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脑病康复的实用秘籍

作者: 李晓红

中风(脑血管意外)

1.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适用情况:用于中风之气虚血淤证。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其中黄芪用量独重,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淤而不伤正;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其他药物如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地龙通经活络。

2.镇肝熄风汤。组成: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适用情况:用于类中风(高血压脑病等引起的头目眩晕等)。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本方重用牛膝引血下行,折其亢阳;赭石、龙骨、牡蛎等平肝潜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川楝子、麦芽、茵陈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

3.安宫牛黄丸。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适用情况: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等见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症。在热病极期,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时使用。但此药寒凉,不可久用,中病即止。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

1.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功效:滋阴补肾。

适用情况:用于肾阴亏损型痴呆。症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对于痴呆患者,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阴不足,髓海空虚可致痴呆。通过滋补肾阴,有一定改善认知的作用。

2.归脾汤。组成: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适用情况:用于心脾两虚型痴呆。症见健忘失眠,心悸怔忡,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痴呆患者若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导致神明失养,可出现认知障碍等症状。归脾汤通过补养心脾,使气血充足,改善脑的营养供应。

头痛

1.川芎茶调散。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功效:疏风止痛。

适用情况:用于外感风邪头痛,具体表现为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伴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象浮等体征。如因感受风寒而头痛剧烈,本方中川芎为治头痛之要药,善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等疏风散寒,细辛散寒止痛,薄荷清利头目,甘草调和诸药。

2.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适用情况:用于肝阳上亢型头痛。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在脑部血管痉挛等引起的头痛,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等肝阳上亢表现时常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平肝潜阳;栀子、黄芩清肝泻火;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利水;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

常见禁忌

辨证方面 1.忌辨证不准确。中医强调辨证论治,脑病的证型多样,如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如果将闭证(邪气内闭清窍)误判为脱证(正气虚脱),使用方剂就会出现严重错误。例如,闭证应以开窍醒神等治法为主,若当作脱证使用大量补气固脱药物如独参汤之类,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闭证主要是风火痰淤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需要先祛邪。对于头痛也是如此,若将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混淆,如把肝阳上亢引起的内伤头痛当作外感风寒头痛来治疗,使用川芎茶调散等辛温解表方剂,可能会使肝阳更亢,头痛加剧。

2.忽视兼证和个体差异。脑病患者往往有多种症状兼夹,以痴呆为例,除了认知障碍这个主症,可能还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等。如果只注重补肾等针对痴呆的常规治法,而忽视了脾胃功能,在使用一些滋腻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时,可能会导致脾胃运化不良,出现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和药物吸收。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老年人气血亏虚,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对较低,如果给老年人使用含有毒性成分且剂量较大的方剂来治疗脑病(如含有雄黄的安宫牛黄丸,雄黄主要成分是砷的化合物,有一定毒性),可能会引起中毒等不良反应。

药物方面 1.药物配伍禁忌。中医方剂讲究药物配伍,在治疗脑病的方剂中也不例外,如“十八反”“十九畏”是重要的配伍禁忌。在含有半夏的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用于治疗痰浊头痛等)中,不能与乌头类药物同用。因为半夏和乌头相反,同用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引起中毒症状,如口舌麻木、恶心呕吐、心慌等。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如在使用含有人参的方剂(如归脾汤)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因为人参反藜芦,二者同用可能会降低人参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2.药物过敏禁忌。患者可能对中药方剂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在使用含有动物药成分(如牛黄、麝香等)的方剂(如安宫牛黄丸)时,部分患者可能对这些动物蛋白过敏,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对于有花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含有菊花、薄荷等成分的方剂(如川芎茶调散)也可能诱发过敏。

3.药物性质禁忌。对于虚寒体质的脑病患者,在使用寒凉性质的方剂(如安宫牛黄丸等清热解毒方剂)时要谨慎,因为这类方剂容易损伤阳气,可能会使患者的虚寒症状加重,如出现手脚冰凉更甚、胃脘冷痛等。相反,对于实热体质的患者,使用温燥性质的药物(如含有大量干姜、附子等温热药物的方剂)可能会助火生热,引发烦躁、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热证表现。

4.服药方法禁忌。(1)忌不按疗程和剂量服用。治疗脑病的方剂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疗程服用,如在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时,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来观察疗效,若患者自行中断治疗或随意增减剂量,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对于一些含有毒性成分的方剂,如含有朱砂(如朱砂安神丸可用于治疗失眠等脑病相关症状)的方剂,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过量服用会导致汞中毒,必须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服用。

(2)忌不注意服药时间。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服药时间要求,如治疗失眠相关脑病的方剂(如酸枣仁汤),一般建议睡前服用,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其安神助眠的作用。如果在白天随意服用,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因为这类方剂可能会使人产生困倦。而一些治疗头痛等疾病的方剂(如川芎茶调散),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饮食调整

1.中风(脑血管疾病)及相关方剂(如补阳还五汤)饮食。控制油脂摄入:如果患者是因为淤血阻滞导致的中风,在使用补阳还五汤等方剂治疗期间要控制油脂摄入,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应避免食用动物油,减少油炸食品如油条、油饼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为了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再次中风,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多吃芹菜、菠菜等绿叶蔬菜,以及红薯、玉米等粗粮。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如使用镇肝熄风汤)饮食。滋阴补肾食物:患者肝肾阴虚,可多吃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控制盐摄入:肝阳上亢患者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因为过多的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加重病情。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克,避免食用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