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手术后调养须知
作者: 王冬雪渐进式恢复正常饮食
肠胃手术后,通常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具体时长需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建议而定,短则12~24小时,长则可能达到几天。这样做可以让肠胃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增加消化负担,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在一些肠道切除手术中,初期过早进食可能引发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当医生允许开始进食时,通常先从清流食开始,如米汤、去油的清汤等。每次进食量要少,可每隔1~2小时喝一小勺,主要是观察身体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反应。
清流食适应良好后,可逐渐过渡到流食阶段,如藕粉、豆浆、牛奶等。但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应选择无乳糖牛奶。此阶段仍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可分6~7餐进食,每餐量大约在100~200毫升。随后,慢慢进展到半流食阶段,如鸡蛋羹、烂面条、肉末粥等。食物要煮得足够软烂,易于消化吸收。进食量可适当增加,每餐200~300毫升,每天5~6餐。
当肠胃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可以逐渐添加固体食物,但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种类,如馒头、软米饭、水煮鱼块(挑刺后)等。细嚼慢咽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同时应避免一次进食过多,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在此阶段,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也非常重要。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香蕉、苹果等,最好打成泥或切成小块)都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但膳食纤维的添加应循序渐进,以防止过多摄入引起肠胃不适。此外,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对肠胃黏膜修复和身体恢复至关重要。瘦肉、鱼肉、鸡蛋、豆腐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调整生活习惯
术后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并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术后早期,在医生允许下,应从简单的床上活动开始,如翻身、屈伸四肢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期卧床引发的血栓等问题,同时对肠胃蠕动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随着恢复情况的好转,能下床活动时,应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刚开始可以每次走几分钟,一天走几次,之后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长和速度。
患者还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此外,勤洗手是预防病菌感染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
调整心理状态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恢复情况、身体不适等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干扰神经对肠胃的调节,影响肠胃的正常工作。因此,家人应多给予关心和陪伴,患者自身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轻松的书籍、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肠胃功能尽快恢复。
遵医嘱用药
术后,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如抑酸药、助消化药、胃黏膜保护剂、调节胃肠运动药和益生菌类药物等,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患者要谨遵医嘱用药,如此才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定期复查方面
术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定期复查。通过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肠胃镜等相关项目,可以了解身体恢复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有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等情况,通过复查能尽早发现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