善执法条件,创新执法方式,推动监管重心下沉,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③司法机关要强化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惩罚的力度,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处罚规定,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和刑事处罚加强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强化违法惩戒,从而减少违法行为。司法机关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犯罪的认定和量刑标准,综合运用罚金、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公开曝光等多种处罚方式,增强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④社会各界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鼓励社会各界依法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共同营造全社会积极促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3.2 提升检测水平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①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整合各相关部门的监测资源,建立覆盖主要食品品类和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点,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广度和深度,加强风险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能力,为及时识别和有效处理食品安全隐患提供科学支持。②加快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完善检验检测流程和方法,从而提高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比性。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升基层检验检测能力。③相关企业要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突破一批对进口技术依赖度高的技术瓶颈,研发一批适应我国国情、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比如,可以针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有害残留物等新风险,加快研发快速、便携、灵敏度高的现场快检技术和设备,为基层检验检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④要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的培养、引进及激励机制,加大高层次检验检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人才库,为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提供人才支持。
3.3 增进信息公开
政府有关部门应着力增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提高食品安全治理的透明度,推动社会共治。①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风险警示信息、违法案件查处信息等,为社会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提供便捷渠道。②有关部门要创新信息公开方式,综合运用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加强信息解读,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易得性,方便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比如,可以制作通俗易懂的信息图表、动漫视频等,采用公众喜爱的方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大众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面对食品安全问题。③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考核评估和监督问责制度,将信息公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社会满意度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加大对不公开、不及时公开、公开不实等行为的问责力度,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以公开促公信、以透明树权威,才能赢得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进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4 结语
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是关乎国家经济和公众生活的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法规执行不力、检验检测能力不足、信息透明度低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立法与执法、提升检测水平、增进信息公开等对策建议。展望未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仍需长期努力。政府应当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投入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公开,促进社会共治。同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才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让“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春明.饮食卫生安全管理措施对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实践与思考[J].中外食品工业,2024(1):29-31.
[2]陈可夫,魏哲华.我国食品卫生管理现状及安全监管研究:评《食品卫生学》[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3):9308.
[3]杨振涛.从食品安全现状浅析我国公共卫生管理[J].食品界,2021(2):115.
[4]陈波.事业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与应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4):121-122.
[5]黄嵩.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J].中国食品工业,202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