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
作者: 王蕾“重塑”哪吒,非“藕”莫属
今年春天的“顶流”非哪吒莫属。在传说中,哪吒被太乙真人以莲藕重塑肉身。那你有没有想过,“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呢?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当中,太乙真人“捏”哪吒时用的是藕粉,先用凉水稀释藕粉,再用热水慢慢冲开,就能得到一碗完美的胶状物质。
同样是淀粉,为啥太乙真人不用木薯粉、玉米淀粉?这可能是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种植木薯和玉米,而莲藕,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在流传更广泛的民间传说当中,“重塑”哪吒用的可不是藕粉,太乙真人是用藕做骨、莲花为肉,让哪吒重生的。这其中的逻辑可能是“藕断丝连”——在古人看来,那一根根的藕丝就像是人的血脉。
藕生于淤泥,但它不是莲的根,而是地下的根状茎。藕丝就是遍布于藕中的维管束,负责运输水分、养分等。藕的维管束很特殊,在生长中,它的细胞壁会形成螺旋式增厚的形态。在遭到人为切断、拉伸的时候,这些细胞就会具有韧性,就像弹簧一样,越拉伸,它就越长。
还有网友说,《封神演义》原著中太乙真人没有用藕。书中写道,太乙真人命童儿“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荷叶摘三个来,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也就是说,哪吒的骨节是用荷叶梗做的。
莲的这种螺旋式维管束是遍布全身的。折断荷叶的梗,拉开,里面也是有“丝儿”的。古时候有人会将荷叶梗中的丝抽出来,纺成线来织布。曾有网友尝试过这个“古法”,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薅了一片荷塘,才做成了一个小包。既然这么费劲,那太乙真人除了藕,还有什么更物美价廉的选择吗?
不过最配哪吒的,当然还是莲“出淤泥而不染”,那不就是“小爷是魔,那又如何”吗?“濯清涟而不妖”,那不就是“若命运不公,便和它斗到底”吗?看来也不必找什么“平替”“贵替”了,莲藕做的哪吒就是最好的。
莲藕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藕的再生力、洁净性和连通性,正是古人追求长生与健康的隐喻。
清朝人已能吃上反季节藕
藕是古人食谱里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
南宋美食家林洪曾在《山家清供》中提到过一道“玉井饭”:削藕截作块,采新莲子去皮,候饭少沸投之,如盦饭法。盖取“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之句。
这道玉井饭是在米饭快熟未熟之际,将提前准备好的藕和莲子覆盖于米饭之上,将米饭与食材一起蒸熟。这有点儿像如今大家熟悉的焖饭或煲仔饭,如果再加上点儿羊肉或者其他食材,最后放点儿调味料,和现在的“懒人饭”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美食家袁枚老师则有自己的心得:“余性爱食嫩藕,虽软熟而以齿决,故味在也。”袁枚生性喜欢吃嫩藕。即使藕煮得很烂,也要用牙齿咬断,才能吃出藕的味道。有些人将藕煮得烂如泥,吃起来便索然无味了。
藕不仅是一道蔬菜,还能当水果。《清稗类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京师夏月之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清代的北京居民们招待客人用的冰镇水果,其中就包括鲜藕。
藕还能够加工成零食甜点。比如“蜜藕”。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有一道“蜜煎藕法”:初秋藕新嫩者,沸汤焯过五分熟去皮,切作条子或片子,每一斤用白梅四两,汤浸汁一大碗,候冷,浸一时许,漉绌控干。用蜜六两去卤水,别蜜十两慢火煎令琥珀色,放冷入罐贮。
这本书还记载了一种“糖煎藕法”,即用糖将藕腌制成蜜饯。可见,古人有多么爱吃“蜜藕”。
神仙也爱吃藕。《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写道: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饮了他一杯浆,吃了一块藕,急急离了瀛洲,径转东洋大海。
在《西游记》里,水果蔬菜的生产与分布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里面的神仙可有口福啦。老百姓们虽没有神仙那样的本领,不过想吃反季节蔬果还是有办法的。清朝的《燕市货声》里就记录着一句吆喝声:“藕来哎,白花藕来!”作者蔡省吾在后面备注道:“温泉藕三月初便卖。”——这不就是反季节藕吗?
古人虽然没有法术,却早早发明了培植反季节蔬果的技术。唐代就有一种用“温汤水”来培植反季蔬菜的技术,唐朝诗人王建在《宫前早春》中记录过:“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明人王世懋在《学圃杂蔬》中还提到过当时流行的培植反季黄瓜的技术:“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初即结小实。”这其实是一种温室培植方法,当时京城的百姓在温室里种植黄瓜,让人们在比较寒冷的农历二月初便能吃到黄瓜了。
哪吒不会告诉你的现代养生暗语
藕不仅是神话中的“仙材”,更是现代人养生的宝藏。
藕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与茭白、荸荠、芡实、水芹、莼菜、慈姑、菱角这些水生植物并称为“水八仙”。民间常说“女子三日不可断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这样赞美藕:“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蒻,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藕既可生食,又可熟用。生食,能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解渴除烦、散瘀止呕;熟用,其性由凉变温,能补益五脏、健脾开胃、养血补虚、止泻固精。相传宋孝宗喜食螃蟹,有一次过量吃蟹引起胃肠不适,腹泻不止,御医以为是热痢,多次用药无效,后有药店老板诊断为冷痢,用鲜藕节捣烂取汁,以热酒调服,不日即愈。于是宋孝宗龙颜大悦,赏给药店老板捣药金杵。
藕集以通为补和直接进补为一体,春天吃它好处多到数不清。
帮助减肥、预防便秘:藕的热量比红薯、土豆、山药的热量都低,并且膳食纤维丰富,不仅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食欲,还能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改善心血管健康:藕中的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同时膳食纤维也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增强免疫力:藕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抗体的生成,增强人体抵抗力,也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吃100克藕就能满足一般人群每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近50%。
抗氧化:藕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比如黄酮类物质以及多酚类物质,有助于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并具有抗炎作用。
补血养颜:藕中含有铁、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补血,让气色看起来更好,对女性尤其有益。
安神助眠:藕中含有的一些成分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这里教大家做一道补养气血的“浓藕汤”。
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藕)熟食补虚……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制作方法很简单,先把藕切成寸段(记得保留藕节,藕节有很好的消瘀血效果,可以有效地调和体内气血),再对半切开,把每一半藕用刀拍几下,变成松散的小块儿,更易煮烂。水开后,放藕入锅,水再大开后改小火,慢炖1.5~2小时(锅、灶火不同,炖煮时间会有差别),一直炖到藕的质地软烂,到用筷子一戳就能戳出粉来的程度。出锅前两分钟加入3颗红枣、适量食盐,就大功告成啦。
藕的孔数,跟口感无关
有些人在挑选藕时会关注藕的孔数,认为藕的孔数和其口感和营养是有关联的,看孔数就能判断口感,比如有传言说:七孔藕口感粉糯,九孔藕口感脆甜。
其实不然,藕的孔数与口感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孔是藕的通气组织,数量的多少并没有规律可循,而是随机分配的,除了几个比较大的孔较为明显之外,还分布了很多小孔。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藕的横切面就会发现,有的藕孔数为七孔、有的是九孔,也有的是十一孔,还有的甚至可达到十几个、几十个孔。所以,藕的孔数和口感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是和藕的品种、发育时期、横切的部位有关,通过藕的孔数来判断口感是不靠谱的。
至于藕的口感如何判断,这主要还是得看藕的品种以及生长阶段,一般采收时间越晚,口感会相对越粉糯。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问问老板是啥品种,从口感上可以将藕分成3类:
第一类:口感粉糯,淀粉含量高,黏度大,适合煲汤、制作藕粉和桂花糯米藕等,常见的品种是鄂莲5号。
第二类:口感甜脆,淀粉含量相对较低,黏度低,适用于凉拌或清炒,常见的品种是鄂莲3号。
第三类:口感介于粉糯和甜脆之间,常见品种是鄂莲4号。
想要挑到好吃的藕,除了看品种外,还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看外观:虽说“出淤泥而不染”很好,但挑选藕可别抱着这种心态哦!藕毕竟是泥里挖出来的,最好选择外形饱满、表皮偏黄的,即便是带有一点黑点或泥土也没关系。反倒是那些表皮摸起来光滑且白净的藕需要提高警惕,很可能被“科技与狠活”处理过。要选择表皮没有损伤的藕,有外伤的话容易变质。
闻气味:拿起来凑近了闻一闻,新鲜的藕会带有泥土的气味,如果有化学试剂的异味和酸味就别买。另外,切开的藕很容易氧化变色,这是因为藕中含有酚类物质,切开后与酶和氧气接触就会发生酶促褐变,这个过程产生的醌会聚合成有色物质,使切开的藕表面逐渐变成了褐色。如果切开后不能及时烹调,要尽快泡在干净的水里,隔绝氧气就能阻止氧化反应,保持藕的颜色。
链接:洗藕小妙招
将藕表面的淤泥清洗干净,切成藕片放入大碗,倒入清水,然后加少许盐和白醋,搅拌均匀,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食盐和白醋可以帮助排出藕里的泥沙,还具有杀菌的作用。浸泡好的藕不仅干净,而且口感较脆,炒制时还不会氧化发黑,看着又白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