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 王伟招临床常运用超声评分系统,如AGIUS评分、GUTS评分等,来评估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损伤情况及预测喂养不耐受。基于评估结果,医生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常用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1.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其个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气虚型:这类患者常表现为没有力气、声音低弱、自汗、面色苍白。对于气虚型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健脾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消化能力,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脾胃虚弱型:这类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恶寒、进食后腹胀明显。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中医可能会推荐使用健脾的中药,如白术和茯苓。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肝气犯胃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常有胃脘胀痛、嗳气频繁、情绪不稳等症状。治疗时需疏肝理气,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郁金等药材能够有效调节肝气,使气机顺畅,缓解胃部不适。
湿热蕴阻型:患者通常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爽。此时需要清热利湿,常用黄连解毒汤合三仁汤加减。黄连、栀子等药物能清热解毒,薏苡仁、茯苓则能利湿通便,改善胃肠环境。
通过中药的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可以得到显著改善,为恢复胃肠功能提供支持。
2.西医治疗
西医在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中,主要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抗酸药:这类药物如氢氧化铝和雷尼替丁,主要用于中和胃酸,减轻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烧心和不适。氢氧化铝通过与胃酸直接反应,迅速降低胃内酸度,从而缓解症状;而雷尼替丁则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供长期的保护效果。
促进消化药物:如多酶片,主要用于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药物适用于消化不良的患者,能够有效减轻腹胀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整体消化功能。
止泻或通便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来调整排便状况。如果患者存在腹泻,可以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而出现便秘时,可能会推荐通便药,如聚乙二醇。
生态免疫营养剂: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巩固肠道的生物屏障。此外,通过给予小剂量的多巴胺和前列环素,可以有效改善胃肠黏膜的灌流状态,增强血液流动,促进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康复治疗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通过精准刺激特定的穴位,如中脘和足三里,针灸能够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胃肠道的蠕动能力,从而有效缓解便秘和腹胀等症状。针灸的非侵入性特点以及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节作用,使其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物理治疗如腹部按摩、功能锻炼等,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缓解腹胀等症状。
营养支持
饮食调理在重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手术后或身体虚弱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仅能为重症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还在恢复其消化系统功能和整体健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根据《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对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应依据评估分级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和喂养速度;早期低热卡肠内营养可能更安全,对重症患者可采取渐进式喂养策略;休克、液体复苏期,应用高剂量血管活性药物[>0.3 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或等效药物的重症患者,应延迟给予肠内营养,直到血流动力学稳定;应用中、低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的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以滋养型或者允许性低热卡喂养为主,逐渐加量,密切观察肠缺血或喂养不耐受等相关症状、体征,及时处理;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暂停肠内营养,而当出血停止且无再出血迹象时可开始肠内营养。
那么,什么是肠内营养呢?它指的是通过口服或者鼻饲的方式,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肠道内,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的优点包括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维持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可促进肠黏膜的增殖、维护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肠道菌群移位等。特别是在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肠道的通透性可能增加,导致毒素和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炎症。因此,优化营养成分的摄入可以帮助修复肠道上皮,增强屏障功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随着患者的康复,可逐渐引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益生元、益生菌的补充也非常重要。这些成分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功能,帮助恢复正常的消化过程。
并发症护理
1.腹胀
腹胀常常是由于肠道内气体或未消化的食物堆积所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不适:暂时不进食,让肠胃得到休息,减少肠道的负担;通过插入胃管排出胃内多余的气体和液体,以减轻腹胀的感觉;通过肛管释放肠道内的气体,缓解腹胀;轻柔的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气体的排出,进一步减轻不适。
2.便秘
便秘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次数减少,通常是因为肠道蠕动减缓或粪便干燥。对于便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推荐灌肠通便的方法。通过将温水或其他溶液注入直肠,刺激肠道的活动,软化粪便,从而帮助顺利排便。灌肠可以迅速缓解便秘带来的不适感。
3.腹泻
腹泻则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的情况,通常是肠道受到刺激或感染引起的。在出现腹泻时,止泻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减缓肠道运动,减少排便次数。这类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肛门给药的形式来使用,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帮助控制腹泻。
在进行上述护理措施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非常重要。无论是便秘还是腹泻,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大量水分。为了预防脱水,建议患者多饮水或补充电解质液体,以帮助恢复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总之,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是一个复杂的健康问题,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最好遵循医生的专业意见,确保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