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身体里的颤抖“密码”

作者: 郁峰 沈霞

临床常见3症状

颤抖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帕金森病常见症状,其实它指的是帕金森病导致的患者手部和身体多部位的震颤。除了震颤,帕金森病的症状还包括僵硬和运动迟缓。

1.震颤。帕金森病的震颤多从手部起始,呈现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特征。患者手部静止时,拇指与食指会不自觉地做出类似搓丸子的动作,频率约每秒4~6次。随着病情推进,这种震颤不会局限于手部,而是如同涟漪扩散,逐渐蔓延至同侧下肢,接着发展到对侧上肢与下肢,甚至可能波及头部、下颌等部位。严重时,患者的日常活动如拿取物品、书写等都会受到极大阻碍,生活自主性大打折扣。

2.僵硬。肌肉僵硬是帕金森病的显著症状之一,患者的肢体肌肉张力异常增高,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整个肢体就像生锈的机械装置,运转艰难。例如,在进行关节屈伸动作时,会明显感到阻力,且这种僵硬在早期多从单侧肢体开始,逐渐发展至双侧。患者在早晨起床时,僵硬感往往更为强烈,日常简单动作如穿衣、系鞋带等都变得异常迟缓,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3.运动迟缓。其在帕金森病患者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患者的动作速度明显减慢,幅度减小,无论是进行精细动作如扣纽扣、使用餐具,还是粗大动作如行走、转身,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比如行走时,步伐变小且拖曳,难以迈出大步快速前进;坐下站起的过程也变得极为缓慢,需要借助外力支撑。这种运动迟缓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效率,还增加了其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跌倒等意外的风险,严重干扰正常生活节奏。

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帕金森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长期接触某些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患病概率。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减少,这也是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的原因之一。神经细胞的老化、氧化应激反应以及体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失衡等,也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大对策有效应对

针对帕金森病,临床常采取的治疗措施以药物治疗为主,兼顾康复治疗和心理关怀。

1.药物治疗。其在帕金森病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如左旋多巴这类常用药物能有效补充大脑内减少的多巴胺,从而显著减轻震颤、肌肉僵硬与运动迟缓等症状。但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以及身体耐受度各异,医生需精准评估,为其量身定制用药方案,包括剂量的精准把控与药物种类的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降低副作用风险。

2.康复治疗。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理治疗借助器械与手法,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与肌肉力量;运动疗法通过设计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如平衡练习、步态训练等,增强患者的平衡感与协调性,助力患者恢复自主运动能力。这些康复手段能有效缓解肌肉僵硬,提高肢体灵活性,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自如地进行穿衣、进食等活动,提升生活自理水平与生活质量。

3.心理关怀。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身体,还对其心理造成冲击,常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人与朋友的陪伴至关重要,要耐心倾听患者心声,给予情感支持与鼓励。当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专业心理医生可介入,通过心理疏导与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树立积极心态,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整体康复进程,使其以更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帕金森病虽然给患者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对其症状、病因的深入了解,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能够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更好地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