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中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作者: 于丽敏 刘伟华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因此,如何提升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有效地加快信息采集和处理,为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食品流通平台感官系统、生产模拟系统、生产链追溯系统等对策,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食品安全;检测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Inspection
YU Limin, LIU Weihua
(Weifang Technician College, Weifang 261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food safety problem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food and protect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peed up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in Chin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se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stablish the sensory system of food circulation platform, production simulation system, production chain traceability system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Keywords: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detection
由于食品生产中存在风险因素过多,且需记录大量信息,仅靠人工监督是不够的[1]。因此,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通过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归档,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信息体系保证整个过程的跟踪和溯源。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以提高食品质量。由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据量大,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鉴于此,本文对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中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以保障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1 信息化技术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养羊大县”添加瘦肉精、麦趣尔牛奶检出丙二醇、部分餐饮品牌的冰激凌检出细菌超标等,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极大危害,同时也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提出了极大挑战[2]。造成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污染、检测技术的落后、食品安全标准的缺乏以及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缺乏。在食品安全信息采集方面,检测技术落后,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受到制约。而对于食品质量和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
食品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生产、运输、贮存、加工和销售,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问题,因此要实现“由养殖场至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无公害、可溯源,需采用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详尽的信息共享网络。即便是采用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纸等技术,也无法完全保证获得安全无害的健康食品。因此,将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引入食品工业中非常有意义。
目前,我国在食品行业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法规仅有十多部,而计算机信息技术通常用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监控,并将其记录下来。因此仍存在以下问题:①监管者缺乏技术支持,缺乏专业判断;②检测报告的数据比较混乱,测量结果相互冲突。近年来,网络订餐风潮盛行,因外卖订单快速增长,致使小型商户和小型饭店的信息录入工作不到位,无法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食品安全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2 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中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作用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要求,对生产中所产生的产品需进行详尽地记载和保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参考相关质量标准,对问题的关键部位进行监测。但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较差,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滞后。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有效地解决海量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难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3]。
2.1 数据收集
在食品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对其进行收集,并构建起一套完备的信息数据库,是大数据环境下食品质量和安全检验工作的基础。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可根据自身的数据,快速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大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可迅速提升数据收集工作的效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不但可将食品原材料的生产、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全部记录下来,而且能对产品质量标准、原材料质量标准等进行统一地登记和更新,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质量追踪检验
在我国的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ISO9000系列还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认证,都是通过对产品的质量追踪,以保证每个生产过程都达到食品的安全要求,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而企业的追踪与控制则需要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协调下,形成产业信息链。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监控,通过对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共享,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
3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数据处理技术普及度不高
就我国的餐饮业而言,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食品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对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促进食品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同时也不愿花更多的资金购买信息化所需要的软件以及招聘更多的技术人员。虽然有一定规模的食品企业均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但与发达国家的食品生产企业比较,其普及率仍然较低[4]。
3.2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可追溯性差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方面,如果发现问题,可利用可追溯体系,迅速追查食品各个环节,从而帮助企业尽快找到问题。但由于我国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和检验制度尚不健全,一旦发生问题,很难从源头上进行调查,部分企业因此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3.3 我国食品企业信息化技术发展滞后
目前,很多与餐饮企业经营有关的软硬件供应商均为国外知名公司。其中,EPP系统、LIMS系统、大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一些重要的品质管理软件,都被外国的大企业垄断。在硬件上,对于RFID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电子标识需要的芯片以及扫描仪等,中国厂商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方面尚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由此可见,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在软硬件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制约了信息化技术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4 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中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1 网络平台感官系统的构建
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门以摄像机代替眼睛来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可通过软件对食品进行识别和鉴定。以此为依据,利用计算机视觉功能,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感知系统,代替人工作业,强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①将大数据获取的图片进行低层级的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可视化。②图像数据处理和加工软件将已有资料影像经电脑处理后,转化成电脑文字,将资料合并后输入电脑,为后续的检测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将转化后的图片信息与品质安全测试的检验结果相比较,以更好地了解加工食品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数据图像处理工作更高效、更科学。此外,采用高水平的计算机视觉功能技术,可强化流水线工艺过程的监控和检验,为技术工作者制定生产方案提供便利[5]。
4.2 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食品生产仿真体系的建立
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今天,我国的食品生产技术正在以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式逐步取代手工生产。而在企业的食品生产规划中,为了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会更多地关注客户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食品生产线仿真系统,以适应市场发展,提高生产力,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降低人力成本。食品生产的模拟系统包括模型构建、数据采集、运行、验证和分析。通过对食品生产模拟系统的研究,可对食品生产进行最优的规划,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知,以便对产品进行合理地调整。
4.3 构建食品生产链追溯系统
在我国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的食品生产可溯源体系,可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减少在加工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计算机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运用ICPA及美国通用程式码联合开发的EAN.UCC条形码,完成了商品的识别与编码。通过检测产品的条形码,可确定产品的制造商等特征,从而达到对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控。
4.4 HACCP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HACCP是一种既能保证食品安全又高效的卫生监督系统,我国最早在1991年首次参与美国FDA、美国国家海洋与渔业协会组织召开的HACCP及新的水产检测标准的讨论会。以HACCP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以规划和实施为核心,规划软件的重点是对危险进行分析,对关键的控制点进行判定,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所识别的每一个关键性的控制点进行监控,采集各关键性的控制状况,并对其进行跟踪。利用HACCP技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食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实现整个生产的可追溯性和信息网络的公开和透明。
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对食品生产厂家和产品的检验力度。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严密地检验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尽管目前的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实践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科技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将会继续得到优化,为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及检验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韦银.大数据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16,36(2):226-228.
[2]刘玉敏.探讨基于信息化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及监督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416.
[3]李莉,蒋作明.国外HACCP自动控制及其软件的应用现状[J].肉类工业,2002,252(4):40-41.
[4]宫霞.HACCP管理体系在我国食品企业应用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7,29(3):137-140.
[5]罗家国,王洁,童长仁.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96-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