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粮食质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 刘云山摘 要:现如今我国在新形势的驱动下,对于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亟待加强,且需要不断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风险评估体系,而其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质量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提供切实有效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粮食质检;存在问题;对策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in Quality Inspe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Yunshan
(Hebei Handan Grain and Oi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Handan 056001,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driven by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new situation, the monitoring of grain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grain and safety monitoring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e primary task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ain monitoring.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of grain in China and provide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of grain.
Keywords: new situation; grain quality inspection;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近年来,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地方粮食商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并制定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政府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标准和规定,这对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的技术手段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1]。河北省还出台了《河北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河北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标准,进一步明确和加强了地方粮食质量安全技术监督体系的相关内容[2]。
粮食易在种植、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中存在被污染的风险。例如,近年来,工业规模化发展带来的“三废”违法排放;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违规施药、施肥等现象;在食品仓储流通环节没有进行相应的高温熏蒸等均严重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在加工、生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不断完善国家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风险评估体系,这也是确保国内粮食质量安全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当前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保障[3]。
1 粮食质量监管、监测现状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粮食物资储备局于2018年设立了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到2020年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检验体系[4]。在“十二五”财政支持下,市质监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扩大卫生和质量检测业务;县级质量检验机构是新设立的,配备有检验粮食、植物油等质量指标的基本仪器设备的机构。粮食质量检测系统项目的建成,大大提高了粮食质量检测和监测的硬件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立意于高远的主题,深刻体现当今党中央领导为保障我国粮食大流通系统的安全健康运行,深刻阐述了保持中央战略资源及应急粮食储备物资总量和战略储备粮资金持续、安全、平稳的供给状况的现实重要性,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战略价值性,充分传达了党中央总方针,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做好粮食紧急运输服务,并为农业应急调运物资供应以及紧急储备粮油的有关工作给予了重视理解,为正确引导和积极推进当前农村现代化各项农业建设有关工作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前进方向。同时,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督下,粮食流通和质检行业稳步快速发展,新一轮优质粮食项目全面深入推进,大大提高了粮油质量监督的整体硬件水平和技术能力,形成了以市级粮油监督质检业务为主要骨干的国家和省级政府粮油专项质检工作分中心,以县级单位粮油监督质检技术为基础,辅以第三方质检的支撑体系,为优质粮油专项质检提供了重要力量。优良的粮食质检体系有效地守卫着“舌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加我国优质安全粮油产品稳定供应、促进国内粮食产业优质有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国家食品卫生质量安全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食品行业质量检验认证体系标准化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正在逐步显现[5]。
2 粮食质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样本量较少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受地理位置影响,部分省份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因此,粮食质检机构的任务仅限于储粮质量检验、入库和出库检验、新收获粮食的质量调查、质量计量和报告、安全监测等。委托检测任务数量少,每年检验样本数量少,检查工作不集中,人员、耗材等资源浪费严重。
2.2 缺乏联动机制
粮食质量安全生产环节的管理涉及整个监管部门,包括粮食、农业、卫生、市场管理等。这是一项综合要求很高的专业工作。如果这些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的流程管理和决策机制,并且内部分工不合理,可能会在一些具体的生产环节造成监督不力、信息盲点等问题,甚至出现重复监督、相互推诿、责任倒置的现象[6]。
2.3 专业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缺乏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一些粮食质检专业机构存在人员老化、专业知识匮乏、急需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问题。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如没有质量检查、检查项目不完整、检查位置不准确和检查缓慢。此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采样人员在样品取样过程中容易出现采样不均匀和不具代表性等问题;一些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仪器操作人员无法操作或操作不熟练,致使设备闲置。
2.4 实验室管理不当
实验室软件管理不当,大多数粮食检测实验室还没有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样品检验检测报告的接收、登记、通知、流转、发放和保存、实验室耗材的登记和领用、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等多为手工书面登记管理,尚未实现智能化信息管理。这些程序烦琐、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使得查询报告和检查药品耗材的申请记录非常不便。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实现数据查询和共享,不能实时动态记录实验室各方面的变化。
2.5 县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不健全,影响粮油质检工作的开展
县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是整个粮油质检工作的基础,由于机构不健全,有些工作责任不清,影响工作开展。以邯郸市为例,产粮16个县(市)区有12个粮油质检机构,但是大部分没有当地编制,一般挂靠在储备库或县发改委其他科室上。同时,在设施条件上都较薄弱,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较少且经费缺乏保障。由于上述条件限制,县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都没有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书,不能出具检验报告,影响了该地区粮食质量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3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与监测建议
粮食质量安全的持续监测是确保我国粮食定点收购及质量监测第一道安全防线的技术支撑和坚实的保障。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对粮食质量的监管与监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要注意加强协调和质量监督
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全程监测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相互配合,合力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形成更完整有效的质量生产和粮食安全监管链。同时,有效避免相关部门重复监管或低水平重复监管盲点。结合当地粮食质量监管和农产品安全问题,采取全面、多元化的监管方式,促进应急联合监管组织作用的进一步有效发挥。建立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监测和风险动态跟踪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及时、随机开展专项调查和应急处置风险监测。
3.2 坚持突出监管重点,全面优化完善粮食质检体系和监测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协调粮食收购、储存、流通等环节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监控,重点加强基层质检执法机构的质检执法能力,特别是提高粮食收购、储存、流通等环节的快速检测和筛选,加工销售粮食及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化学残留、真菌毒素污染、重金属污染超标等,构建优质的粮食全过程快速安全检测体系,形成省级质检监督合力,市、县两级全面检查粮食质量情况。
3.3 要从源头上严格监督和控制粮食行业的健康和安全
严格完善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逐步将抽查的重点内容从过去粮食的主要质量指标和仓储检验指标扩大到重金属污染超标、毒素污染超标等质量卫生指标的抽检。认真调查出入库粮食的质量,并迅速筛选出部分样品的卫生指标和农药残留量。定期抽查或抽查国家直属粮食企业、社会粮食购销站和粮食生产加工企业采购的散装粮食粮油原料的质量卫生指标,严防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粮食品种进入口粮市场。
3.4 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
粮食工程优质高产发展战略体系实施以来,粮食质量评价体系和农产品安全供需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加强粮食质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粮食质检体系稳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县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是检验体系中的基本环节。建立规范健全的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具体职责,落实专项工作经费。根据各部门职责,确定人员数量和岗位,根据相关技术岗位做好用工准备。建立健全各部门内部监督管理质量责任制,落实各项质量目标和考核制度。加强技术骨干的技能培训,抓好质检专业队伍建设和自身建设。加强粮食质检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培训,同时重点提高粮食安全质检队伍的业务技能和质量要求,不断加强质检人员职业道德和提高职业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检测和应急保障综合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
3.5 重点优化粮食质检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十三五”粮食质量工程平台建设,以省、市、县各级粮油质量检验专业机构为基础的质量检验体系基本形成。然而,与其他检测行业相比,它起步较晚,综合检测水平不是很突出,同级机构的工作能力也参差不齐。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建立覆盖省、市、县的技术培训支持体系,收集培训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业专项培训,补充服务不足,提高粮油监督质量检验体系的综合技术和服务支撑能力。
4 结论
随着粮食质量及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质检能力将不断提高,在保证粮食安全进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督和监管。
参考文献
[1]李玥.深入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强化标准引领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增刊1):1-3.
[2]王之心,谭志加,王铭.大数据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分析与政策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5):173-178.
[3]王颖.粮油质量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J].现代食品,2021(2):71-73.
[4]李雯雯.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2019(7):26-27.
[5]汪玉添.新时代粮油质检行业创新发展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5):145-148.
[6]张玉坤.基层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43(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