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思念,从清明粑开始

作者: 徐晨

四季轮回,万物复苏,餐桌上不断出现的时令春菜时时唤醒我的味蕾,目之所及、口之所感皆是春天的芬芳。此时此刻,一种思念正在我心中悄然萌生。这个季节,在家乡的田间地头,一种野菜正迎风生长,那就是做清明粑的绝佳材料——水菊。

入春的水菊鲜嫩多汁,清明前后是采撷的最佳时期。在故乡,每逢清明,家家户户都做清明粑,那场面既隆重又温馨。那时候,母亲会买上一大盆水菊,全家出动一起忙碌。

水菊要细细挑拣,再洗净、滤水,最后放入锅中加水和少许食用碱一起烧煮。跳跃的火焰、咕噜的沸腾声、袅袅的雾气与缕缕的清香弥漫着整个房间,春日幸福的滋味即刻在口中涌动。

食用碱可以保持水菊的鲜绿,锅里的清水也很快变得碧绿,熬至水菊酥烂,汤汁渐稠,母亲就将适量的米粉缓缓加入热腾腾、绿油油的水菊汤中,边加边搅拌。米粉缺少延展性,所以必须用开水拌粉,这样拌出来的粉不发干,吃起来也软糯可口。擂粉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需要从外向里、从下向上不停搅拌。母亲神情专注,不疾不徐,反复擂、捏直至米粉光滑柔软。水菊拌粉不但改变了米粉的色泽,其丰富的纤维还增加了米粉的拉丝感与黏合感,米粉变得更加紧致、更富有弹性。

米粑有两种口感,一咸一甜。甜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即在擂粉的时候加上白糖,然后做成一个个圆圆的青青的小团子,看上去质朴简约、温柔敦厚,吃起来清香甘甜、沁人心脾。咸的馅料则花样百出,春笋、韭菜、香干、萝卜丝、鲜肉、腊肉等均可搭配。咸的米粑做成饺子形状,捏出精致的花边,整齐地码在锅里,上火蒸二十分钟即可食用。蒸好的水菊粑馅料饱满,青绿油亮,煞是诱人。

我爱吃咸米粑,最爱的馅料是韭菜香干和腊肉。韭菜的清爽、香干的柔韧与腊肉的咸鲜互相中和,荤素搭配,再配上米粉的绵弹,怎一个“香”字了得。

母亲做的水菊粑足够我们吃上好几天,这绝妙的春之味,让我们近乎痴迷。

吃了清明粑,父亲就会挑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我们去祭拜先人,全家老小浩浩荡荡,有说有笑。山间小路弯弯绕绕,走了多少遍我都记不住,但只要跟在父亲的后面,就不会迷路。在山峦起伏的墓园里,父亲总能准确地找到地方,并且告诉我们地下长眠的是哪位先人。年复一年,直到我外出求学,吃清明粑、与父亲一起去祭拜先人才被迫中断,清明文化与习俗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清明粑也就成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之一。远在他乡,那熟悉的味道总会在特定的时候唤醒我,而且始终无法替代。

今年春分刚过,绿油油、胖乎乎的水菊粑就在朋友圈现身,一看到这些照片,我瞬间沦陷,不能自已,我已经记不清上次吃清明粑是什么时候。光阴荏苒,曾经一次做十几斤清明粑的母亲已经十多年没再包米粑了,曾经带着我们祭拜先人的父亲成了我们祭拜的人……

一天晚上,一则家乡的新闻报道吸引了我的眼球。视频里几位妇女围着一张桌子,忙着包水菊粑,那刚出锅的米粑和多年以前的母亲做的如出一辙,那圆圆的或者半圆的清明粑,如悬在空中的一轮明月,在游子心头点亮了一盏明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