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顾艳摘 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然而,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实验室环境条件重视程度不足、标准物质材料管理不当、检测技术人员水平不一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食品检测领域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品检测;实践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Market Supervision Key Laboratory in the Field of Food Testing
GU Yan
(Nanjing Food and Dru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key laboratory of market supervision has become a key compon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food testing,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laborato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mproper management of standard materials, different levels of testing technicians and inadequat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strategies for these problems, aiming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key laboratories of market supervision in the field of food testing and enhance its influence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Keywords: market supervision key laboratory; food testing; practice
在20世纪80年代,为提高我国基础研究能力及适应国家发展,各部门合作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推动了省级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设立。历经近40年,地方实验室已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强力促进人才聚集、学术互动与高水准合作[1-3]。此举不仅强化了地方科研力量,亦为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注入动力。然而,食品检测领域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以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为例,对其管理与运行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促进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1 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1.1 建设概况
目前,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已有40年历史,全省拥有21个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在推动关键领域的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及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水平科技自主的关键力量。它们不仅能够增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对全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依托科研机构建设,由不同单位承建,能够为区域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并持续推动创新活力。
1.2 建设成效
1.2.1 逐步形成人才高地
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领导层中,14.3%为两院院士。在固定人员学历水平方面,博士学位持有者占90.6%,硕士和学士学位持有者分别占5.9%和3.5%。职称方面,正高级职称占69.2%,副高级和中级及以下职称分别占17.6%和13.2%。2020—2022年,实验室46人次入选厅局级以上人才项目,其中20.6%入选国家级计划,54.3%进入省部级计划。在此期间,实验室培养了623名研究生,包括296名博士和327名硕士,已成为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2.2 科研能力逐步增强
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显著提升,2020—2022年共获得5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62.3%依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5.4%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2%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学术成果方面,实验室发表SCI论文144篇,年均增长7.4%;申请专利78项,年均增长29.1%,并获得授权专利107项,年均增长10.5%。
1.2.3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江苏省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积极推动国内外合作与交流。2021—2022年,实验室派出97人参加国内会议、220人参加国际会议,64人赴海外进修,并接待来访专家51位。与2021年相比,2022年学术交流人数明显增加。实验室通过研讨活动和高级访问学者计划,拓宽国际视野,构建多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使得实验室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术影响力和整体科研水平显著提升。
2 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食品检测领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室环境条件重视程度不足
在食品检测领域,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对于检测和生产作业技术活动至关重要。实验室环境条件不仅是决定实验参数检测指标的关键要素,还显著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因此,技术指标检测需严格遵循通风、温度、湿度及采光等标准。然而,众多食品检测机构往往忽视室内环境条件的重要性,这种疏忽可能导致较大的检测误差,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 标准物质材料管理随意
标准物质材料在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检测作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核心要素。在执行技术指标检测时,正确管理标准物质材料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而,食品检测领域的部分机构和检测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标准物质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多种指标参数测定需依靠标准物质材料,包括标准溶液、标准试剂及各类气体材料等[5]。为确保材料纯度、浓度稳定和防止腐蚀,需要严格遵守存放与管理规程。不当存放或缺乏明确标识可能导致材料混乱使用,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理论知识、设备操作技能与职业品德对检测数据有显著影响[6]。随着食品药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规现象频发,部分技术人员在专业技能与道德操守上存在缺陷,未能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技术规范与设备操作。此类不规范操作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引发实验室安全隐患。
2.4 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对于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而言,安全管理是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验室的日常操作中,由于涉及危险化学品、有毒气体以及重金属等,所以安全管理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成为核心任务。但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在应急能力培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检测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专业性不高,使得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7]。
3 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食品检测领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应严格划分区域,以确保办公区与实验区分离,防止工作质量受到影响。不同检测区域应有效隔离,以避免环境因素干扰项目的测试。例如,在水质总硬度检测中,若存在氨水,可能导致氨氮结果偏高,因此应避免在同一实验室内同时进行这两项检测[8]。同时,实验室的仪器、电气线路和管道设计应合理,满足通风、采光及安全环保要求,以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样品区域应清晰划分并进行标识,以维持环境清洁,确保玻璃器皿无残留,以供食品安全检测。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监控也至关重要。温湿度、气压及空气中悬浮微粒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仪器性能和检测结果。管理人员应在温湿度敏感区域部署监控设备,以维持实验室的理想温度范围(20~25 ℃)。
然而,这一温度需根据具体食品的特性灵活调整,如固态饮料类食品的存放温度不应超过30 ℃。对于特殊环境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实施不间断监控,并详细记录监控数据。此外,还需定期开展水质及无菌检测,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性。
3.2 科学标准物质材料管理
食品质量检测的首要步骤是科学采样,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合格率。相关工作人员应按国家及地方的抽检细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并适当使用抽样工具,同时避免过量采样以控制成本,应防止样品受污染,并保持器具清洁[9]。
试剂的验收和储存管理同样关键,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应对试剂的采购、验收、评估和存储等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在验收环节应注意核查资质,并用一级标准物质对比二级标准物质,以确认质量。试剂的保存需要遵循特定条件,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金属标准溶液较稳定,保质期长,不稳定试剂如滴定溶液需要定期检查。特定试剂如淀粉溶液和碘化钾溶液应现用现配,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1)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实验室人才选拔的根本原则,特别在质检实验室中,品德与才能同等重要[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检测人员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禁出具虚假报告或偷工减料,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并在新员工入职时注重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技能。现有团队通过技能比赛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提升技能,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实现多能人才培养。同时,中高层管理者也需要具备专业素养,以有效指导团队并提高管理效率。
3.4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在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因为检测活动通常会伴随一定的风险。为保障实验室安全,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与应急管理体系,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11]。这不仅能够保障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还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此外,通过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条例和应急预案,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减少损失并保护人员和财产。
加强员工的安全应急培训同样也至关重要,这有利于提升员工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如人脸识别和视频监控,有助于实时监控实验室操作,确保安全合规。此外,通过配备消防设施等应急设备,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从而构建一个全面的实验室风险预防和管理体系,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4 结语
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起着核心作用,负责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开放交流,服务国家战略并满足省级科技需求。尽管这些实验室在人才培育和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在食品检测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实验环境不达标、标准物质管理不当、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及安全管理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实验场所布局并进行环境监控、加强标准物质和试剂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建立风险预防与应急体系等对策建议,以规避潜在风险,促进食品检测领域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萌,刘芝华.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回顾与剖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1):119-124.
[2]马鑫.食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探讨[J].中外食品工业,2024(7):71-73.
[3]薛晔,孙亚琳,赵丹宁,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及发展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11):246-251.
[4]单耕.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风险定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4,60(2):227-233.
[5]刘华,苏可盈,吴慧,等.改进RAC法的高校食品检测类实验室安全双重预防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8):298-302.
[6]李鑫星,张迎港,马殿坤,等.食品检测中的光谱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3,43(8):2333-2338.
[7]罗亮,陈树敏,方少亮,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8):119-127.
[8]解志韬.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功能定位、逻辑机理与建设路径:基于“新文科”发展的交叉科学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22(5):126-132.
[9]周柳艺,董萍.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4):251-253.
[10]胡伟石,邵辉,金翊,等.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2):298-301.
[11]鲁世林,李侠.国外顶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特点、核心经验与顶层设计[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1):1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