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链视角下食品质量管理新范式研究

作者: 苏慧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在质量链视角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解决。本文基于质量链视角下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理论以及食品质量管理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其良好运行。

关键词:质量链;食品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Research on the New Paradigm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hain

SU Hui

(Xianyan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concerns the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and it is a topic closely concern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safety, consumer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ctively explored the quality chain perspective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to be solved.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theory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hai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its good operation.

Keywords: quality chain;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system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高度关注着食品质量管理。我国是全球农业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之一,农产品出口贸易量逐年增长且增速明显,市场需求稳步提升。然而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国内外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链有效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1 质量链视角下食品质量管理重要性

食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本、最为重要的环节。随着人们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性和营养性等方面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1)满足人类需求。只有当食物供给量足够,且营养价值满足人体需求时才能保证人体的正常发育。

(2)实现企业效益。如果一个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那么其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让消费者满意并愿意购买该商品才能获得更多销量和口碑宣传,而良好的服务和产品品质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有助于增加销售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1]。

(3)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只有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今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以及营养价值的关注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健康、无害化食物有助于减少甚至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这也是保证人类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环节之一。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其营养价值,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严格把控每个操作流程以及每道程序之间的联系性与衔接程度。

2 食品质量链视角下的质量链管理问题分析

2.1 食品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落后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其中原因之一是企业的管理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目前,食品生产和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区监管部门不作为、执法力度差等问题,此外企业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追溯与控制意识,对于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制度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速度[2]。

食品工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行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关系着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利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我国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导致质量问题出现时无法可依、具体操作性差;②企业缺乏对产品的追溯控制,安全防护措施不足;③由于生产厂家众多且规模较小造成了监管力度不够;④一些加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食品卫生;⑤食品安全标准不明确,生产环节缺乏监督,导致质量问题出现时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这些管理技术与理念落后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产品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2.2 食品管理中质量监管缺失

(1)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而选择采用粗放式经营方式,虽然简单高效,但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严重。这些工厂在产品原料供应、检验检测等方面没有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2)企业的食品加工能力有限。有些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作坊或企业存在设备和技术落后的问题,但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引进先进生产设施。

(3)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某些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被查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后,其处理方式又过于简单粗暴、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甚至出现包庇纵容的恶劣社会风气,这都极大影响了食品质量安全。

(4)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自律意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生产者和销售者本身道德缺失造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管部门执法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三鹿奶粉”事件)。此外,生产环节操作存在缺陷或人为失误也会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3]。

2.3 食品管理缺乏多方协同控制

任何一个食品企业在生产、加工等过程中要想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就必须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且行之有效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许多监管部门只注重对企业进行宏观监督控制,而忽视了微观监管,造成各主体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此外,各个环节所需信息也未能及时上传共享,无法实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这些都将导致整体质量链一体化发展无法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参与主体间相互配合,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并保障其公平性与合理性,共同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保证生产环节中产品质量安全,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危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4]。

质量链的运行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环节,以及食品管理部门与其他企业等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过程。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对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共同控制和有效监督,主要表现在各个相关主体间缺少沟通交流意识,以及利益分配上也存在不明确性和随意性,导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而忽视消费者健康,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质量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质量链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例如,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与相关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会导致食品从原料、仓储到最终消费者等整个过程中出现问题;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与各参与主体间缺乏有效沟通会导致生产加工企业忽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从而影响质量链运行效率;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会导致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缺陷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

2.4 缺乏对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

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是指生产、加工等相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因缺乏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存在缺陷。因此,如果不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完善,势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且复杂、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以及农业生产具有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等特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都存在着较高的市场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来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5]。

3 质量链视角下食品质量管理新范式的构建

3.1 提升食品管理技术以及管理理念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管理新范式的研究。①加强政府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应发挥其主导性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等来规范市场秩序,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各行业之间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企业间相互压价竞销手段,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②加强食品安全投入。通过加大对监管资金的投放,提高监督人员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使其能够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③完善质量链管理机制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仅要保证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一整个过程都处于严格监控之下,还要建立起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在内的完整保障服务系统,并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管理制度及相关技术推广应用。

3.2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监督体系是一个包括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网络,其工作重点在于建立和落实企业内部自检制度,保证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出厂再到消费者手中各个流程均符合相关标准。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包括了日常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规范等内容,其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提高企业对质量链管理重要性重视程度,从而使整个体系内各环节都能在严格、公正地控制之下。

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应该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均具有全面性。有效的监督体系能够在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高素质水平的监管人员不仅能够提高整个行业食品安全管理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不清楚的问题,能使广大消费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相关信息。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建立食品安全的监督体系,从而使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整个行业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管理效率[6]。

3.3 加强食品管理中多方协调控制

食品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形成全面协调控制。

(1)要从宏观上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加大处罚力度,各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和支持相关机构做好监督工作。①建立与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对产品生产环节中各个参与方质量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在事前、事中及事后3个方面进行有效协调控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