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式面点的差异和融合对策

作者: 王峰

摘 要: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智慧的结晶。中式面点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烹饪技艺的主要代表,以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口味多样而著称。而西式面点同样是欧美国家的饮食文化代表。当前中西方文化交融,促使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的制作工艺、食材特点融合发展,给世界人们带来更好的饮食体验。为顺应中西方饮食文化交融趋势,促进中西式面点的交流、互相借鉴,本文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中西式面点食材互补、加强中西式面点制作工艺借鉴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饮食文化发展。

关键词:中式面点;西式面点;饮食文化;制作工艺;差异分析;融合策略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ir Integration

WANG Feng

(Kaifeng Technician College, Kaifeng 475000, China)

Abstract: Food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pastry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It i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cooking skills. It is famous for its long history, exquisite production and diverse tastes. Western-style pastry is also the representative of food culture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t present, the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as led to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ingredi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ies, bringing a better eating experience to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Exchang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especially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co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y ingredien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ry production techniqu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food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pastry; Western pastry; food culture; production technology; difference analysis; fusion strategy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增强,也间接推动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融。目前,借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式面点不断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人们品尝到中国面点,增强了中国饮食文化自信心,彰显了中国饮食文化魅力。同时,西式面点中蛋糕类、混酥类、清酥类等食品,也得到我国人们的欢迎与喜欢。中西式面点的交融给世界饮食文化注入了生机,给世界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饮食体验。但在中西式面点的交融下,仍有诸多问题不容忽视,如食材选择差异、制作工艺差异、食品营养学差异、面点形态差异及饮食文化差异等。因此,本文主要对中西式面点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建议,从而推动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走出国门,也促进中式面点对西式面点优秀制作工艺的吸收,实现世界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

1 中西式面点概述

面点是一种以麦、稻、菽、黍、稷、粟和大麻子等谷物为原材料进行精加工制作而成的美食,如中式面点中的馒头、包子、饺子、面条、麻花、烙饼、花卷、汤圆、烧麦、粽子、锅盔和煎饼等,以及西式面点中的面包、三明治及各种混酥类、清酥类等,这些都是面点的代表性食物,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在中国,面点通常被用于主食,且中式面点的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相同的面点在不同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叫法,更有着不同的制作工艺、食材标准[1]。例如包子,全国各地对包子的制作方法不尽相同,馅料的配比标准也不一样,正是这一显著特点,才促使了中式面点文化的博大精深;西式面点也是如此,虽然欧美国家都以面包为主食,将其作为西式面点的主要代表,但不同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其面点的制作方式都不尽相同[2]。

2 中西式面点的主要差异

2.1 食材选择差异

面点制作的首要环节就是食材的选择,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在食材选择上存在明显性差异。中式面点制作时,主要选择高筋面粉作为主料,选择一些蔬菜、肉类等食材作为辅料。例如,制作包子时通常选择由小麦加工而成的面粉作为主料进行面点制作,再根据包子的口味选择萝卜、粉条、韭菜、鸡蛋、猪肉、牛肉或羊肉等食材作为辅料;南方在制作面点时多选用糯米粉,再选择花生、芝麻、肉脯等食材作为辅料,从而完成面点制作,其中典型的面点就是汤圆。但西式面点不同,西式面点的食材多以乳制品、鸡蛋、糖和油脂等为主料,辅料大多选择果仁、水果、巧克力等[3]。

2.2 制作工艺差异

制作工艺能直接体现面点的特点,也决定了面点的口味、形状。中式面点大多是手工制作,制作工具也以传统的设备为主,如擀面杖、各种煎锅、蒸笼等。整个制作流程都需要手工制作,如馒头、花卷、煎饼、包子和汤圆等,这些手工制作方式都是传承下来的,其经典的制作手法得以保留。因此,中式面点的外形虽然不一定精致、整齐划一,但独具匠心,融入了面点制作师的心血、体力与智慧。西式面点主要使用一些机器设备,如烤箱、模具等,其制作工艺大多是将食材调配好,按照需要的形状将其注入设备,通过设备自动化加工完成。由于这一制作工艺特点,西式面点对原材料配方尤为考究,大多精确到g或mg,且对外形十分考究,要求整齐划一、精致美观[4]。

2.3 成型方式差异

中式面点的形状较为丰富,且尤为注重层次化,以包子、花卷等面点为例,面点师傅制作时,大多会通过手工捏、拽、拉、擀、压、摊、剪、搓、抻、削、拨、钳花、滚沾、镶嵌、模具和挤注等方式设计面点的结构与花型,使面点的形状丰富多样、结构圆润、层次多样化,如蝴蝶画卷、菊花形状包子等。西式面点由于制作工艺上大多通过面点加工设备完成,因此面点师傅在制作面点形状时,主要通过调节设备的形状结构制作出不同的面点模型。例如,制作三明治时,主要通过面点加工设备进行模具调节,达到面包形状拼接的目的,制作后的西式面点大多棱角分明,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形状出现,且面点的形状整齐[5]。

3 中西式面点的融合发展对策

3.1 推动中西式面点食材互补,以营养学角度增强面点食材多样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西式面点在食材选择上有显著性差异,实际上,面点食材的选择与一个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农作物种植方式息息相关。从人类营养学角度出发,面点食材追求食材类型丰富化,才能保证食物营养充足,在满足人们味蕾的同时,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基于此,笔者建议推动中西式面点食材融合、借鉴、互补,改变中式面点、西式面点食材类型单一结构,丰富食材的选择,给面点制作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在制作月饼时,可将欧美国家的咖啡、奶酪等食材融入月饼食材配伍中,在面粉中加入咖啡粉,以调和出独特的月饼风味,咖啡粉淡淡的苦味可改变面粉无味的特点,也进一步增强面粉的麦香味,使其更加浓郁,再搭配果仁、水果等辅料,制作出风格独特的月饼;还可将奶酪作为月饼制作的辅料,使其与果仁等辅料结合,从而改变月饼辅料结构单一的现象,蛋白质与果仁的维生素结合,更好地丰富月饼的营养价值,也使果仁的酸甜中增加一些浓郁的奶油味,从而提高中式面点的品质[6]。

3.2 加强中西式面点制作工艺借鉴,实现手工制作与设备工艺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面点制作工艺的转变,目前很多中式餐厅在制作面点时,或单纯地采取手工制作方式,或全部采取机械化加工方式。在实际情况下,若只采取手工方式,虽保证了制作工艺的质量,但面点制作效率低,易导致顾客等待时间过长。若全盘设备化,就会导致传统的中式面点制作工艺被丢弃,影响面点的品质。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就需加强中西式面点制作工艺的互相借鉴,寻求平衡点,实现手工制作与设备工艺的有机结合,既提升制作效率,又保留优秀的制作手法。例如,在制作中式馅饼时,可在面点制作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制作手法,通过捏、拽、拉、擀和压等传统工艺对馅饼进行制作。在烹饪馅饼时,则可使用欧美国家烤面包、三明治等面点时使用的烤箱,更便于塑形,使面点在烹饪过程中依旧保持原有的形状,同时有利于保留馅饼的原味,并赋予特殊的烤香味,提高馅饼的制作质量。同样,在制作西式面点时,如三明治,可尝试运用中式面点的制作手法,加入中式面点制作时的手工技艺,对三明治更好地塑形与打底,提升三明治的质量[7]。

3.3 注重中西式面点造型艺术交流,面点造型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在造型上有着各自的考究,且具备各自的特色。为了更好地给面点造型,使面点的形状更加丰富化、层次化,可将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与西式面点的造型工艺结合起来,两者互相借鉴。同时,在面点造型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赋予面点特殊的意义。例如,进行西式面点制作时,可运用中国元素,改变西式面点以往造型单一的情况,通过使用中式面点的造型技艺对西式面点进行花型、形状构造,制作成折叠形、蝴蝶形、木鱼形、雀头形、牛角形、玫瑰花形、牡丹形和鲤鱼形等形状的食物,增强西式面点的美观度,使西式面点更具有造型美、艺术性,同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又如,在中式面点制作时,可借鉴西式面点制作时讲究的品种多样、造型美观、形状整齐划一等理念,借鉴其面坯、馅心、装饰、点缀及用料都有各自标准,各种原料之间都有适当的比例,且大多数原料要求称量准确的思想,在保留中式面点的传统造型色彩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创新,将西式面点中的拼接工艺融入其中,从而增强中式面点的形状独特性、结构整齐划一性,使面点不仅形状与色彩层次丰富,结构也更鲜明。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式面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积极促进中式面点与西式面点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式面点走出国门,让全世界人们品尝到中国美食,更有利于弥补中式面点、西式面点制作工艺、食材类型、形状特色、营养功能及饮食文化单一性的问题,从而促进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中西式面点的双重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西式面点的主要差异分析,以推动中西式面点食材互补、加强中西式面点制作工艺借鉴,从而丰富人们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骏.中西面点的异同及融汇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食品,2021(24):36-38.

[2]蔡美玲.探讨中西式面点的差异及融合创新[J].现代食品,2020,1(2):67-68.

[3]刘承婷,何志军.中式面点美食的养生与创新发展[J].现代食品,2022,28(1):35-37.

[4]陈水霞.功能性中式面点的开发与创新[J].食品界,2021(8):84.

[5]李爽.西式面点制作工艺与原料的创新研究[J].中外食品工业,2021(11):27-28.

[6]周延河.中西式面点加工制作的差异分析[J].消费导刊,2018(36):213.

[7]刘鑫鑫.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方向探析[J].现代食品,2022,28(13):95-9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