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
作者: 杨光照摘 要: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在饮食安全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多元化食品市场导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执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将监管工作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凸显出信息化监管方法的效果,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新方法,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创新
Innov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Age
YANG Guangzhao
(Ejin Horo Banner Market Supervision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Brigade, Ordos 0172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facing a very complex market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iversified food market has ma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safety supervision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he combin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highlight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method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strengthe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ensure people’s food saf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method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novate
在信息化时代下,研究食品安全管理发展趋势,健全管理以及控制体系,对控制食品安全、保证流通食品在市场中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要想实现良好发展,就要从实际问题以及引发因素方面着手,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创新手段。
1 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对食品供应链缺乏监管
现阶段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对于全流程食品供应链缺乏足够的监管。食品企业逐渐增多,在多途径的经营销售中缩短了食品生产及消费环节之间的实际距离。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部分企业都比较注重营销,缺乏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导致出现食品安全隐患的概率显著上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无法为处理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实施管理任务等提供支持。此外,系统性收集以及分析食品供应链信息往往是监管工作主要内容,但随着问题食品主要来源日渐复杂,查找资料变得愈加困难,对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整体效率带来极大的阻碍。
1.2 食品流通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时,仍存在各种食品流通情况问题。①我国食品行业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具体生产能力与国外食品行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国食品加工通常是初加工,同时产品加工整体精细度低下,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不足。②我国缺少食品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企业食品安全意识不足导致食品安全隐患更突出。③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饮食习惯存在差异,导致食品加工工艺存在多样化特征。④食品销售企业存在销售过期产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进货渠道模糊等问题,政府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排查,导致监管变得更困难[1]。
1.3 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维权意识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维权意识。①大多数食品消费者缺乏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即使其食品安全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也不具备维权意识。②相关部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力度不够,对消费者缺少食品安全教育,导致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薄弱。③部分消费者缺乏辨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也不会进行投诉。这些情况都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
1.4 食品原料问题
现阶段,尽管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食品原料问题依旧十分显著,如农产品生产和家禽生产方面得不到有效管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我国属于发展中农业国家,农业主要生产主体为个人,生产规模小,在原料质量的控制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农产品生产还会受到病虫害、天气等因素影响,为实现效益最大化,部分农户会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②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尽管家禽养殖有着一定规模,但总体上来看依旧十分分散,使得管控难度升高。③为进一步增加家禽整体肉蛋产量,部分养殖户会使用相关激素及助生长的药物,导致监管越来越困难[2]。
2 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新方法
2.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基于时代发展以及监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要围绕提高市场监管力度方面,增强监管工作整体实效性,给社会食品安全带来有效保障。健全质量安全监管细则,主要在于明确食品安全管控意义和作用,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大管理全供应链以及食品流通,把长效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到监管工作中。对管理部门而言,要明确食品经营主体是否出现违法现象、是否有准入资质。同时,基层工商部门要担负起监管食品经营人员具体经营行为的责任,根据网格化市场巡查要求,进行精细化食品安全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2 使用移动执法平台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往往是把传统纸质检查表格作为主要载体,监管人员进行出勤监管工作时要填写大量表格,使得工作时间被严重耽误。使用移动执法平台不仅能够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整体工作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②减少事后录入时间,避免手工记录造成的错误,提高信息准确性。③移动执法平台的知识库和单位数据库中含有的信息资源可以为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④移动执法平台有定位功能,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领导对执法人员实际监管行为进行监督,并且执法人员可以利用该功能进行导航,有利于解决食品安全突发问题。⑤根据移动执法平台中的执法数据,第一时间明确执法人员出现的不足之处,做好科学指导,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实际执法质量[3]。
2.3 建立健全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管理机制能快速解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完善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提高食品质量以及安全操作。①政府要建立食品安全卫生网络,上传各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和出现问题的企业的具体信息。②大力推广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使消费者掌握预防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手段,从而可以辨别出各种问题食品。③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应急工作小组,保证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4]。
2.4 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信息不对称问题
部分食品生产商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成本,会将变质过期食物进行二次包装,再次销售,或将过期食品直接作为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同时,部分食品企业还会应用违法食品添加剂,如瘦肉精,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实践过程中,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用户具体要求达到动态延伸以及收缩,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强大的支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中心可监督相关食品企业整体销售量和原材料采购情况,当存在数据异常情况,需第一时间监管,全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食品企业能规范进行生产。此外,还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制度,鼓励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活动。把食品安全追溯机构和区域追溯系统结合在一起,扩大食品安全监管实际覆盖面。对于食品企业而言,落实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可以树立良好形象,使企业得到大量消费者的认同。
2.5 加大监管,消灭安全隐患
市场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要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做好监管,净化市场,同时规范食品生产及经营,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任。食品安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工作和地方政府组织进行的监督抽查工作都是增强食品质量、消灭食品安全隐患以及满足大众需求的关键手段。这些手段和市场监督部门监督巡查相结合,对于季节性食品以及高关注度的食品加大监管次数和力度,进行风险排查预估工作,保证有的放矢,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对辖区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信誉管理策略,将辖区企业主要监管任务落实到个人。监督过程中主要关注点有以下几点。①供应链以及销售链凭证记录查验。②企业制度标准化建设是否完善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③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员是否最大程度发挥自身职责,是否按时排查问题。④创建企业档案,重点人员以及控制点信息是否出现变化和变化后的手段。保证对辖区企业做到全面监管,从而保证消费者食品安全[5]。
2.6 明厨亮灶工程
明厨亮灶工程是指餐饮单位安装网络摄像机或透明玻璃,使消费者能直接看到食品加工流程和重要加工环节,主动接受消费者的安全监管。实行“后厨可视、可感及可知”明厨亮灶工程,增强食品经营单位自身的自律观念。现阶段明厨亮灶工程在实施时出现3方面制约。①尽管明厨亮灶工程有着长时间的推行经验,但真正熟悉该工程的人较少。即使消费者借助明厨亮灶工程找出食品安全隐患,也不知道反馈渠道。②由于大部分小型餐饮单位后厨出现各种脏乱差现象,且明厨亮灶系统成本太高,导致小型餐饮单位缺少参与明厨亮灶工程的热情。③明厨亮灶系统到后期缺乏足够的维护,一段时间后应用该系统的餐饮单位会由于系统原因以及网络方面的原因等发生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不断进步下,对于明厨亮灶工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明确明厨亮灶带来的优势,而且还可在明厨亮灶系统中加入举报电话和反馈模块,引导消费者找到问题后第一时间作出反馈。此外,还可使用政策优惠和资金补助措施,使越来越多小型餐饮单位参与明厨亮灶工程,同时设置专业人员对明厨亮灶系统按时维护,确保明厨亮灶系统能得到长久应用[6]。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高度重视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在社会不断发展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才能科学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购买渠道。要想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相关单位要重视使用移动执法平台、明厨亮灶系统以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并创新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提高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突发性食品安全问题预警机制,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蔡秋萍.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7):128-129.
[2]谢朋涛.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20(10):284.
[3]范红梅.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新区,2019(13):283-284.
[4]李艳.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食品,2019(9):138-139.
[5]王姣姣.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及其转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6]王璐.信息化时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对策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2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