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宫颈癌防治知识
作者: 杨雪梅病因相对明确
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部的一种恶性肿瘤,它始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这些病变在未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情况下,可能会逐步恶化并发展成为癌症。作为为数不多的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能够引起宫颈癌的病原体。根据权威医学资料显示,80%~90%的女性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感染HPV,但大多数感染会自然消退,只有少数会持续感染并引发宫颈癌。其中,HPV16和HPV18是引起宫颈癌最为常见的两种高危型HPV。
2.不良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通常在18岁前)和性生活紊乱(如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这些行为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从而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此外,不洁的性生活也可能导致其他生殖道感染,进一步加大患宫颈癌的风险。
3.其他因素:如,经期延长或病菌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等都有可能造成生殖道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增加感染HPV的风险);婚育过早(早婚、早育和多产,容易造成宫颈损伤,加大感染风险);长期大量吸烟(吸烟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身体清除HPV的效率,从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器官移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些因素都是引发和加剧宫颈癌的原因。
早期症状较为隐匿
在宫颈癌发病初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不易被患者察觉,许多女性可能在不自觉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
1.接触性流血:宫颈癌患者在同房后,或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疾病的中晚期尤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出血,甚至大量出血的情况。接触性流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贫血等严重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绝经后的女性若出现阴道出血,更应高度怀疑宫颈癌的可能。
2.白带异常:白带是女性阴道的正常分泌物,但宫颈癌患者的白带可能出现异常。白带量可能增多,颜色可能变为黄色、褐色或带有血丝,质地可能变得黏稠或稀薄,并伴有异味。
3.伴随症状:当宫颈癌病灶增大,对直肠、输尿管以及膀胱等周边器官造成较大压迫性危害,使得患者排便困难或出现输尿管梗阻等情况。宫颈癌发展到晚期,还可伴有严重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
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宫颈癌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还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首先,宫颈癌及其治疗过程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手术可能导致生殖器官切除,影响性生活和生育能力;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会造成患者不适,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毛发大量脱落等。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患者可能会因为病情的不确定性、治疗的痛苦以及可能失去生育能力等原因而感到恐慌、惧怕、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最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宫颈癌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在疾病的晚期,宫颈癌的预后较差,患者的生存率也较低。
因此,及早发现并治疗宫颈癌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癌症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
1.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宫颈癌早期患者,通常有子宫切除术和宫颈锥形切除术等方式,手术的具体方式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生育需求等因素。目前,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90%。
2.放疗和化疗:主要针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主要通过精确导向的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或质子束等),直接作用于肿瘤区域,深入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从而有效地杀死或抑制这些异常增殖的细胞。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出血或压迫感等局部症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肿瘤体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化疗则是一种全身性的治疗手段,周期较长,可以静脉输注,也可以直接口服指定药物,药物在血液循环作用下渗透病灶部位,达到干扰癌细胞的生长周期,抑制其分裂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化疗药物的选择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化疗直接作用于原发肿瘤,不仅能杀灭或抑制远处转移的微小病灶,还能预防或延缓癌细胞复发。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和化疗一般需要联合使用,提升治疗效果。一般来说,放化疗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50%左右,多数患者的生命可以延续3~5年。
定期筛查很关键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种病因明确的癌症,与HPV感染关联较大。通过宫颈癌筛查和HPV的检查,能提高宫颈癌的早期发现率,实现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女性朋友们应熟知以下预防措施——
1.及早接种HPV疫苗。全球多个国家已经证实接种HPV疫苗具有降低宫颈癌发生率的作用。建议9~45岁的女性接种HPV疫苗,男性也可以接种以减少传播风险。接种年龄越小,免疫反应越强,保护效果也越好。目前市面上有二价、四价、九价等多种HPV疫苗,大家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通常需要接种2~3剂,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全程接种。
2.注意远离危险因素。避免过早性行为及频繁更换性伴侣;注意性卫生,提倡使用安全套,同时注意日常清洁,尤其是外阴的清洁,以此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另外,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都能削弱免疫系统,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建议广大女性应尽早戒烟限酒。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是要注意饮食多样化,日常可多摄取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从新鲜的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二是避免过多摄取刺激性食物,不食过烫、过冰、烧焦、煎炸及其他刺激性大的食物;三是注意个人卫生,日常勤洗澡、勤换贴身衣服,保持身体干净卫生,尤其是经期和性生活期间更要注意卫生;四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保持良好心情,避免情绪过大波动,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预防身心疾病,同时,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合理安排每日运动锻炼,注意规律作息,增强机体抵御HPV感染的能力。
4 .常态化宫颈癌筛查。(1)筛查方法:宫颈癌筛查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或LCT)、HPV检测、肉眼筛查(醋白检查和碘实验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确诊。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主要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样本,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HPV检测主要是检测宫颈细胞样本中是否存在HPV DNA或mRNA,以此判断是否存在HPV感染。(2)筛查频率:一般来说,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1岁就可以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21~29岁女性可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30~65岁女性应采取HPV和细胞学的联合筛查法,每5年1次,也可每3年1次细胞学检查。此前筛查结果为阴性和无CIN2或更高级别病变的妇女,65岁以后可停止筛查;如既往有CIN2、CIN3或原位腺癌病史,应在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对于性生活过早、过繁和紊乱者,以及卫生条件差、性保健知识缺乏的高危女性,HPV筛查的起始年龄应适当提前,并建议筛查频率为每年一次。(3)筛查地点:建议广大女性朋友尽量选择本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宫颈癌筛查,以此确保筛查结果准确,防止误诊和漏诊,并能获得医师的专业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