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策略分析

作者: 林以兰

摘 要: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因其特殊性和监督管理问题而面临较多的挑战。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视域,从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出发,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待优化、监督体系不健全、学生监管参与度不足等特殊性,并针对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确保高校食品安全。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新公共管理;策略分析

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LIN Yila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Yangjiang 5295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and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faces many challenges due to its particularity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ssu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starts from the issue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It explores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need to be optimize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s not sound,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in supervision is insufficient.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ensure food safety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food safety; new public management; strategy analysis

食品安全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而高校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然而,高校食品供应链的特殊性和监督管理问题使得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面临一些复杂的挑战。高校食品供应链的多样性、规模、自主性质以及学生作为主要食客的特殊性,使其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学生监管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在这一背景下,应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原则,对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公共管理强调专业化管理和绩效管理,可以提高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透过新公共管理的视角,可以提高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从而增加公众对高校食品安全的信任。解决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将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声誉,提高学生和员工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满足社会对高校的期望,加强了社会责任感。因此,深入研究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策略对高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高校食品安全具有独特性。①高校通常需要满足大规模的师生和员工的饮食需求,具有多样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因此必须提供多样的食品选择,这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②学期和放假时间的季节性变化使得食品需求出现明显波动,供应链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③高校拥有自办食堂和与外部供应商合作的食品供应,需要协调多个供应商和内部食堂,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遵守。总的来说,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不足。

1.1 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高校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问题。高校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校方、食堂管理部门、卫生部门以及质检部门等。分散的监管结构导致监管职责和权责不清晰,缺乏整体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畅,容易产生监管盲区,导致相关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安全隐患[1]。不同部门和机构有不同的监管法规、标准和程序,也容易导致监管的混乱和企业成本的增加。高校食品供应商在面对不同监管主体时,需要应对多种不同的法规和规定,这不仅耗费时间和资源,还容易造成监管漏洞。

监管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高校监管机构的监督人员有限,难以覆盖所有供应链环节,使得监督工作难以全面展开,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此外,高校食品供应链的监管信息通常不向公众开放,监督管理体系的不透明性对于公众和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这种不透明性不仅使消费者难以获取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还容易导致不实信息的传播,破坏食品安全的公信力。

1.2 相关法律法规待优化

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日渐提升,已获得了显著的监管成效,但是在监管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优化的问题。我国有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然而,在高校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法律法规急需完善的地方。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法规体系存在不足,使得监管的法律依据不够明确,监管的有效性受到威胁。

①法规适用性不足。传统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主要面向商业和餐饮业,而对高校这一特殊领域的覆盖不足。高校食品供应链的独特性,不论是自办食堂还是外包供应,都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的法规来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合规性。②法规协调性不强。不同法规之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同时会受到多个部门和法规的监管,但这些法规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容易导致监管的不一致和混乱。③法规执行性不力。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实际执行中,由于高校环境相对封闭,社会的监管力度不够,一些法规可能缺乏有效性和强制力,高校食品供应商未受到严格的法规约束,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增加。

1.3 学生群体未能发挥监管作用

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发挥消费者的监督管理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还需要广大消费者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共同监督管理中,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驾护航。然而,在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领域,仍存在学生群体未能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的问题[2]。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未能权衡好消费偏好与食品质量安全。部分学生在实际食品消费中,可能更加关注食品的价格高低,忽略了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出于经济考虑,不少学生会选择购买低价商品,这种购买决策可能无法同时确保食品质量,大部分低价食品的制作成本可能较低,品质标准无法保证。

(2)未及时举报食品质量问题。一些学生在发现食品质量问题时,可能出于害怕的心理,不敢向相关政府和媒体部门举报或投诉。他们担心举报后可能会有一系列事情,甚至可能受到报复,或者担心公开反馈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等,因此面对食品质量问题,很多学生选择沉默,而不是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中。

(3)缺乏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和有关知识。学生群体对于如何检查食品、如何辨别食品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向相关部门举报问题都可能不够了解。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不够敏感,缺乏食品安全监管意识,不太愿意参与监管工作,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由相关部门负责。

2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价值

2.1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原则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原则,将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引入公共部门管理。政府采用类似市场的方法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竞争性招标、外包服务和公共-私人合作,从而提高效率和资源分配的效力。它强调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依据实际绩效结果来评价和激励公共部门的表现,政府机构需要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度量绩效,鼓励创新,提高效率和质量。此外,新公共管理倡导公众参与和透明度,政府部门需要与公众互动,听取民意,解释政策,并让公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建立信任和提高政策的合法性。还要鼓励分权并将决策权下放到最接近问题的层面,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决策更接近实际问题[3]。

新公共管理鼓励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和学习,强调寻找并采纳最佳实践,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强调效率和成本控制,相关部门需要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开支,提供更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倡导关注政策和项目的实际成果,而不仅仅是关注过程,旨在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透明度、灵活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确保资源的最佳利用。

2.2 开展专业化管理

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能从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中获得借鉴价值。开展专业化管理是新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理念,对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新公共管理要求政府和监管部门更加专业地管理公共事务,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域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监管团队,该团队需要具备深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和监管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如何履行这些职责。管理者需要积极行使公共管理职权,真正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监管工作人员应将管理当成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积极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优势作用。新公共管理鼓励将监管工作视为专业化管理工作,强调监管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新公共管理的实施逐渐减少了对专家型人员的任用,增加了管理型人员,减少重复监管的同时解决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相关部门应合理应用新公共管理原则,解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中的根本性问题,提升监管整体效率,确保食品安全问题。

2.3 落实绩效管理

在新公共管理的框架下,绩效管理是一项关键策略,适用于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有助于加强相关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通过明确绩效目标和评估方法,监管部门可以更好地衡量工作人员的表现,并激励他们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此外,绩效管理有助于监管部门设计和制定更合理的绩效目标。通过不断监测和评估,监管部门可以发现食品安全监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绩效管理还可以促进整个监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有针对性地寻找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进行优化和创新,构建更健全的监管体系。

3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3.1 引入竞争性供应商和食品供应商评估

在新公共管理的视域下,引入竞争性供应商和进行食品供应商评估是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策略。①引入竞争性供应商可以提升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通过公开招标和竞争性投标,高校可以吸引多家供应商竞争提供食品服务,迫使供应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获得合同。②进行食品供应商评估。食品供应商的质量标准、食品安全措施和合规性的评估对于确保高校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有利于降低潜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以确保供应商在合同期内继续遵守标准。此外,食品供应商评估还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多的选择权,满足不同师生的需求。高校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和符合特殊需求饮食的供应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选择,以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降低食品成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