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 等
把食品药品说明书上的小字转成音频播放,由服务机器人来做家务……年轻人期待的生活场景有望率先融入养老场景。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作为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作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意见》提出四方面26项举措,既聚焦当前民生短板,提出解决老年人七方面急难愁盼需求,包括养老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同时着眼未来,提出培育发展七大潜力产业,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照护老人的人得到政策“照护”
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重视人才使用管理、完善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制度设计,打出一套“引、育、评、用、留”组合拳。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着眼于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制度机制,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上海对基础养老金增加高龄倾斜政策
《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已修订完善,将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增加了“高龄倾斜”政策:对上海市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10元;年满80周岁的,基础养老金每月再增加10元,共增加20元。
社区卫生中心推行“一人一诊室”
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500个以上的社区医院。此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
老人鞋有了国家标准
国家首个《老人鞋》标准将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除了规定老人鞋的耐穿用要求外,还结合老年人的足部变化和行动特点,规范了老人鞋的款式设计(有效跟高、鞋带、反光条、鞋头),设定了特殊的舒适、卫生性能(防滑性能、整鞋缓震性能、粘扣带抗疲劳性能、保温性能、抗菌性能等)的技术指标和相应的试验方法。比如,标准中规定鞋头设计要满足老年人足部生理变化,宜圆头或宽头设计。
肿瘤皮下制剂8分钟内完成乳腺癌治疗
2024年1月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批准了赫捷康(通用名:帕妥珠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用于治疗成人HER2阳性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赫捷康是全球首个复方皮下制剂,突破了肿瘤单抗类药物给药技术瓶颈,乳腺癌患者只需5~8分钟皮下注射就可以完成治疗,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
赫捷康是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两药组合的即用型、固定剂量,通过大腿皮下注射给药的复方制剂。其采用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实现了双单抗剂量浓缩为固定剂量。重组人透明质酸酶(rHuPH20)能够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黏性,促进药物快速扩散和吸收,注射后皮下原有结构将快速恢复,不易鼓包,且患者无明显疼痛感,同时豁免了静脉血栓等风险,帮助患者和家属节约住院、建立静脉通路和照顾护理等费用,大幅度节省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
多基因编辑猪皮可救治特重度烧伤患者
特重度烧伤救治一直是世界医学难题,采用同种异体皮肤对烧伤创面进行临时覆盖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其来源严重受限。国内外学者曾尝试用普通猪皮进行覆盖,但极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难以达到治疗效果。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对猪皮的排斥反应,提高特重度烧伤救治成功率是当下烧伤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指导下,异种移植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将多基因编辑猪皮移植给一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取得良好效果,推动异种移植研究向临床迈出重要一步。这在国内系首例,临床效果超出预期,与以往尝试相比,进一步证实了基因编辑猪皮有望替代异体皮肤,成为特重度烧伤患者临床救治的新选择。
说话少的人吞咽差
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它通常与吞咽功能障碍有关。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并非只有老年人会出现吞咽障碍,即使是只有50多岁的人,如果平日不爱说话,吞咽功能也会降低。
研究小组以310名50~60岁的医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日常谈话的持续时间,并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对吞咽功能进行测试(即30秒内尽可能多地吞咽唾液,次数越多,功能越好),而后根据测试结果,将参试者分为2组进行分析,其中,1~12次为低吞咽功能组,13~20次为高吞咽功能组。结果发现,每天谈话时间少于3小时,是低吞咽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可致吞咽功能障碍风险显著增加1.863倍,其他影响因素均不显著。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交谈和会话有助于保持口腔肌肉力量和认知功能,从而减少和延缓了吞咽功能的下降。
走不完一公里,骨折风险高
老年人体力差,如果走不远、走不久,在很多人眼里属正常现象。其实不然,走不完一公里的人,骨折风险更高。
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团队收集了26.7万名45岁以上成年人的相关数据,通过“你的健康是否限制你行走一公里”等问题调查参试者的行走能力,选项包括“完全没有限制”“有点限制”和“很多限制”三种,并分析了行走障碍与5年骨折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平均4.1年的随访过程中,骨折风险随着行走障碍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相比能顺利步行一公里的人,自称受到“很大限制”的女性骨折风险高出60%。数据还显示,约60%的骨折可归因于步行限制,其与髋关节、脊椎、非髋部非脊椎骨折的相关性都比较显著,风险增加幅度从21%到219%之间不等。这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可用来识别骨折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