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农药残留来源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作者: 蔡秋萍 陈蕾 廖建萌摘 要:果蔬种植中的农药残留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此问题对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分析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来源,探讨其防控对策。
关键词:果蔬;农药残留;防控措施
Source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i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AI Qiuping, CHEN Lei, LIAO Jianmeng*
(Zhanjia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 and vegetable cultivation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consume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harm to health caused by this problem.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discusses 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fruit and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药的大规模生产和普遍使用已对人们的健康带来重大的风险。果蔬种植中农药残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分析果蔬中农药残留来源,探讨防控对策。
1 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1 农户缺乏正确的防治意识,安全种植意识薄弱
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化学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只在病虫害严重时才开始实施,缺少全面的防治策略[1]。为彻底控制病虫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会盲目增加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混用农药、滥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等[2]。另外,许多农户为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忽视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代云云[3]的研究显示,在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和辽宁省等主要水果蔬菜种植区,大约有20%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违规农药,近半数的被调查者并不知道他们使用的农药是否属于违法类别。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即使提高农户关于农药的认知水平也难以转变农户不科学的农药施用行为。而麻丽平等[4]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甘肃省、陕西省、山东省及河南省的苹果种植者中,有超过1/4的人表示他们对使用高毒农药的态度是积极的。尽管这些农户对于农药的安全等级有一定的了解,但其普遍相信高毒农药能更有效地治疗果树的疾病与昆虫问题,因此仍倾向于选用这类产品。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农民的教育程度对其使用被禁止和高度有害的农药并不产生重要作用[5]。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仍有部分农户过于依赖农药以确保果蔬稳产,表明这些农户存在对农药的盲目信任和依赖心理[6]。农户认为种植果蔬的过程病虫害较多,农药防治可达到高效、省时和省力的效果,这种心理导致了农药的滥用和误用,进一步造成严重的农药残留[7]。
1.2 种植环境的影响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可能会导致土壤、大气、水体等外部环境污染和果蔬产品的严重污染[8]。而一些难以降解的农药长期存在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从而在食品中形成“二次残留”[9]。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农产品农药残留受到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特征因素影响[10],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存在地域性差异[11]。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三废”的排放造成毗连城市工业区的果蔬商品基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12]。因此,农药残留问题还受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农药残留的防控更加任重道远。
1.3 果蔬种植缺少标准化生产
果蔬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确保果蔬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果蔬朝着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通过实施标准化措施,可以提高果蔬种植的安全性,并对其环境及产品质量进行更精准的管理,同时构建一套标准的检测方法来监测农药残留问题。然而,当前的果蔬生产标准与规范尚未全面涵盖所有环节,尤其是在地方特色蔬菜方面的标准制定较为滞后,其标准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因此部分地区对果蔬的检验频率较低。此外,由于农民组织的规模有限,主要由个体经营者组成,这给果蔬生产标准化管理带来了挑战,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标准化管理水平[7]。在推行果蔬生产标准的过程中,面临着组织和管理的难题,使得无法对农民的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监管。而不合理的采收时间与采后加工方式使得果蔬在采后处理、加工环节也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1.4 农资市场混乱,监管不到位
监管力度的不足使得现行的农药市场准入机制与市场环境出现了脱节,从而导致农药经营市场的混乱。我国登记药剂种类较少,如用于防治食用菌病虫害的农药包括20种药剂和12种有效成分,但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远超上述登记的数量[13]。这表明,现有药剂已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品种的病虫害防治需求。农药产品的合格率较低,以至出现销售假冒和劣质产品的情况,进而对农户造成伤害[1]。此外,许多农资商店也存在过度推销药品的问题,有些药物的使用建议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范围[13]。然而,由于经济驱动的影响,一些农药供应商可能会非法经销,即其经营方式不符合规定,大多数是以个体或者零散的方式来销售,甚至是无证经营,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秩序。
2 降低果蔬中农药残留的防控措施
2.1 强化对果蔬种植生产环节的控制
①加强对农民安全种植技术的训练,并推动相关的宣教活动,使农民能够理解农药在果蔬种植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滥用农药可能带来的危害。②市场监督管理和农业行政各层级应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生产一线开展指导工作,包括农药的安全知识教育及推广、个人防护和风险预防等方面的必要知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培训,通过媒体、现场讲解等方式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建立无公害果蔬种植技术示范区,定期组织农民进入示范区学习。此外,利用互联网和各类新型媒体资源,创建关于农药应用的交流互动平台,以此为农户提供关于基础知识的帮助。③加强农药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如通过新闻媒体揭露一些违反农药管理规定的行为,以此提升农民对农药管理的认识,了解违规使用农药的违法成本,鼓励他们自觉采用科学方式处理农药[2]。
2.2 强化对农药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控制
(1)在农药生产环节,应严格把控农药的生产数量,同时确保农药的品质达到标准,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同时,对于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必须予以淘汰。相关部门应对本区域内销售农药的相关商家进行彻底审查,一经发现无证经营或不符合经营资质的商家,坚决依法处罚并取缔。同时,督促辖区内从事农药销售的商户完善产品流通台账系统,确保其真实记录所售农药的类型、生产商和供应商信息。
(2)在农药销售环节,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对非法农药的控制。①监管部门需对网上电商平台及传统店铺中的违规农药实施下架处理。②对于生产和销售违规农药的公司和工厂应予以加重惩罚。③实施奖励机制,鼓励公众揭发违反规定生产与贩卖农药的行为,逐步消除不合规农药的生产和流通现象。
2.3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在我国,提升果蔬的种植安全性、品质及效率,已成为果蔬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生产条件来制定标准化的农业生产规范,并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强化果蔬标准化种植的推广。各级政务部门应该指定农业顾问专项负责普及规范化的相关知识,并亲临现场为农户提供指导。在积极推动水果与蔬菜栽培规范化进程的同时,需确保规范扶助政策的落实,加强生产管理与科技辅导,持续促进规范化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农产品的规范化与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身份证”和国家追溯平台管理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制度化、标准化、可视化升级[9]。
2.4 流通环节防控果蔬残留
①健全完善质量溯源体系,推进网格化和智慧监管。充分利用生产信息系统,完善涵盖重点批发市场的果蔬流转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收集规则,强化信息处理流程,提升“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的水平。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踪平台为支撑,展开“信用农安”项目建设,促进农产品基本档案及生产纪录的信息化管理,达到监督信息的互联互享。建立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施信用评价机制和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为农业项目申报、实施提供参考[8]。②严格市场准入。监管机构需督导果蔬批发中心的经营者严守农产品品质保障的检验规程,对各项产品进行追踪认证与品质合格的确认,同时应保存相关证明文件。若无法出示追溯证明,相关产品禁止进入市场交易;对于没有品质合格证的产品,需进行随机检测或快速检验,仅当检测结果显示合格时,才可允许其在市场上销售[11]。
2.5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科学部署抽检检测计划
①着重构建和提质检验检测服务网络,各检测管理机构应深化农产品检验检测系统建设,尤其是在市、县、乡等初级行政区,探索并确定针对本地水果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推动大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据“设施配备、人员配置、位置选定、资金保障”的方针,设立检验检测设施,引导菜市场、商超、农民合作社发展自我管理的检验检测制度,激励常态化的监督检测工作。②市场监督部门要科学合理地制订抽检计划,精准规划各类食品抽检数量,在控制抽检总量的基础上,加大对高风险品种、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的抽检力度,提高抽检质量。多渠道收集舆情专报、投诉举报、风险信息,聚焦问题隐患,适时调整抽检品种和检验项目。
2.6 加强农药残留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①为应对化学农药存在的风险,应实行农用化学品的市场准入机制,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危害性农用化学品的市场流通实行限制或严格禁止。要大力推进对农资市场的深入检查,彻底清查和整治从事农资产销的商户,严厉整顿无证经营或标识不明的不合格经营者。②在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加大农药残留风险事件的行政处罚力度,提升农药残留超标的违规成本。推动监督抽检与日常监管执法的信息共享,通过“监检联动”倒逼生鲜果蔬生产与流通各环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从而提升生鲜果蔬农药残留风险的控制水平。
3 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果蔬种植环境下,必须加强农药生产销售的管理,科学种植的宣传和全面监管的力度,从而确保科学的果树种植理念能够应用到提高农作物经济价值的工作中。社会各界应该提高对果蔬中农药残留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全民监督,同时果蔬生产、经营方应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辉,张志转.中国蔬菜农业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及污染防控[J].农业灾害研究,2013,3(5):27-38.
[2]王彬,赵家良.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对策[J].云南农业,2009(7):36.
[3]代云云.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现状与调控对策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增刊2):66-69.
[4]麻丽平,霍学喜.农户农药认知与农药施用行为调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65-71.
[5]娄博杰,宋敏,张庆文,等.农户高毒农药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东部六省调研数据为例[J].农村经济,2014(7):108-112.
[6]王仕祺.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4(9):20-22.
[7]常宏.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防控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73-74.
[8]杨宝山,周楷轩,彭金海,等.基于蔬菜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与防控对策[J].园艺与种苗,2023,43(6):55-57.
[9]王晓波,陈海珍,刘冬英,等.广州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5):549-551.
[10]李小东,郭凤利.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影响[J].吉林蔬菜,2023(2):124.
[11]肖锐,陈池波.财政支持能提升农业绿色生产率吗?:基于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1):18-24.
[12]马晨,秦向阳,李瑾.政府监管与蔬菜质量安全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104-108.
[13]刘婷婷,李春青,王娟娟,等.我国食用菌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3,44(9):25-29.
作者简介:蔡秋萍(1993—),女,广东佛山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
通信作者:廖建萌(1984—),男,壮族,广西贵港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E-mail: 2754861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