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护理注重5要点
作者: 郑小霞 黄兰清用药护理 广泛性焦虑障碍易复发,治疗周期较长,各种治疗期一般不短于6个月,但受病情的影响,不少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为此,就需要家属引导和监督患者规范服药。过程中,不要采用命令、呵斥的语气与其沟通,而是语气柔和、耐心地告诉其为什么要服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另外,抗焦虑药物大量服用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药物最好由家属保管。
躯体症状监测护理 本病患者多伴有较多的躯体症状表现,且其躯体症状表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情绪是否稳定。因此,家属日常应密切监测患者躯体症状变化并记录,待患者躯体症状不显著时,表明其情绪稳定,此时应不失时机地为其提供认知护理、心理护理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合理调适自身的心理状态。
安全护理 患者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能会表现为坐立不安、眉头紧锁、面肌扭曲、惊恐万状、大喊大叫、奔跑呼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此时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减弱,若无人监护,易发生磕伤、摔伤、自残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等。因此,患者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监护,并尽可能将患者安置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其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且保障环境中的设施简单、安全等,以免患者出现激烈情绪时,不自控地对自身或周边人造成伤害。
心理护理 广泛性焦虑障碍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情绪变化,通过情绪变化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发现患者出现眉头紧锁、哭泣等低落情绪时,可引导其多想想曾经与家人、朋友一起开心的画面和场景;引导患者培养个人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另外,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患者做一些放松训练来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具体包括:(1)正念冥想。这是一种改变意识形态、重塑大脑的心理训练方法,不少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可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进行该项训练时,可指导患者取自身舒适的体位,清除心中的杂念,想象自身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如温暖的沙滩、碧绿的草原等,以促进身心放松;(2)腹式呼吸。患者在广泛焦虑状态下易出现心悸、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若这些症状持续存在,易导致患者病情难以缓解或加重,因此,家属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即取自身感觉舒适的体位,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身体一侧,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将吸进的气呼出,一呼一吸过程中,注意腹部起伏。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能有效减缓患者心悸、心慌的感觉,从而有助于缓解其焦虑情绪;(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因姿势紧张易出现肌肉紧张、四肢发麻等紧张感觉,对此,家属可引导其进行转动头颈、双臂、双肩、双腿等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肌肉紧绷,也能增强其体质。
饮食护理 受疾病消耗的影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较差,对此,家属可多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大豆、豆制品、鱼虾等,为其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