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骨折后,如何恢复手功能
作者: 潘剑云手掌骨折后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骨头能够正确愈合。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轻微的、无移位的骨折,通常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来促进愈合。而对于复杂的、有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如钢板螺钉固定或髓内钉固定等。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固定期间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
在固定期间,虽然手部的活动受到限制,但患者仍需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此时,可以进行一些非受伤部位的活动,如肩部、肘部和腕部的适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轻微的手指活动,如屈伸练习和握拳练习,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这些活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对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
当固定期结束后,手部的功能恢复就成为重点。此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关节活动度练习
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恢复手部功能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逐步增加手指的屈伸范围和手腕的旋转角度,可以有效地改善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这一过程中,可以进行屈曲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练习,也可进行手指的尺偏、桡偏、旋转活动以及腕关节的全方位运动。每个手指的关节都要活动到,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每天5~10组。同时,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训练,如写字、画画等,以提高手部的精细控制能力。
2.肌肉力量练习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可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手部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可使用握力器、橡皮球等器械进行持续的力量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5~10组,逐步增加重量和次数。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肌肉力量逐渐恢复后,开始进行功能性训练,如抓握小球、拧毛巾等动作,模拟日常生活手部活动,提高手掌的实用功能;再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进行开门、提物等实际操作,提高手掌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手部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穿衣、刷牙、洗脸等,以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
手掌骨折的恢复时间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简单的手掌骨折,如没有明显移位的单纯性骨折,可能在3~6个月内康复。若患者是儿童,由于其骨骼处于发育阶段,恢复时间通常较短,可能不超过3个月。而更复杂的骨折,如移位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有时可达1年或更长。
在手掌骨折的恢复过程中,建议患者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并增加高蛋白质、高钙食物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等,以帮助骨折愈合。同时,应避免手部受到再次伤害,如避免重物撞击或摔倒。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左右各进行1次复查,以观察骨折恢复的情况以及邻近结构的恢复情况。 按照复查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确保骨折恢复的进程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