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COPD,中医适宜技术可显身手

作者: 杨熙芮

急性加重期,以针刺治疗和穴位贴敷为主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通常病情严重,为了有效修复病灶并改善身体状况,临床多采用针刺治疗和穴位贴敷治疗。在实施针刺治疗前,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掌握急性慢阻肺的发病程度,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表现为风寒感冒、发热、咳喘、有痰、喉间哮音的患者,可选择肺腧、风门、天突、经渠、大都、外关等穴位进行针刺;对于表现为痰热壅滞于肺、发热、咳喘、痰黄而多的患者,可选择肺腧、膏肓、中脘、天突、丰隆、太渊等穴位进行针刺;对于病情迁延不愈、遇冷而急发的患者,可选择大椎、身柱、膏肓、天突、膻中、灵台、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治疗每天进行1次,每个疗程为5天,共进行2个疗程。通过这种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法,可帮助患者尽快控制症状。

稳定期,可用方法更多

对于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采用艾灸疗法、耳穴治疗、穴位埋线等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肺功能指标、证型表现实施针对性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增强其运动能力。

艾灸 从中医角度来讲,慢阻肺的发病机理为气虚、血淤、痰浊,三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常常相兼致病,因气虚而发病,也因血淤与痰浊而致使病情加重,虚与实邪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始终。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镇咳平喘的功效,而灸疗则是一种温热性刺激,性温走窜的艾叶借助火力,可使局部表皮及其真皮下温度升高,进而驱寒,修复病灶,改善不良症状。

穴位贴敷 即将药物提取物或生药细末与各种不同的辅料一起制成膏糊状制剂,贴敷于皮肤穴位,从而刺激穴位,以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肺脾肾虚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内因之一,中医讲究“虚宜补之”,所以治疗可从补肺益气、补肾温肾为主。穴位贴敷就可以选择具有温肺化饮、理气豁痰作用的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药物,与经络穴位共同作用,达到外祛寒邪、内扶正气的作用。

耳穴埋豆 是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油菜籽等)、药丸或磁性金属粒等作为药物,在耳穴上进行贴压,以刺激耳穴发挥治疗作用。耳穴是位于耳廓特定区域的反应点,与十二经络和脏腑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灵枢·口问》中提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因此,通过刺激与脏腑经络相对应的耳穴,可以调节其对应经络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例如,耳穴肺位于耳甲腔,与五脏的肺相对应,刺激此穴可推动气血运行、补虚清热、利皮毛、疏水道,治疗与肺脏相关的病症。

对于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将上述方法与呼吸操联合使用。研究表明,通过锻炼呼吸肌,可以有效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还可阻止肺功能的进一步下降,长期坚持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