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作者: 陈良 孙洪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关注。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经费,用以促进科技创新、改善生态环境,但各种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安全事件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CHEN Liang1, SUN Hong2

(1.Sishu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Jining 273200, China; 2.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Yanzhou District, Jining City, Jining 27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gradually improved,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invested a lot of fund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various food safety incidents still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events in China,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words: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食品需求量上升。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药使用超标以及未按规定标准进行检验检疫、有机添加剂过量或过度添加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从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事故和危害事件,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水平,相关部门制定出了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的不安全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1 农产品安全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我国有针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含量的相关政策和检测手段,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农产品在销售时仍旧存在农药、激素超标的现象,这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社会上对食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仍旧存在不法商家钻空子进行违法经营以牟取暴利。还有很多种植人员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了解,再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加大了食用产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导致很多食用产品出现品质不合格的情况。在当前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增多的背景下,需要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使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1]。

2 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

食源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的主要问题有:①食用农产品包装材料质量不合格,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生产,如未按规定进行加工和标签制作;②产品销售市场混乱,缺乏相应的制度以维持市场的良性发展;③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要谋取更多的利益,存在违规操作行为;④化学农药使用不当或者滥用导致消费者的健康受到危害;⑤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与法律观念,导致消费者在食用农产品过程中受到健康威胁时未能较好地维护自身利益;⑥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为农民,而农民作为农产品质量的第一主要负责人,需要时刻关注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但是,许多的农民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且法制观念较为薄弱,缺乏了必要的安全生产意识。一些农民可能会存在想要追求更高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忽略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农产品出现安全事故。⑦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与地级政府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有关。

从食用农产品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食用农产品质量问题存在很大问题,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安全性也有着较高要求。

3 影响农产品安全的因素

3.1 污染严重

(1)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种植过程中施用的农药化肥等,种植人员大量使用农药、激素和饲料添加剂等,都有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残留在农产品中。当这些农产品进入到市场中,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

(2)物理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指的是在农产品生产、收获的过程中,由人员操作不规范引入的污染。如收获农产品时,人员在采取人工或机械混杂作业时,因工作失误,导致一些石块、金属碎屑等杂质混入到农产品中从而造成污染。

(3)生物性污染。对人体有害的一些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一旦进入到水体、空气与食品中,容易对农产品的品质造成影响,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生物污染在整个食品的安全抽检不合格项目中占比较高。食品中的生物污染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2大类:①动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本身携带微生物并导致食品出现污染的情况,这种污染也被称为内源性污染;②食品原料在收获、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因人员操作不当,食品出现了污染,也被称为外源性污染。因此,在生物性污染的防治上,需要从内源性、外源性污染两个层面着手。

3.2 种植人员使用方法不当

不少种植人员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时,更喜欢选择效果看得见,价格相对低廉的化学类农药,且对农药的使用量缺少科学认知。此类农药的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农药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深更大。部分种植人员为了快速减少病虫害,盲目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和次数,从而使农产品中的化学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正常水平,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为农产品安全埋下隐患。此外,部分种植人员为了达到防治病虫害、加快生产的目的,盲目使用农药,并未做到“对症下药”。不同的农药受光、热以及生物体的影响都不同,一些农药因本身的性质挥发较慢,残留较多,如果使用在生长周期短且采收频率快的农作物上,极大可能会造成农药残留而影响农作物安全[2]。

3.3 施药时间不准确

农药施加在农作物上后会随着时长的增加逐渐挥发,在距离农作物收获时间越近时使用农药,残留就会越多,农作物安全受到的影响就越大。通常人们不会在农作物成熟时喷洒农药,但部分种植人员有时为了提前上市增加收益,在农药没有挥发彻底时就进行采收,从而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3.4 种植人员对农药的认知水平不足

种植人员对农药的错误使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农药的相关知识。调查显示,种植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种植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农业培训,对农药残留问题也大都是经验之谈。对于大多数种植人员来讲,见效快的农药就是好农药,但实际上残留在农产品上的农药危害较大。

4 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4.1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破坏导致的后果体现在方方面面,食品安全问题只是众多结果中的一个。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对污染源治理制定相应标准。企业自身要加强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从源头抓起,对种植户进行绿色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种植人员环境卫生知识水平以及环境保护技能。

4.2 增加种植人员认知水平

种植人员的认知水平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可以组织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学习,邀请专业人士普及相关知识,使农药的使用更加规范安全,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降低食用农作物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培训的过程中,专业人士需要注重到实践教学,因为过度注重理论知识,难以确保种植人能够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注重实践教学,能够更为直观地让种植人员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能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还可以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根据种植人员的工作优化情况适当给予鼓励,激励种植人员更加重视规范使用农药、科学种植农作物等。此外,种植户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对食用农产品绿色、安全的认知水平,增加其自身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学习,以从源头减少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3]。

4.3 制定相应政策、完善管理

为了提高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在管理制度的内容中,应当明确滥用农药等情况会受到哪些处罚,并加强落实。各个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定期开展抽查工作,进入到市场当中进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开展,保证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得到有力的管控,从根源上解决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4.4 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消费者是食用农产品的最终食用者,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1)线上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电视、电台广播、新媒体等渠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针对不同的渠道,在宣讲食品安全知识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呈现,丰富宣传的内容与样式,引起消费者的重视。例如,在电视宣传渠道中应当以专业的知识普及为主;在新媒体渠道中,由于大部分网民都是年轻群体,对此在宣传上可以采用更为新颖有趣的呈现形式,如通过制作动画等进行宣传,以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随着当前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政府也可以在这些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上组织专门的农业话题活动,引导大家自发分享有关农业方面的视频内容,激发消费者对农业的关注。

(2)线下宣传。除了线上渠道的宣传,各地方政府也要重视线下宣传工作的开展。政府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食品安全教育的相关讲座,让人们能够对生产行为、使用方法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使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及食用农产品安全性更加重视[4-5]。

5 结语

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关系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稳定,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工作,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种植人员素质水平,建设绿色生态生产模式等,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郑金道.基于ISM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结构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7):45-48.

[2]杜秀利.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点分析与对策[J].种植人员致富之友,2020(1):209.

[3]翟艳芳.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因素及检验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2020(4):153.

[4]周利航,张丽丽,赵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J].江西农业,2020(6):115.

[5]尹育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0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