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梗阻,急救方法要记牢
作者: 王利诱因分为两方面
气道梗阻是指呼吸道的部分或完全阻塞,阻止空气正常进出肺部,其原因多种多样,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异物吸入是最常见的原因,如食物、呕吐物、假牙等不慎进入气道,这在老年人和儿童中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减退,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误吸;而儿童则因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吸入气道。另外,喉部或气管的炎症、肿瘤、水肿也会导致气道狭窄,进而引发梗阻,
(2)外在因素。颈部受到强烈撞击或切割伤可能损伤气道结构,使气道变形或阻塞;在进行颈部手术时,若操作不当或术后出血形成血肿,会压迫气道。此外,某些疾病引发的痉挛也会导致气道梗阻,像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可使气道变窄,影响通气。
临床表现常见3类
气道梗阻常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咳嗽、面色青紫等症状,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1)呼吸困难。这是最突出的表现,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加快,常伴有鼻翼扇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三凹征)。这是由于患者为了吸入更多的空气,用力吸气导致的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2)咳嗽。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试图通过咳嗽排出气道内的异物或缓解梗阻,但严重的梗阻可能使咳嗽变得无力或无法咳嗽。
(3)面色青紫。由于氧气无法顺利进入肺部,血液中氧含量下降,会引起皮肤和黏膜的发绀,尤其是口唇、指甲等部位更为明显。患者还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意识丧失等症状,因为大脑缺氧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初期患者会因缺氧而感到烦躁,随着缺氧时间延长,会逐渐丧失意识,最终导致死亡。
紧急处理2方法
针对不同的诱发因素和梗阻严重程度,需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异物吸入导致轻度气道梗阻且患者清醒时,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咳嗽是身体的自然保护机制,用力咳嗽使气道产生冲击力可能会将异物咳出。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能够集中精力咳嗽。还可以让患者弯腰前倾,头部低于胸部,利用重力的作用帮助异物排出。
(2)异物吸入导致严重气道梗阻且患者清醒时,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患者腹部,重复此动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儿童:施救者应单膝跪地,将儿童面朝下,头部低于胸部,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若未排出,再将儿童翻正,用食指和中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快速向下冲击按压5次,如此反复,直至异物排出。婴儿:将其面朝下,使其头部略低于胸部,用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用掌根连续拍击5次,然后将婴儿翻转,用食指和中指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按压5次,交替进行,动作要轻柔而迅速。
预防气道梗阻3措施
对于儿童和老人,要注意预防气道梗阻的发生。
(1)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看护,告诉他们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将小物件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在孩子进食时,避免其玩耍、奔跑或大笑,尽量将食物切成小块,避免给孩子吃圆形、光滑的食物,如葡萄、硬糖等,以免在吞咽时卡住气道。
(2)老年人。应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软烂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吃黏性大或大块的食物。对于佩戴假牙的老人,要确保假牙安装合适,防止假牙松动或脱落进入气道。
(3)医院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颈部手术等,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避免医源性气道梗阻的发生。对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使用预防性药物,防止气道炎症和痉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