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冬季咳嗽,这种“树叶”挺神奇
作者: 江媛媛冬季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不少人在居家的温暖和出门的寒冷反复刺激下,开始了迁延不愈的冬季咳嗽,中药、西药齐上阵仍解决不了咽痒、咯痰等症状,甚是烦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常见的中医良药,它们并不名贵,但对于某些特殊的病症却有很好的作用。比如枇杷叶,便是一味极好的润肺止咳良药。
枇杷好吃,治病得用叶
枇杷是蔷薇科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枇杷的叶子与古代乐器琵琶十分相似,故谐音而得“枇杷”之名。枇杷不仅是美味的水果,也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在《日华子诸家本草》中,就有关于枇杷药用价值的记载:“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对风热或肺热引起的不适,食用枇杷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尽管如此,想通过吃枇杷改善病症,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中医临床上真正用来治疗疾病的,包括药品名称中含有“枇杷”两个字的药物有效成分,都不是枇杷的果实,而是枇杷叶。
相传枇杷叶与清朝的文学家郑板桥有一段渊源。晚年的郑板桥,一直幽居茅舍。有一天,他突然咳嗽了,但他讨厌服用汤药,以致疾病反反复复不能痊愈。他整日在自己的庭院里散步,恰在此时,他平常饮用的茶叶刚好用完,又不能及时买到茶叶,庭院内种植的枇杷树枝叶翠绿,无奈之下他随手摘了几片枇杷叶,抹去叶上白毛,然后冲水当茶饮用,谁知饮后咳喘就稍有好转,于是连续饮用几天,咳嗽之疾竟然痊愈了。郑板桥无意之中发现枇杷叶竟能治愈咳嗽之疾,便常和朋友谈及此事,枇杷叶的功效也就逐渐流传开了。
其实,枇杷叶入药可以止咳的历史首载于汉代末年的《名医别录》。在历代的中医本草之中,也有很多关于枇杷叶的文献记载。比如《本草纲目》中说,枇杷叶可“和胃降气,气下则火降痰顺,使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也。”《食疗本草》中则是明确说到,用枇杷叶“煮汁饮之,止渴,止肺气热咳及风疮,胸、面上疮”。可见,古人一直以来都将枇杷叶视为是止咳降逆的良药。
除此之外,枇杷叶还有和胃止呕之效。清代赵瑾叔的《枇杷》这样写道:“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值得注意的是,治疗肺燥咳嗽时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则常用炒枇杷叶。
润肺止咳,用对枇杷叶
枇杷叶是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一味常用且好用的药材;它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证实,枇杷叶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对改善呼吸道感染、缓解炎症反应等也有一定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体质情况,适量使用枇杷叶来保健养生。
枇杷叶的养肺之功深得推崇,比如《本草思辨录》中提到“枇杷叶为降气治热之物,则以之治咳治呃,皆发无不中”。枇杷叶的养生特点是“苦而降,寒而清热,清香不燥”,适用于清肺热、润肺燥、降肺气而主咳逆。虽然以枇杷叶养肺深受推崇,但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选择的搭档各异。
肺热而咳逆的人,多数有咳逆而急促的表现,并伴有面色、口唇发红,痰是黄颜色的,这一类人养生适合用枇杷叶与麦冬、天花粉、黄芩、栀子一起搭档;痰阻而气滞的人,这一类人主要是咳而气急,并且伴有“闷”,用枇杷叶养生的同时最好搭档降气消痰、行气的苦杏仁、苏子、橘红、枳壳;长期肺热而咳,这一类人有肺热的亚健康,还有“身如火炙”的感觉,适合用枇杷叶搭档桑白皮、大黄、紫菀、杏仁;湿热的人且咳而有痰,这一类人属于湿热阻碍肺气的通畅,适合用枇杷叶搭档豆豉、郁金、通草一起服用;肺阴虚而燥咳的人,一般是久咳而没有痰,或者痰很少且黏腻不容易咳出,这一类人养生适合用枇杷叶与麦冬、桑叶、杏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枇杷叶有诸多益处,却并非适合所有人。枇杷叶药性偏寒,仅适用于热证咳嗽,如果寒咳使用枇杷叶,可能加重病症。所以大家使用前一定要辨明寒热,方可使用。孕妇和体寒的人不宜食用;脾胃虚弱的人也不宜多食。此外,由于枇杷叶的药物成分较为复杂,过敏体质的人群在食用前应先确保不过敏,以保证食用安全。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则枇杷叶的验方,建议在中医师或中药师指导下选用:
治疗肺热咳嗽:取枇杷叶9克,桑白皮12克,黄芩6克,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克,蜜炙桑白皮15克,水煎服。
治风热咳嗽:枇杷叶、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克,煎服。
治百日咳:枇杷叶15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9克,甘草3克,水煎服。
治呕吐:枇杷叶2片,柿蒂5个,菖蒲6克,桂竹青(桂皮刮下的第二层皮)一把,煎服。
枇杷叶这样吃,止咳化痰又润肺
冬季天气变得又冷又干燥,加之供暖导致室内气温越加干燥,常会导致人们久咳不愈。此时,用枇杷叶制作一些养生饮品和药膳食用,非常合适。但要明确,用这些药膳治疗咳嗽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方式,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果肺热咳嗽患者在口服枇杷叶2~3天后咳嗽还未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这里推荐几款枇杷叶食疗,供您选用——
桑白皮枇杷茶
材料: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各适量。
做法:将枇杷叶清洗干净,备用,但需注意的是,枇杷叶背后的绒毛要清洗干净。把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并用大火熬煮,待水开后,转小火稍煮片刻,煮好后不要马上开盖子,继续焖一会儿,然后就可倒出饮用了。
功效:此茶治疗肺热咳嗽极佳。
枇杷叶膏
材料:枇杷叶适量,蜂蜜适量。
做法:枇杷叶除去背面的绒毛,切细,水煎取汁,共煎 3 次,3 液合并,文火浓缩,而后加入双倍量的蜂蜜,煮沸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 3 次,吞服,或含服,或调入稀粥中服食,或用温开水适量冲服。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等症。
枇杷叶炖雪梨汤
材料:雪梨1个,枇杷叶5片,冰糖2颗,清水500毫升。
做法:在水里刷去枇杷叶上面的毛,至肉眼不可见;将洗净的枇杷叶剪成小片,将洗净的梨(不去皮、不去核)切成小块,与冰糖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开;小火慢炖30~40分钟。
功效:治肺热咳嗽,症见咳嗽日久,少痰或痰黏难咯,咽痒口干。
桑叶枇杷叶炖鸡
材料:桑叶、枇杷叶、鸡、生姜、盐各适量。
做法:桑叶、枇杷叶稍浸泡,洗干净;鸡宰洗干净,置沸水里焯一下,再洗干净;将鸡、桑叶、枇杷叶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水六成满,加盖隔水炖3小时,食用前加入适量的盐。
功效:润肺止咳,清润滋养。
枇杷叶猪肺汤
材料:干枇杷叶、猪肺、花生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干枇杷叶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后沥干水,备用;猪肺以清水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再将猪肺焯去血水,捞起备用;锅洗干净后注入适量清水,加上适量花生油,然后将干枇杷叶、猪肺一起放入锅内煲约2小时;最后放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功效:润肺燥,止咳。
枇杷叶粥
材料:取枇杷叶10克(鲜者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枇杷叶择净,布包,水煎取汁;或将鲜枇杷叶背面的绒毛刷去,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该粥能润肺化痰,和胃降逆,适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所致的咳吐黄色脓痰,或肺燥咳嗽所致的干咳痰少、咳血、衄血,以及胃热所致的呕吐、呃逆等。
小链接:如何充分发挥枇杷叶的药效?
要想充分发挥枇杷叶的药效,选材很重要,那么如何选择优质的枇杷叶呢?首先,观察叶片的颜色,优质的枇杷叶应为深绿色或墨绿色,表面富有光泽,这样的叶片新鲜且富含有效成分;其次,触摸叶片的质地,好的枇杷叶应该柔软且有一定厚度,手感细腻;最后,嗅闻叶片的气味,新鲜的枇杷叶应有一种淡淡的清香,这是其天然成分散发的独特气息。
一般来说,春季和夏季是采摘枇杷叶的最佳时节,此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此外,由于新鲜的枇杷叶背面有一层绒毛,直接入药会刺激咽喉,所以一般入药之前,会把新鲜的枇杷叶晾干,再去除背面的绒毛。因此,通常建议选择经过晒干或烘干处理的枇杷叶。虽然单独使用枇杷叶就有治疗作用,但经过炮制的枇杷叶(如蜜炙)以及和其他药物配伍的枇杷叶(如贝母、桔梗等)治疗作用更优。因此,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后,在他们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