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次卡,真香还是真坑
近期,航空公司在直播间销售机票次卡成为引客利器。不过,机票次卡看似便宜,但也有很多弊端,消费者需注意“避雷”。
在某航司的次卡销售页面上,国内机票次卡涵盖几十个热门旅游城市。有的国际机票次卡甚至比国内机票次卡还便宜。某航空公司直播间里,一张上海到布鲁塞尔的国际经济舱机票单次卡仅98元,还有上海到曼谷、清迈、普吉岛、新加坡等单程机票次卡仅168元。对此,某业内人士说:“国际机票本身价格不高,贵的是税费。国内机票经济舱机场建设费和燃油附加费加起来大概100元,但国际机票要贵很多。”以上海到布鲁塞尔的机票为例,若以98元的国际机票次卡兑换,单程税费就要1500多元。
“买到次卡了,但到兑换环节时,发现可选的机票不多,成功兑了自己的,家人的又兑不上了。”在不少销售航空次卡的直播间评论中,不少网友反映兑换成功率低,要兑换中秋、国庆这样黄金日期的机票,更是难上加难。次卡属概率性兑换产品,通常航空公司会根据航班情况,动态调整可兑换座位数,部分热门或黄金时段的航班,开放可兑换的座位数可能更少。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输入“机票次卡”后,出现了4300多条投诉,较多集中在兑换机票后不可退款,只能退基建燃油费,且在购买时没有明确提示等方面。此外,一些次卡还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可用,需致电航空公司加买儿童票,但价格比次卡兑换更贵。
其实,在淡季多刷刷机票预订网站,也能发现便宜的机票。使用机票次卡需抢票、兑换,还不如直接买。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航空次卡,注意看清条款、理性消费。
摘编自《广州日报》
上一篇:
“银发族” 乘机攻略
下一篇:
冬腌菜的人间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