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环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创新路径
作者: 王春红摘 要:食品安全治理正从管制性的互动阶段步入大数据驱动时代。大数据技术是解决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对于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对治理工具、治理主体与结构、治理风险等方面带来挑战。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信息公开不充分、信任缺失以及法律规制不力等问题。食品安全治理需优化治理工具的创新组合,健全注重合作治理的社会共治框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诚信体系等,提倡分层治理,预防治理风险,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食品安全;管理创新
Innovation Path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Big Data Environment
WANG Chunhong
(Sanmenx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anmenxia 472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governance is moving from the regulatory interaction stage to the era of big data-driven. Big data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Big data has unique advantages for promoting food safety govern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s challenges to governance tools, governance subjects and structures, governance risks, etc. China’s food safety is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gulatory capacity,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lack of trust and weak legal regulatio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must be optimized, an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governance tools, a sound social co-governance framework that focuses on cooperative governanc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grity systems, etc., to advocate hierarchical governance, prevent governance risk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food safety.
Keywords: big data environment;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食品行业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食品流通迅速,与消费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一旦发生问题,不便于追溯,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乃至社会的稳定。
1 大数据环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谐。由于受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甚至还出现新的隐患。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重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食品安全事故有3个明显特征,波及范围大、死亡率高、很难恢复。频繁出现事故加剧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检验了人们对于市场的信任度,引发社会不稳定,同时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变坏,人们体质下降,政府公信力受损[1]。
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安全管理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对食品质量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政策和标准,但实际工作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权不是独属于某一个部门,是包括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多部门联合管理,但由于其内部规定不够健全,甚至权责脱节,导致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难以产生强大的合力。但仍有一些人认为食品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因此往往会忽略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同时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违规经营[2]。再加上各个部门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协调体系以及内部沟通和交流不到位等原因,不能做到全程监督食品质量,也给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埋下隐患。
2.2 食品安全执行力不强
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量直接影响着食品质量安全隐患是否能彻底根除,是否能给人们提供安全合格的食品,是否能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权。目前,我国在各级政府层面上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统一领导、垂直管理”模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政府部门职能划分不清晰、人员配备不足以及专业水平偏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导致食品安全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很难对食品质量实施全面而深入的监督,导致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解决,极大影响了公众对食品的信任度,甚至导致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怀疑,不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2.3 信息不对称
目前,食品行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很难将自己的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其对食品的信任度较低。消费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食品质量信息缺乏了解,在超市进行食品安全公示时,由于没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服力较低,存在很大的局限性[3]。很多消费者在菜市场和路边小摊附近选购食品,但这些地方通常没有食品检测环节,只有靠机构进行抽查才可获知食品信息。这种信息对称性不足导致消费者有可能面临食品安全问题。
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部分企业采取以次充好等方式牟利。而有些企业则利用消费者害怕购买假冒伪劣商品的心理,采取欺骗行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现象。“逆向选择”是一种典型的道德风险,它可导致市场失灵,损害公共利益,产生不良效果。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与竞争对手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甚至出现了一些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这就使得一些良心企业面临着“逆向选择”的风险。
3 大数据环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移动执法平台的使用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通常以传统的纸质检查表格为主要媒介,在开展出勤监管的工作时监管人员需要填写的表格数量较多,从而严重延误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建立移动执法平台来解决。①方便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掌握工作流程。②避免了事后人工记录导致的信息准确性差等问题。③移动执法平台具有丰富的知识库和单位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为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④利用移动执法平台可方便地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相关功能[4]。⑤便于监管部门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和学习。⑥可随时查看现场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以移动执法平台上的执法数据为基础,可清晰认识到执法人员存在的不足,并做好科学指导工作,这将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实际执法工作质量。
3.2 完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管理机制,可迅速地解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增强人们对食品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让消费者掌握防范食品安全卫生的方法,以便能够对各类问题食品进行区分;②健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监管到位;③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④完善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来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操作;⑤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卫生网络;⑥组建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工作组,确保在出现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解决食品安全问题[5]。
3.3 完善数据共享的食品安全社会合作共治结构
大数据不仅给食品安全治理带来新手段,还架起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更有利于消费者等主体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参与。大数据背景下,消费者可获得更多关于食品生产过程的知识以及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原因的认识。目前,食品安全消息通过网页、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或APP等多种方式走进消费者视线。消费者可借助这些渠道及时了解到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信息,从而作出决定。然而种种新闻常常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此外,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使食品安全信息传播不及时或失真严重。因此,需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权威阵地与发布渠道。对食用农产品进行优化整合,对于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信息,构建国家统一食品安全数据库,进行密级划分;同时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APP等,普及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及时发布食用农产品检测信息,开展食品监督检查工作,告知食品安全事件、案件的调查处理,发布和明确风险预警信息,对不实食品安全舆情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
3.4 加大监管力度
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作为国家重要法律之一,对保障人们饮食安全具有极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关注的话题,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食品安全是净化市场的基础,也是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与风险的监测工作,在地方政府组织下开展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满足大众需求;各级市场监督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巡查,加大对季节性食品等高关注度产品的抽检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在对食品企业进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时,要制定相应的信誉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点要素:①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操作,产品储存运输过程中是否及时消毒杀菌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②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履行好自身职责,建立企业档案、重点人员及控制点信息,确保辖区内的企业实现全面的监管,进而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6-7]。
3.5 进行行业整顿
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必须从实际发展现状出发,建立相应管理机制,多管齐下,构筑稳定性更强的安全管理防线,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差异,对不同生产环节进行科学监管,持续提升总体工作成效。①严格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对食品加工行业进行整顿,严查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进入机制。同时也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回访、巡查等措施,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做到适时抽查,迅速找出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采取措施,加大对违法人员的打击力度,以确保食品加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农药的科学检测,严厉打击违法使用添加剂或农药的违法行为,整顿或关闭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且对其严格把关,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提升整体工作成效。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食品安全既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不仅使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方式发生转变,还实际改变了食品生产和经营格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加强企事业单位建设、社会团体与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对食品安全治理进行实质性完善与创新奠定主体基础、物质基础与可行路径选择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政府监管效率和水平,促进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决策向科学化转变。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府要积极引导和规范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为促进食品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治理中,就需要政府改变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与大数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数据格式的统一标准,引进更具间接性的政策工具,进行优化组合;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诚信教育,督促消费者增强消费理性,形成食品安全各个相关主体自律和他律之间内在的有机统一良性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2(10):99-101.
[2]陈晓玲.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食品,2022,28(7):131-133.
[3]陈钢.风险分析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食品,2022,28(2):45-47.
[4]胡双双.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分析[J].现代食品,2021(23):127-129.
[5]于爱华.HACCP体系在餐饮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21(21):135-138.
[6]陶维国,刘旗.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主体责任界定策略[J].食品工业,2021,42(10):337-341.
[7]郑晓敏,田富俊.精准治理:中国食品安全管理范式转换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32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