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脊柱损伤

作者: 卢俊杰

脊柱健康有两大强敌

脊柱损伤是一种严重且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的创伤。脊柱中包含着神经,当脊柱受到损伤时,这些神经可能被压迫、切断或受损,从而影响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例如,颈椎损伤可能导致四肢瘫痪,而腰椎损伤可能导致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在一般人群中,脊柱损伤的患病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常见的脊柱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运动损伤、跌倒、重物砸伤等。其中,交通事故是导致脊柱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汽车碰撞、摩托车事故还是行人被撞,这些高速度的撞击都可能对脊柱造成致命的伤害。尤其是在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瞬间可能会遭受剧烈的冲击,导致颈椎或腰椎的骨折、脱位甚至脊髓损伤。工作场所的事故同样是导致脊柱损伤的一个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矿工等,工作中不慎跌落、重物砸伤等情况屡见不鲜。此外,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工作,比如过度弯腰、扭转身体,也可能逐渐导致脊柱结构的变化,引发慢性损伤。体育运动是人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不当的运动方式或过度训练却可能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例如,篮球、足球等接触性运动中的碰撞,以及跳水、体操等需要高度技巧和柔韧性的运动,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或技术指导,运动员就容易发生脊柱扭伤、拉伤乃至骨折。暴力事件,如袭击、枪击等,也可能导致脊柱损伤。在这些情况下,脊柱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可能导致椎骨骨折、脊髓损伤等严重后果。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同样可能引起脊柱损伤。在这些灾难中,建筑物倒塌、物体坠落等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行动,往往伴随着不可预测的危险,增加了脊柱受伤的可能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也可能隐藏着脊柱损伤的风险。例如,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滑倒摔伤甚至是在床上翻身时用力过猛,都有可能对脊柱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骨骼密度下降,即使轻微的摔倒也有可能导致脊柱骨折。

此外,某些疾病也会增加脊柱损伤的风险。例如,骨质疏松症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易于骨折;肿瘤可能侵犯脊柱结构,导致椎体破坏;而炎症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则可能导致脊柱僵硬,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医疗操作中的失误,虽然较为罕见,但也可能导致脊柱损伤。例如,手术过程中错误的操作、麻醉时的不当姿势等,都可能对患者的脊柱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所以,出现脊柱损伤,首先要明确具体的原因,然后根据症状轻重程度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按步骤应对脊柱损伤

脊柱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面对脊柱损伤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急救处理:发现脊柱损伤,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检查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心跳,除非有生命危险(如火灾、二次事故风险),否则不要尝试移动伤者,尤其是颈部和背部受伤的患者。不当的移动可能导致脊髓进一步受损,造成永久性瘫痪。如果有条件,使用颈托固定伤者的头部和颈部,防止头部和颈部的移动。让伤者保持平躺姿势,尽量不要改变其原有的体位。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如保持患者体温,避免患者出现二次损伤。

医院治疗: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X光、CT扫描或MRI检查,以确定脊柱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评估,检查脊髓功能是否受损,包括感觉、运动和反射等。对于轻度的脊柱损伤,如肌肉拉伤或轻微的椎间盘突出,通常建议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和炎症。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镇痛药或肌肉松弛剂。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电疗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对于严重的脊柱损伤,如椎管狭窄、椎体骨折或脊髓受压,可能需要进行减压手术,以解除对脊髓的压力。使用金属螺钉、钢板或棒等器械固定受损的脊柱节段,稳定脊柱结构,促进愈合。将受损的椎体或椎间盘切除,然后使用骨移植材料填充空隙,促使相邻的椎体融合,形成稳定的脊柱结构。

康复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腰部和腹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训练,如站立、行走、坐姿等,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水中运动可以减轻脊柱的负担,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恢复。脊柱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家人的关心和理解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腰围、颈托等支具,帮助稳定脊柱,减轻疼痛。对于部分丧失行走能力的患者,使用轮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

脊柱损伤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从急救到医院治疗,再到康复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康复训练,以期早日恢复健康。

做到8点保持脊柱健康

为了保护我们的脊柱,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姿势

保持好的姿势是脊椎健康的基础。蜷缩在沙发中、窝着头睡觉、斜躺着看电视、单肩背包等都会让脊椎不舒服。注意坐姿端正,若需长时间端坐时,所坐的椅子必须有靠背。在走路时,轻松摆动双手,抬头挺胸,避免挺着肚子走,孕妇及啤酒肚的男士尤须注意。在站立时,须两脚平站,以免骨盆倾斜,造成长短脚。

2.膳食均衡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骨骼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钙是建立骨骼的基础,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吸收,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鱼类、蛋黄、坚果和绿叶蔬菜等。同时,适量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吃得太多或太少都可能影响脊柱健康:肥胖或超重会给脊柱带来额外的负担,而体重过轻则可能导致脊柱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因此,我们必须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物,确保饮食多样化,适量进食。

3.科学运动

飞燕式运动、五点式运动、瑜伽、慢跑等,这些运动有助于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但是,爬山、跳水、快跑、打高尔夫球、做体操却有增加腰痛的风险。所以,大家切记不要盲目进行运动。

4.避免久坐

人在久坐时,腰部承受的压力大,颈椎处于前倾的姿态,这很容易导致脊椎疲劳。大部分的腰椎病都是久坐出来的,约有35%的长期慢性腰痛最终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建议每隔45分钟就起来活动5~10分钟,喝水、远眺都可以。

5.避免突然进行大幅度的动作

动作幅度太大,容易引起脊椎受损,避免图方便而“为难”脊椎,比如猛地一扭头、站着直接弯腰拿重物、够不着东西的时候拼命拉扯上半身等。脊椎需要我们温柔的呵护,拿重物时最好先下蹲然后再拿起,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

6.注意保暖

每当天气转凉的时候,脊椎病患者就有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寒冷会导致脊椎的韧带、肌肉僵硬,影响血液循环,进而损伤脊椎。而在炎热的夏天,由于空调、风扇用得多,也需要引起注意。因此,在使用风扇时,应避免让风直接吹向颈部和腰部;在空调房间内,除了不要将温度设定得过低,还应时刻留意颈部和腰部的保暖,备好围巾和衣物。

7.选择合适的卧具

床垫、枕头等卧具如果不合适,可能会对脊椎健康造成影响。床垫不能太硬或太软;枕头高度应该是枕下去后与拳头差不多、形状为颈部稍高头部稍低的。此外,桌椅也非常关键,椅背有前凸设计为好,没有的话可在后腰部位放个小靠垫,帮助减轻腰部压力。

8.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了解自己的脊柱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