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204批包装饮用水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作者: 吴小勇 贾润芳 陶桂松

2021年陕西省204批包装饮用水监督抽检结果分析0

摘 要:目的:了解2021年陕西省部分地区包装饮用水产品质量状况。方法: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在陕西省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榆林市及汉中市等8个地市抽检204批次包装饮用水,其中,饮用纯净水189批次,饮用天然矿泉水15批次。结果:经检验分析,检出合格样品175批次,不合格样品29批次,不合格率14.2%,不合格项目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19项次、大肠菌群5项次、溴酸盐5项次、电导率3项次、亚硝酸盐(以NO2-计)2项次。按生产时间来看,8月份、9月份生产的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不合格项目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达到38.5%、23.8%。结论: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且桶装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污染问题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特点,其中8月份、9月份生产的桶装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污染问题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包装饮用水;监督抽检;检测结果

Analysis of 204 Batches of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Results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21

WU Xiaoyong, JIA Runfang, TAO Guisong

(Xianyang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products in some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in 2021.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2021 national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mplementation rules, in Shaanxi province, Xi’an city, Baoji city, Xianyang city, Yulin city, Hanzhong city, and other eight localities to sample 204 batches of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of which 189 batches of drinking pure water, 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15 batches. Result: By the test analysis, the detection of qualified samples 175 batches, 29 batches of unqualified samples, the failure rate of 14.2%, failed projects are mainl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9 times, coliform 5 times, bromate 5 times, conductivity 3 times, nitrite (NO2-meter) 2 times.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time, August, and September production of pure drinking water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liforms, and other microbial failure rate was the highest, the detection rate reached 38.5%, and 23.8%.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f barrels of pure drinking water is more prominent; 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bromate exceeds the standard problem is more prominent; drinking water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problem presents more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ugust, September production of barrels of pure drinking water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problem occurs at a higher rate.

Keywords: packaged drinking water;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test results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包装饮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包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特别是包装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问题[2-4]和溴酸盐超标[5-6]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提升陕西省包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水平,笔者对2021年陕西省部分地区包装饮用水抽检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提升产品质量,切实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按照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生产环节抽样时,在企业的成品库房,从同一批次样品堆的不同部位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当所抽样品规格(净含量)≥5 L时,抽取7个独立包装;样品规格(净含量)在1~5 L时,抽取8个独立包装;其他样品规格,抽取15个独立包装(总量不少于4 L)。流通环节抽样时,在货架、柜台、库房或网络食品经营平台抽取同一批次待销产品,抽取样品量原则上同生产环节。

1.2 检测方法

按照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饮用纯净水检测项目为电导率、耗氧量、亚硝酸盐、余氯、三氯甲烷、溴酸盐、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8个指标,其中电导率检测方法为《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3—1998)[7]附录 A,耗氧量、余氯、三氯甲烷及溴酸盐检测方法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总则》(GB/T 5750.1—2006)[8],亚硝酸盐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9],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3—2016)[10]平板计数法。判定依据除电导率为GB 17323—1998,亚硝酸盐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11]外,其余指标均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12];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项目为界限指标,镍、锑、溴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8个指标,检测方法均按照GB 8538—2016检测,判定依据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GB 2762—2017外,其他项目均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18)[13]。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不合格率及不合格项目情况

按照上述抽样方法,在陕西省榆林、宝鸡、咸阳等8个地市抽取204批包装饮用水样品,检出合格样品175批次,不合格样品29批次,不合格率14.22%。其中,不合格项目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19项次、大肠菌群5项次、溴酸盐5项次、电导率3项次、亚硝酸盐(以NO2-计)2项次(图1)。

2.2 不同食品细类包装饮用水的检测结果

2021年抽检的204批次包装饮用水包括饮用纯净水189批次,饮用天然矿泉水15批次。饮用纯净水的检测结果中,理化指标除电导率和亚硝酸盐的检出率为1.6%和1.1%外,其他理化指标均合格,微生物指标中大肠菌群的检出率为2.6%,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0.1%;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检测结果中,除溴酸盐的检出率为33.3%外,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合格。因此不同食品细类包装饮用水的污染情况不同,饮用纯净水的微生物污染较为突出,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污染主要是溴酸盐[5]。

2.3 不同包装类型饮用水的检测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瓶装和桶装饮用水的不合格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3.9%和14.3%,相差不大,表明包装饮用水的包装类型与总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关系;瓶装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0,而桶装饮用水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1.3%,桶装饮用水明显高于瓶装饮用水,结合桶装饮用水的包装特点和杀菌工艺等情况,经分析认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与样品包装类型有密切关系。瓶装水的溴酸盐检出率为13.9%,而桶装水的溴酸盐检出率为0,瓶装水明显高于桶装饮用水。本研究所抽检的瓶装水以饮用天然矿泉水为主,正常情况下生产用源水中不含溴酸盐,但普遍含有溴化物,当使用臭氧对水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氧化后会生成溴酸盐。结合溴酸盐的形成机理,进一步证实了溴酸盐超标问题主要集中于饮用天然矿泉水。

2.4 不同月份生产的饮用纯净水检测结果

微生物指标与包装饮用水生产车间的环境及包装容器杀菌情况息息相关。夏季天气炎热潮湿,生产车间洁净度控制难度较大,复用包装容器微生物更易滋生,结合饮用纯净水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率较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针对不同月份生产的饮用纯净水的微生物项目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表2)。

如表2所示,8月份、9月份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污染问题检出率分别为38.5%、23.8%,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表明饮用纯净水的微生物项目检出率与生产月份显著相关,且主要问题集中在桶装饮用纯净水;8月和9月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26.9%和23.8%,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与生产月份有显著关系;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是饮用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陕西省8个地市的204批包装饮用水的质量安全状况较为堪忧,反映出陕西省包装饮用水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风险。从总体不合格情况分析,204批次包装饮用水总体不合格率为14.22%,不合格项目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溴酸盐等为主。从食品细类分析,饮用纯净水的检出主要是微生物指标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检出主要是溴酸盐;从包装类型分析,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明显高于瓶装饮用水,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检出明显高于桶装饮用水。从生产月份分析,8月、9月份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微生物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本研究中饮用纯净水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0.1%,是饮用纯净水中检出率最高的项目,且不合格问题均出现于桶装饮用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中。饮用纯净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生产企业水源污染;生产企业对质量安全的重视度不够,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控制不严格,特别是8月、9月份陕西大部分地区温度高、湿度大,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复用水桶和桶盖的清洗消毒不彻底,部分企业靠人工清洗消毒;部分企业化验室形同虚设,企业化验员检验技术不能满足要求,企业自我防控意识不强。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检出率为33.3%,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检出率最高的项目,经分析,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杀菌方式为臭氧杀菌,水中含有溴离子,臭氧消毒会产生消毒副产物溴酸盐。

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不能覆盖陕西省各个地市,有待整理更多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提高包装饮用水的质量,生产企业应该控制好水源,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规范操作,保持良好的生产条件,定期清洗检查管道、原水箱等设备设施,建议企业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出厂前自检或送检。此外,应严格控制饮用天然矿泉水中臭氧的加入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