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镇地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

作者: 李小雨

摘 要:本文对广西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按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对策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in Rural Areas of Guangxi

LI Xiaoyu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ibin 5461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in rural areas of Guangxi,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ir safety production, and propos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reference.

Keywords: agricultural and sideline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produc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桂中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沛。广西的农副产品生产者多集中在广西的县城乡镇等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甘蔗、油茶、柑橘等农作物,其中水稻每年春、秋季节种植,一年可收获两季,产量相当可观,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广西良好的地貌环境和亚热带季风区的气候条件为广西农副产品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使得广西农副产品实现了高质量、高产出、高回报的发展,对广西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广西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全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广西政府高度重视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农副产品的安全生产环节管控,广西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同,但是关于农副产品的安全问题仍有待深入探讨。

1 广西乡镇地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对于农副产品出产产量较大的桂中地区,广西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了一批“桂字号”农业品牌,如金秀县“瑶山妹”香菇木耳、象州县“象州沙糖桔”、三江县“侗茗轩”茶叶。据统计,2023年广西“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2 416个,总产量达4 827.14万t。各类农副产品品牌层出不穷,但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提高农副产品的产值仍值得探讨。广西乡镇地区以打造高质量的农副产品为切入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农副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品提质和农民创收,为建设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1 出台多项措施助力提升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加强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农副产品的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放心。2022年,广西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若干措施》,从风险监测、专项治理、标准提升、制度建设、监管基础能力5个工作方面提出了20条有力措施;印发了《2022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示范县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示范县乡创建活动进行部署。各项措施的出台确保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中向好,使得广西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绿色且优质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1.2 完善监测监管制度,实现监管全覆盖

广西在2019—2021年连续3年开展了乡镇地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示范站建设工作,在实践中提高标准,从改良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检测管理体系、压实安全责任等3个层面设置了11项指标,创建了多个农副产品安全监管示范站。3年来,广西乡镇地区建立了101个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示范站,打造出可借鉴、可宣传、可复制的实践体系,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形成了示范性的提升食品安全监测监管能力的典型范例。

1.3 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为了更方便地监管到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广西打造了区级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与国家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追溯信息互联互通。农副产品生产者在关联的平台填写信息注册后,可以通过平台生成的二维码对生产的农副产品进行追溯,让消费者买得用心、吃得安心。同时,为了方便基层监管,平台还开发了“八桂农安”微信小程序,相关人员可以将抽样的视频、照片及检测的结果上传到小程序上由消费者查看,农副产品生产者也可以在小程序上申请产品的达标合格证,这一系列操作不仅能增加农副产品的安全性,还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2 桂中地区农副产品存在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各项措施规定的出台以及广西政府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把控,广西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农副产品中有毒化学物质超标现象也得到了严格的治理,但由于基础薄弱,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上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例如,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还不够严格,农副产品整体的市场环境得不到保障;农副产品生产者过分追求产品的产量和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是为了提高产量施肥施药,忽略了农药和肥料的毒性会对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1]。

2.1 农副产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够

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管不是简单的安全检测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卫生、环保、质检、工商食品药品多个部门,生产经营销售过程过于细化,职责部门过多,有些部门在责任划分上还存在职责不明确、分工模糊的情况,导致在处理农副产品安全问题时,出现推诿现象,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管效率低下。

2.2 部分乡镇地区未执行销售农药实名制

在广西的部分乡镇地区,有些农药销售商没有执行实名认证制,我国对农药经营执行许可制度,农药销售商必须要建立进、销货台账,如实记录销售农药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购买人和销售日期等。然而在部分乡镇地区,有些农药销售商没有严格执行实名认证,从多种渠道便宜收购农药产品,再二次贩卖给农副产品生产者,导致农副产品的农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2]。

2.3 生产者较为分散且质量安全意识不高

广西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生产者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经营方式较为分散,质量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由于是个体经营生产,生产者对农副产品的生产方式有自主权,化肥施放、农药喷洒、产品销售都由个人自主决定,其中质量安全意识不高的生产者可能会过量用药,不仅不利于政府对农副产品安全生产进行统一管理,还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增大了安全风险。

2.4 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的有效机制。而在广西的乡镇地区农副产品生产者都较为分散,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也不够完善,品质好和品质差的农副产品价格相差不大,存在混合经营的情况,导致质量高的农副产品卖不出高价,对农副产品品牌价值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

2.5 地区间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存在差异

部分乡镇对农副产品的质量检测十分严格,每个环节都进行抽样检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而部分地区因地方政策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则相对宽松,造成不同乡镇地区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这些地区的农副产品是面向全区乃至全国的消费者,所以不能以当地地区的检测标准为准[3]。因此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缩小地区间农副产品质量的差距。

3 桂中地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措施

要解决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农副产品的安全监管,开展一系列针对农副产品安全监管的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农副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改良仪器设备,改善试验条件,提高检测能力,提升农产品源头控制,不让有问题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提高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能力。

3.1 实行市场准入制,加强监管力度

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点就是要把握好产出源头,统一市场准入制度是重中之重,特别是乡镇地区存在农产品生产单位过于分散这一情况,容易出现执法人员监管范围不全面、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强服务功能,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根据农副产品的分布情况,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常态化地对农副产品进行抽检。同时还要执行追溯和问责制度,坚持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营-销售每个环节可追溯到个人的原则,明确每个监管员、协管员的监管区域、工作内容,对检查次数、抽样次数、指导培训等工作任务指标进行量化,建立起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记录制度,出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实现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追溯性[4]。

3.2 对区内农副产品生产者进行培训

全面提高农副产品生产者的综合素质,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加强一线农副产品生产者的继续教育,将基层生产者与农业教育有机结合,强化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生产农产品时不仅要注重产量和质量,还要从技术方面入手培训生产者的理念意识。

3.3 完善乡镇地区农副产品生产的经营组织模式

广西乡镇的农副产品生产者多为单一农户,多以家庭式的生产方式为主,生产产量及规模都比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也很难进行统一的管理。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完善单一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多方宣传组织合作经营模式的优点,吸引单一农户自发的加入合作经营组织中,成立农户的专业合作组织,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方便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政策,为这样的合作组织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对组织的发展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

3.4 大力推进区内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统一化

不同乡镇地区间的农副产品检测标准若存在的差异较大会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对不同地区农副产品的检测标准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规范化。自上而下实施统一的农产品检测标准,以此保证不同乡镇地区的同一农副产品的检测过程一致、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标准统一[5]。通过对农副产品生产车间进行随机检查和对销售市场进行抽样检查的方式,提高检查的覆盖率,加大对农副产品质量的监管保障力度。

3.5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网格化检测体系

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之路还任重道远。①要抓好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控制生产污染源头,不仅要关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还要对农副产品的抽样检测进行规范化管理,从地里再到消费者的餐桌上都要环环相扣。②要加大对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建设力度,提高乡镇的监管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进行支持。③对监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监管技术人员平时的工作量及履职情况与绩效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对监管不严、漏检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人员要进行警告处分。

4 结语

农副产品的安全质量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广西乡镇地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就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如何改进现存问题、提高农副产品的安全质量管理提出了应对措施,在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新文.广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9):28-30.

[2]黄新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业为例[J].乡村科技,2019(22):27-29.

[3]陆润泉.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9-30.

[4]韦启光,韦婷娟,韦流宜,等.广西柳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7):16-18.

[5]郑维嵩.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生产现状及对策措施[J].吉林蔬菜,2018(7):45-4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