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新动向系列讲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现状与进展
近期,第22场“食品安全新动向系列讲座”通过线上形式举办,这也是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主办的第3场讲座。作为主讲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风险监测与评估研究室主任邱静研究员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背景、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现状,以及风险评估进展这3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与解读。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背景
农产品是食品供应链条的第一环,约80%的食品来自于此,农产品安全对于食品安全的支撑作用无需赘言。
邱静介绍道,从污染物来看,“十三五”之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多关注的是农药、兽药,以及各种违禁添加物质。但从长期来看,更需要关注的是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天然产生的生物毒素、环境中带来的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物等持续性存在的危害因素。
如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呈多元化趋势。以往果蔬存在的问题基本与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有关,畜禽往往和兽药抗生素有关,但现在因多渠道暴露环境和天然微生物等影响,产生了很多不同来源的危害因素。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于近期通过第三次审定,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规对风险评估也做了进一步强化。
据邱静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主要由4方面构成——顶层:中国农科院质标所,即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中层:75家专业评估实验室和33家区域评估实验室;基层:位于各个主产区的149个风险评估实验站作为农产品风险评估的前哨站;外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提供决策和战略咨询。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展
最后,邱静通过6个典型案例为与会者生动详实地讲解了近年来风险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分别为韭菜中腐霉利风险评估、柑橘中丙溴磷残留风险评估、禽蛋中恩诺沙星风险评估、禽蛋中氟苯尼考风险评估、乌鸡中恩诺沙星风险评估、水产品中麻醉剂丁香酚风险评估。
分享结束后,线上听众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柑橘的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风险评估数据库、零售商如何减少生鲜产品安全合规风险、生姜类风险评估等进行提问,邱静都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