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 吴秋莹 张腾 李枘珂 陈芯 李婧祎 罗进
摘 要:目的:了解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安全状况,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对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进行抽样监测,分别对抽检食品的抽样地点、抽样产品结构、生产企业及产品情况等抽检环节和流通环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成都市青羊区2021—2022年抽检不合格食品样品38批次,不合格率为8.9%,主要问题集中在超限量农药残留污染、超范围食品添加剂使用、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等方面。结论:不合格产品主要来源于蔬菜制品、餐饮食品及酒类等大类食品,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精准抽检,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网络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分析
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Online Food Sampling in Qingyang District, Chengdu from 2021 to 2022
WU Qiuying1,2, ZHANG Teng1,2, LI Ruike1,2, CHEN Xin1,2, LI Jingyi1,2, LUO Jin1,2*
(1.Sichuan CANAS Analytical Testing Co., Chengdu 610023, China; 2.Sichuan Analysis & Testing Service Center, Chengdu 610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Internet food safety in Qingyang district of Chengdu from 2021 to 2022,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of online food in Qingyang district of Chengdu from 2021 to 2022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ampling and circulation links of sampled foo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pectively, including sampling location, sampling product structure, production enterprises and product conditions. Result: 38 batches of unqualified food samples were sampled in Chengdu from 2021 to 2022, the unqualified rate was 8.9%, the main problem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aspects of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 pollution,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beyond the scope, and the illegal use of prohibited pesticides. Conclusion: The unqualified products mainly come from vegetable products, catering food and wine and other major food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accurate sampling inspection to ensure food safety.
Keywords: network food safety; sampling and testing; analysis of results
如今的社会,网络已普及各个方面[1]。结合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使网络平台成为一种可靠的购物渠道[2]。然而,多个网络平台的数据显示,食品安全是投诉最多的一项[3],主要集中在食材质量和卫生等方面[4]。由此可知,注重食品安全、倡导健康生活已成为社会共识[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6],如三聚氰胺乳制品和瘦肉精猪肉[7]。食品安全涉及多种环节,包括种植与养殖[8]、食品加工、交通运输[9]和餐饮消费等[10]。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喷洒大量的农药,以提高产量[11]。因此,农药残留问题是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12]。此外,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滥用等化学性污染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3]。例如,2011年青岛发生的福尔马林泡小银鱼事件,不少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了消化道灼伤情况[14]。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须持续加大食品安全抽检
力度。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实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及所属食品检验机构应当树立全面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积极履行食品安全检验与管理职责,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抽样工作,保障食品安全。遵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规定,结合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总体要求,本文以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通告为基础,通过对抽检结果的汇总归纳和科学分析,发现现存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精准监管和风险隐患防控策略,以期为后续抽样检验工作提供针对性建议,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对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进行抽样监测,共计完成抽样检验样品428批次,包含流通和餐饮两个环节,覆盖网购、外卖、快餐店、小吃店、小型餐馆等5个地点;本次抽样包含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糕点等17种食品大类;涉及省内厂家25家,省外厂家128家。为确保数据的代表性,本次抽检分为线上抽检和线下抽检两个部分。其中,线上抽检以风险监测的方式进行,线下抽检针对主营外卖的餐饮店进行。
1.2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
1.3 检测方法和评价
2021—2022年成都市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均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抽检实施细则(2021年版)》《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及要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及《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的相关规定进行,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19)等标准和文件的规定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检情况
2.1.1 抽样环节分布
2021—2022年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对青羊区内的网络食品进行了监测,共计抽检食品样品428个批次。本次抽检包含了流通和餐饮两个环节,其中流通环节抽样197批次,占比46.0%,餐饮环节抽样231批次,占比54.0%。
2.1.2 抽样地点分布
本次抽检的428个批次样品覆盖网购、外卖、快餐店、小吃店和小型餐馆等5个地点,抽样地点分布情况见图1。其中,网购198批次,占总批次的46.3%;外卖71批次,占总批次的16.6%;快餐店50批次,占总批次的11.7%;小吃店22批次,占总批次的5.1%;小型餐馆87批次,占总批次的20.3%。
2.1.3 抽样产品结构
本次抽样涉及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糕点,罐头,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速冻食品,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水果制品,调味品17类食品。抽检产品结构情况详见图2和图3。其中,餐饮食品89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21%;蔬菜制品53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12%;淀粉及淀粉制品51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12%;水果制品34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8%;食用农产品28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7%;肉制品29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7%;速冻食品30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7%;糕点27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6%;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23批次,占抽检总批次的5%。
2.1.4 生产企业及产品情况
抽检除餐饮食品、未注明生产单位的样品及食用农产品外,其中36批次样品为省内生产,涉及厂家25家;152批次样品为省外生产,涉及厂家128家;省内企业约占16.3%,外省企业约占83.7%。
2.2 不合格食品抽检分析与评估
2.2.1 不合格食品抽检环节分析
本次抽样监测抽查的428批次样品中,合格样品390批次,合格率为91.1%,不合格样品为38批次,不合格率为8.9%。抽样环节中不合格食品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其中流通环节不合格样品34批次,不合格率为17.3% ;餐饮环节不合格样品4批次,不合格率为1.7% 。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2青羊区网络食品安全抽样监测,流通环节所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2.2.2 不合格食品种类分析
2021—2022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样品抽检涉及餐饮食品、淀粉及淀粉制品、方便食品等17类食品,其中检出不合格样品有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和水果制品6类,其不合格食品种类具体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结果显示,不合格样品中餐饮食品1批次,不合格率为1.1%;蔬菜制品9批次,不合格率为17.0%;水果制品8批次,不合格率为23.5%;食用农产品2批次,不合格率为7.1%;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2批次,不合格率为52.2%;淀粉及淀粉制品6批次,不合格率为11.8%。方便食品,糕点,罐头,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速冻食品,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和调味品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结果表明,在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水果制品、蔬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中的不合格率最高。
2.2.3 不合格食品指标分类分析
2021—2022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抽检的样品中,不合格指标类别总体情况如图6所示,涉及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污染、品质指标、农药残留及禁限用农药。其中不合格率为不合格总批次内统计。其中农药残留不合格2批次,占不合格总批次的5.3%;食品添加剂指标不合格14批次,占比36.8%;禁限用农药指标不合格1批次,占比2.6%;重金属污染不合格9批次,占比23.7%;品质指标不合格均为12批次,占比31.6%。 结果表明,此次抽检不合格指标中,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和重金属污染指标暴露出的风险水平较高。
3 结论及建议
2021—2022青羊区网络食品抽样监测涉及食品大类17类,包含流通和餐饮两个环节。其中流通环节抽于网购1个业态,餐饮环节抽于网购、外卖、快餐店、小吃店、小型餐馆等5个业态。本轮抽查做到立体全方位抽检,确保了样品的代表性。本轮检查抽取了428批样品并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合格样品390批次,合格率为91.1%,不合格样品为38批次,不合格率为8.9%。流通和餐饮环节均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但流通环节所暴露出的食品安全风险相对更高。不合格样品涉及餐饮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和水果制品6类,结果表明,在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不合格率为52.2%,水果制品不合格率为23.5%,蔬菜制品不合格率为17.0%,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率为11.8%,相对其他抽检种类不合格率较高。从不合格指标类别分析,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和重金属污染出现比率较高,分别为36.8%、31.6%、23.7%。该结果为当地政府在食品安全的监管方面以及制定今后的监管措施和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