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一颗坚果的魔力

作者: 王蕾

核桃or胡桃,你的老家在中国

很多人爱吃核桃,但可能没见过核桃树,更没见过核桃的花和果。核桃树能长到二三十米高,在春夏之交,核桃树就会垂下像杨树一样的“毛毛虫”,那是它的雄花序。

等到秋天,树上结出的并不是浅黄色的核桃,而是青绿色的一串串肉质果子,要不怎么叫“桃”呢!这绿色部分是核桃的外果皮,等到开裂,里面浅黄色的硬质内果皮才露出来。

据说核桃的青皮不能碰,有剧毒。还有不少刑侦剧说核桃青皮富含氰化物,经常被罪犯从山里弄来,杀人于无形。其实核桃的青皮和枝叶虽然有毒,但毒性远没有氰化物那么恐怖。当然了,如果你大口大口地吃还是会中毒的。

青皮让人感觉“有毒”,恐怕是因为青皮有强大的染色功能,而且经久不褪,有点“毒气入骨”的意思。这种黄黑色源自青皮中的醌类和单宁类物质,一旦弄到手上,怎么洗都洗不干净,除非用强酸——那手也没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等,靠皮肤的新陈代谢,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恢复。

对了,有种乌发偏方就是拿青皮捣烂“敷患处”。但那根本不会让你长出黑头发,只不过是把白头发染了而已。别说,一般染发剂还真染不了这么结实。

核桃的“大名”其实叫胡桃,是胡桃科胡桃属的。有人说,市场上卖的那种又小又圆、硬皮的才叫小胡桃吧?No,那货的正名叫山核桃。所以,胡桃其实叫核桃,核桃其实叫胡桃……植物的中文名问题真是让人头痛。

既然大名叫“胡桃”,那核桃肯定是外来的咯——其实不然,考古学家发现的多个核桃化石早已证明,中国是核桃原产国之一。西汉时期核桃就被作为观赏树木栽种了。宋代《太平御览》记载,四世纪时,晋代一位叫韩约的太傅曾请求皇帝赐予几颗核桃良种,希望能种植于自己的家乡陕西,以便退职后回家乡安度晚年。可见核桃在当时非常受重视。相传有些地区的人们曾把核桃当作货币交换物品,还有些地方民俗把核桃视为吉祥象征,用以祝愿新婚夫妻“百年好合”与爱情持久,故核桃又有“合桃”的美称。

核桃不治傻,只解馋

古人很早就发现,核桃对人体有诸多益处。东汉《神农本草经》说胡桃主治瘀血,常食“令人好颜色”。唐代《食疗本草》说胡桃肉能“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常服会骨肉细腻光润”。宋代《本草图经》说胡桃肉医治损伤和石淋(尿道结石)。明代《本草纲目》称许核桃仁的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治腰脚重痛、散肿毒等功效。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推荐的“青娥丸”,是用胡桃肉、补骨脂、杜仲、大蒜加工制成的丸剂,主治腰痛不能俯仰和转身。五代《日华子本草》记述,食梅子之类酸性太重的水果导致牙齿出现酸软感时,把核桃仁置于口中慢慢细嚼后,即能解除牙齿酸软症状。

由于核桃仁长得像人类大脑,素来就有吃核桃能“补脑”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其实,“补脑”一词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核桃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锌等物质确实对大脑维持正常功能有益,但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表明多吃核桃可以直接提高人的智力,让人更聪明。

核桃的确是个好东西,可含油量太高了,用打火机点一点就能着。要是一顿吃半斤,大概得徒伤悲俩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我们平均每周食用坚果70克左右,相当于每天吃2~3个核桃。

还有些人跟核桃无缘,比如痰火内盛引起的痰黄、发热气喘、烦躁呕恶和阴虚火旺者,大便溏稀、流鼻血者,应少食或禁食核桃仁。

核桃仁的沟壑确实像大脑,但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老祖先们想当然了。其实动物脑子比核桃更像人脑啊,成分还一样呢!一天来俩,不但不补脑,说不定还能吃成脑梗死。

核桃的各种吃法

核桃吃法很多,可以直接吃,或搭配红枣、大米煮粥喝,尤其适合秋冬季节;也可以配上其他食材,榨汁喝;核桃拌酸奶当晚餐,好吃又减肥。

下面推荐几种针对老年人的核桃新吃法,不仅做起来方便,而且还有保健治病的功效。

核桃蜂蜜茶——治疗慢性便秘

做法:核桃5克,蜂蜜1克,冲水泡服,可润肠通便。

核桃奶——治失眠

做法:取核桃6个,牛奶1杯,煮熟后睡前服用,有健脑安眠的作用。

核桃大米粥——防治心血管病

做法:核桃仁与米各50克,加水500毫升用大火烧开,改小火煮成粥,有降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

核桃生姜——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做法:核桃仁1~2粒,生姜1~2片,一并细细嚼吃。每日早晚各1次,可补益肺脾、化痰平喘。

核桃芝麻糊——治疗须发早白

做法:将核桃与芝麻各5克,打碎后冲成糊服用,能乌发填精。

小贴士:好核桃这样挑

想吃好核桃,首先要挑好,这三步你可要记好啦!

看一看:买核桃的时候要看一看核桃表面的花纹,这是用于核桃生长过程中运输养分的,自然是越多越好。

掂一掂:核桃个头大的可不一定好,拿在手里掂量掂量,相对较重的十有八九是皮薄肉多的好核桃!

闻一闻:闻一闻核桃,就能轻松分出陈果和坏果,走味的就别买了,有化学药水味的是经过漂白的,更不要买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